遼寧政協 今天
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們共同回望那段歷史,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勳。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革命先驅者曾擔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一職,他的名字叫寧武。
寧武
寧武,原名寧良志,曾用名寧孟言(寧夢言)。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他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城郊響堂鄉苗官屯一個農民家庭。在寧武的童年時期,清朝政府昏庸腐敗,加之帝國主義列強瘋狂侵略,中國的勞苦大眾生活在雙重壓迫之下。年少的寧武目睹了甲午戰爭的慘烈,屈辱的現實令他心痛萬分,救國救民的愛國思想深植於心、伴隨一生。
中學時期,寧武在海城三育中學讀書時,常聽老師教導,要“作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加入了縣城的聯莊會,從事宣傳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各類進步報刊,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禮。
1907年春,中國同盟會成立了遼東支部。次年5月,寧武經徐鏡心、左雨農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從此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主義革命。在同盟會的領導下,寧武積極投入到廣泛的革命宣傳工作中,特別是在青年學生和新軍中傳播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積極組織青年學生參加抵制日貨運動,反對當時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賣國行為,在當時形成了很大的聲勢。
寧武還利用各方面的關係和所學的醫學專業,在鳳城縣以開設醫院作為掩護,往來於各地之間,聯絡駐防軍隊的中下層軍官,揭露清廷腐敗無能的真相,宣傳國家要強盛的革命道理,不斷髮展革命力量。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成功讓同盟會成員受到莫大鼓舞。當時在奉天的同盟會骨幹分子張榕、徐鏡心等人,為響應武昌起義號召,準備在奉天宣告獨立,組織地方軍民醞釀起義。寧武和劉雍、鮑化南等人負責在鳳城組織地方團響應。遺憾的是,由於壞人告密,起義失敗,但各路革命隊伍還在繼續開展鬥爭。當時,寧武負責聯絡的東路軍準備攻佔鳳城,進而佔領安東(丹東),以擴大革命影響。革命軍在鳳城平頂山被敵軍包圍,戰鬥異常激烈,寧武拼死衝出重圍。
座落於大連市普蘭店區城子坦鎮老古村的辛亥革命東北第一槍舊址紀念碑。
由於武漢革命軍戰鬥進展遲緩,東北的革命軍屢遭挫敗,徐鏡心、寧武等人不得不渡海赴煙臺,利用那裡的有利條件,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他們在煙臺卸下了清朝的龍旗,將革命的九星紅旗高懸城頭。這個勝利對華北地區的革命影響很大,並策應了武漢北上的革命軍。
1913年,同盟會在天津集會,成立北方革命行動委員會,推舉徐鏡心為理事長,寧武、劉雍等人為副理事長。之後,寧武作為代表前往東京,面見孫中山先生。他們聆聽孫中山的教導,領會了“三民主義”思想。1914年,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寧武是早期黨員之一。
1919年秋,孫中山委派寧武為聯合張作霖的代表,促成孫、張合作。1922年,寧武任張作霖副官,後又任張學良的顧問。1924年1月,寧武作為奉天省代表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九一八事變後,寧武積極支援東北流亡青年學生的抗日救國活動,並多次勸說張學良奮起抗日,收復東北失地。抗戰勝利後,以寧武、高崇民、閻寶航為首的東北愛國人士,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在重慶成立了東北政治建設協會。此後,寧武為國內和平奔走呼籲,並於1946年開始從事迎接上海解放的地下工作。
1949年9月,寧武作為特邀代表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10月,寧武當選為民革中央常委,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副省長等職。1955年3月,寧武當選為第一屆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並連任二、三屆省政協副主席。1975年,寧武逝世,終年90歲。
工作中的寧武。
寧武和許許多多參加辛亥革命的前輩一樣,發揚了辛亥革命的鬥爭精神。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踐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為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辛亥革命留下的振興中華的愛國精神、不畏強權的革命精神、反對專制的民主精神、捨生忘我的犧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奮鬥精神和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激勵著我們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參考資料:《愛國志士寧武》(遼寧政協文史資料第41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