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兒童文學作家常新港曾這樣回答:
“那時的孩子更親近自然,雖然沒有好的環境,但他們仍然長得枝繁葉茂。而現在的孩子被過剩的物質包圍,所以生出許多‘城市病’來。”
誠然,現在的孩子一提到玩,除了商場、遊樂場,或許就是昂貴的玩具。對於帶孩子去大自然中玩,總能聽到一些反對的聲音:
“外面有什麼玩的,到處都是灰塵和細菌。”
“外面玩太危險了,要是磕著碰著了怎麼辦?”
“遊樂場裡又好玩又省心,何必費力不討好地帶孩子出去玩呢?”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可當“保護”變成了各種“限制”之後,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不僅能開闊孩子的眼界、強健孩子的身體,還能讓孩子學到許多比課本上更詳細、立體的知識。
前幾天,我帶著兩個孩子去趕海。為了這次趕海,我們在很久以前就特意準備了專門的工具,看好了具體的潮汐時間。
一大早,我們開車去的趕海園。那時候,潮水剛剛退下去,露出了大片的灘塗。
兩個孩子換上雨鞋,興奮地在沙灘上踩來踩去,在旁觀了別人收穫蛤蜊和蟶子之後,他們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選地方、開挖、收穫第一個蛤蜊……整個上午,趕海園裡各種驚喜的聲音此起彼伏,簡直讓孩子樂不思蜀。
最終,我們收穫了第一次“豐收”。
其實,除了收穫海貨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比如:
1、學會了忍耐和堅持
眾所周知,三分鐘熱度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挖沙本身就很好玩,但如果一直挖不到東西也會很沮喪。
“媽媽,為什麼我挖了這麼久,只挖到了一個蛤蜊?”
“媽媽,我有點累了,不想挖了。”
好在我們帶了足夠的小板凳和小零食,孩子累了、不想挖的時候,我會讓他們“充電”一小會兒,然後再繼續:“你看看別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挖出這麼多的呀。”
最終,兩個孩子在努力和堅持下,找到了趕海的樂趣和成就感。
培根曾說:無論任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靈魂。
小時候多培養孩子的耐心,以後不管做什麼,他們都會不輕言放棄。
2、學會了觀察和變通
“媽媽,你看蛤蜊在吐水”;
“媽媽,你快看這是魚還是青蛙,為什麼跳著走?”
剛到沙灘上,孩子們就被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吸引住了。哪怕一條小小的魚在擱淺的小水溝裡遊,都能吸引他們觀察很長時間。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挖到蛤蜊和蟶子,孩子們看著別人收穫頗豐的時候,就有點著急了。
於是,哥哥就悄悄地去觀察別人都是怎麼挖的、哪個地方挖出來的海貨最多。
不一會兒,他就興高采烈地跑回來,告訴我們哪裡挖出的蛤蜊比較多,哪裡挖出的蟶子比較多。我們參照他的建議,換了地方繼續挖,很快就收穫了不少蛤蜊。
有時候,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而是方向可能出了錯。這個時候,停下來觀察和思考才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方式。
3、學會了一些書本上還不曾接觸到的知識
大自然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有著許多我們瞭解和不瞭解的知識。
而這次趕海,就讓孩子瞭解了一些平時不太能接觸到的知識。比如:
- 什麼是潮汐?
趕海是需要看潮汐表的,哥哥就很好奇地問我什麼是潮汐表?為什麼我們趕海要根據這個時間來安排。當孩子知道,潮汐變化是受月亮的影響時,驚訝地張大了嘴。
- 蛤蜊的種類
以前我們從未發現蛤蜊也是有很多種類的,這一次的趕海,孩子們就驚奇地發現,有的蛤蜊是白色的殼,而有的是花色的。
- 為什麼撒鹽,蟶子就會出洞?
這個問題,我之前從未認真思考過。
當孩子提出這個疑問時,我忍不住和他們一起查了資料,這才知道,原來蟶子遇到鹽之後,會誤以為到了漲潮的時候,它們就會從洞裡鑽出來,準備回到水裡去。
看!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和大自然的親密活動,就能讓孩子收穫這麼多意料之外的知識和感觸。那些遊樂場和玩昂貴玩具的簡單快樂,又怎麼比得上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放養”。
而那些“親密接觸”,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更能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一顆愛學習、愛探索、愛思考的種子。
所以,父母有時間的話,不如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吧!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