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豪華大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宇通、金龍這些,但是在之前,豪華大巴的陣營中,桂林大宇是誰都無法繞開的那個品牌。
小打小鬧的獨立發展
桂林大宇的前身就是桂林汽車配件製造廠,成立於1962年11月1日,位於桂林市南郊平山的工業區,其主要業務就是負責全自治區的汽車技術改造以及客車、掛車生產和汽車配件製造等,規模上還算是可以的。
1963年,桂林汽車配件製造廠用CA10的貨車底盤,按照交通部的圖紙試製出了JT660型長途客車,正式拉開了桂林造車的序幕。
不過由於初期桂林汽車配件製造廠經濟條件落後,規模太小,產能有限,所以其生產的客車噪音大、動力差,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也正是如此,在建廠後的20年裡,其客車年產量也就只有幾十輛到一百兩左右。
1982年,桂林汽車配件製造廠採用東風140型客車底盤,按照交通部圖紙,成功試製出JT662型公路客車,1984年又用從日本進口的底盤、後置發動機等部件,率先生產出了發動機後置而且還帶空調的豪華客車GL611CHK,也正是這款車使配件廠聲名鵲起,迅速佔領市場,年銷量一度達到600臺。
面對如此佳績,數錢數到笑開花的桂林汽車配件製造廠決定放棄原有的低端市場,全面向高階豪華市場進軍,同時,"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客車走天涯"的廣告詞,也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
此後,桂林客車廠先後推出採用日野技術的GL101C13HK型大型豪華空調長途客車、採用一汽CA141客車底盤的GL661B型長途客車,以及採用南汽NJ131、NJ136底盤的GL6650系列輕型客車。
1985年,桂林汽車配件廠正式更名為桂林客車廠,由廣西公路運輸管理局轉歸桂林市管理,並且還在"七五"期間拿到了國家投資進行技術改造,年產能一度達到2500輛,還被交通部列為全國技術10個重點廠家之一。
不過雖然如此,桂林客車廠的規模卻並不大,直到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以及高速公路建設大潮開始,桂林客車廠才算正式迎來了發展機會。
搭上大宇的快車
中韓建交後不久,創建於1967年的韓國第二大企業韓國大宇派人來到桂林客車廠考察,經過多輪談判,雙方於1994年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了桂林大宇客車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後,桂林大宇便從韓國引進了BH120、BH115、BV113等三款客車,均是售價百萬左右的最先進的豪華大巴,其中BH120更是被稱作"陸上飛機",也正是如此優秀的產品,桂林大宇才能在當時國內大多數客車售價都低於50萬的大環境下,一舉將銷量提升到了5000輛,並迅速的搶佔了高速客運市場。
1995年,桂林大宇年產銷客車662臺,1997年暴漲到了2366臺,到了1998年銷量更是達到了3255輛,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桂林工業發展史上第一家年產值規模突破10億元大關的企業,並且還在國內首次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論證。
這一年,微軟釋出了Windows98系統,蘋果上市了第一代iMac,那英和王菲在春晚演唱了《相約98》,桂林大宇贊助的《西遊記》續集也開始熱映。
似乎一切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桂林大宇不知道的是,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韓國大宇集團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到1999年時負債總額已經超過了86萬億韓元,無力迴天的韓國大宇最終在2000年11月8日正式宣佈破產。
隨著韓國大宇的破產,桂林大宇的發展速度被拖慢,由於過於依賴於韓方,導致桂林大宇本身幾乎沒有任何技術研發,再加上此時國內其他客車企業紛紛崛起,進軍高階豪華客車領域,桂林大宇的日子越過越難,從1994年到2004年10年的時間裡,桂林大宇累計銷售客車才1.5萬輛,不及宇通在2003年的年度銷量。
認識到不足的桂林大宇開始調整策略,2004年推出都市先鋒GDW6105G繫系列城市公交車,進軍城市公交市場,同時加快研發速度,於2006年推出了47款新產品,自行設計建設的新型底盤生產線也投入使用。
不過遺憾的是,市場行情早已變化的翻天覆地,失敗了很難再翻身,最終,桂林大宇的年產量只有1019輛,難以為繼。
2006年,上海銘源重組桂林客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隨後與桂林大宇展開合作,重組了永珍汽車,曲線進軍上海公交市場。
不過,桂林大宇還是沒能重新崛起,2016年1~11月累計銷售各類客車5021輛,不及宇通一個月的銷量。
2017年8月,上海永珍汽車被廣微控股全資收購,桂林大宇退場,第二年4月,桂林大宇因產品不符合標準被工信部處罰,責令停止銷售問題產品,並進行為期6個月的整改,此後,桂林大宇再也沒有訊息了。
曾經桂林造車的希望,中國豪華大巴的王者,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迴天乏力,消失了。
感謝關注!我是北城觀車,為您講述汽車圈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