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就是要野一點。
——軒軒媽
塞約翰遜說過:允許孩子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獲得快樂,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方法?
國慶假期一個真實版“小豬佩奇“的短片在網上傳開,讓眾多網友笑出鵝叫。
只見短片中一個被大人牽著手的小女孩身上沾滿泥巴,在泥濘中行走的時候不斷地摔倒了幾次。
可是她卻越是跌倒、越是笑得燦爛,絲毫沒有哭鬧,反而再接再厲地爬起來繼續走。
最令人可貴的是,小女孩的家長不僅沒有責怪,反而一臉笑意地看著孩子愉快地玩耍。
而摔成泥娃娃的小女孩身上散發的單純的快樂,瞬間傳染給了網友們。
許多網友都不自覺地嘴角上揚,感嘆: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
他們,也曾這麼的“野”過:淋過雨、爬過樹、捉過蜻蜓,用自身感受來體驗大自然的一切。
隨著生活越精緻、越講究,孩子能在大自然中撒野的機會屈指可數。
俞敏洪曾感嘆道:明天的孩子們,就應該野蠻生長,自由生長,不要給太多的限制。
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奢侈品是自由與空間,是父母的放手和信任,是沒有束縛、撒開來“野”的經歷。
而現在很多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01 過度保護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更脆弱
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4歲的女兒被幼兒園退學。根源全都在馬雅舒過度細緻的照顧上。
為了防止孩子在家磕碰,馬雅舒選擇了極端的解決方法:把家裡的傢俱都撤掉,整個客廳留下唯一的傢俱就是吃飯時圍坐的地毯。
對於女兒的照顧,她“親力親為”,餵飯、上廁所、穿衣服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服務。
正因為馬雅舒的包辦式照顧,米婭在4歲的時候,還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穿褲子、不會自己吃飯,最終因生活無法自理而被幼兒園勸退。
過於寵溺孩子、保護孩子,並不是愛的形式,反而是以愛之名,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學習面對困難的能力。
孩子本是天使,卻硬生生地被父母的溺愛剝奪了飛翔的雙翼。
美國心理學會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對孩子的生活過度關注、保護的父母可能會傷害他們的情感發展。阻礙孩子的獨立性,會降低他們自己處理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少年說》中,高二學生郝睿涵便由於家人“太寵自己”,自己活生生地長成了“高分低能”。
由於家長沒有教她怎麼用筷子,從小就習慣用勺子的她,17歲還不怎麼會用筷子;
初二才開始自己穿衣服;
17歲第一次試著自己倒熱水;
想要自己買衣服,對衣服型號是什麼毫無概念。
過分的“愛”,成為了最深的傷害。
密不透風的照顧之下,她卻因為自己是一個“生活白痴“而感到自卑和焦慮,最終喊出心聲:“我不想成為所謂的學習機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們放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國學大師”于丹說過: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放手的是父母,需要學會面對困難的,首先也是父母。
當家長的心逐漸變大,才能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生活與成長,感受快樂與失敗。
人間沒有不艱難的路,唯有讓孩子鍛煉出堅韌的品質,才有對抗狂風暴雨的力量。
02 “野蠻生長”,蘊藏著強大的力量
前段時間,四川一群學生在雨中搞衛生變成嬉鬧的影片,被老師分享在網上,網友紛紛表示:羨慕孩子們簡簡單單的快樂!
本是校園的衛生任務,最後卻成了打水仗。男孩們光著腳丫互相追逐,有的人用手中的掃把把地上的水潑向別人,其他人慌忙四散。
此刻他們笑得有多肆無忌憚,這段快樂便有多珍貴。
曾經歷過多大的快樂,面對挫折就能擁有多大的力量。
肆無忌憚的快樂,能在心底形成強大的記憶,成為一輩子的盔甲。
紀錄片《小人國》中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王:池亦洋。
他喜歡披著披風,帶著一群男孩子演習打仗,時而到處亂跑,時而挖地道。
這些孩子們心中獲得快樂的探索,在別人眼中是大麻煩,但幼兒園老師卻沒有一味制止,反而透過陪伴和引導,把他培養成真正的“孩子王。
10年後,池亦洋15歲,出乎人意料的是,他已經入選了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
池亦洋坦言:“一路走來,很難走的,佈滿荊棘。”
憑著從小保留下來“孩子王”的不服輸精神,他屢屢遇挫又屢屢克服。
想申請學校的留學名額卻被拒絕,他說沒關係;
成為橄欖球運動員需要過硬的身體素質,他就奮力地練習,努力把自身的素質提高上去。
一步步成長下來的池亦洋,成了一個擁有夢想併為之奮力前進的孩子。
塞約翰遜說了:人生道路上不時散發出芳香的花朵,是由偶然落下的種子自然生長出來的。
孩子是一道開放題,沒有公式可以套用,沒有一致的定義。
撇除了框架的孩子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向,也有著來自天然的成長的力量,他們能到達的地方,超乎我們想象。
03 最明智的父母,是與孩子一起瘋
謝楠曾在微博上吐槽吳京帶著兩個兒子打架,後來,她又在採訪中吐槽吳京加入了網購團隊,一天買來了金箍棒,隔天又買來兩個哪吒同款髮型,讓家裡都沒地方擱了。
看似吐槽,但是全網都在羨慕謝楠。
這種願意陪著孩子瘋的爸爸請來一打!
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捨得陪孩子瘋。
吳京一下子帶著兩個兒子人手一把“武器”戰鬥,還在小兒子身邊助威打哥哥,場面極其熱鬧;
轉身就給自己裹上被子,在地上變成大象,給兒子有模有樣地學大象翹起鼻子吼叫。
瘋狂失控的親子畫面,卻讓網友們深深地感覺到他們家的快樂。
父母每一次陪伴孩子玩耍的實質,就是允許孩子肆無忌憚地玩一次。
孩子得到父母的允許,光明正大地瘋玩,得到的不僅僅是內心的充實,更能夠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無條件的愛。
還記得小亮仔在自己寫的詩中,調侃爸爸下雨天都不忘跳水。
對於這事,田亮用同樣的幽默回應:“哭吧哭吧,我要活著。”
敢拿爸爸開玩笑,全因田亮在孩子面前是一個“玩伴”的角色。
在孩子面前,田亮就是一個戲精爸爸,陪小亮仔盪鞦韆,備註是:給他一個舞臺,還你一個影帝。
日常小亮仔願意玩,田亮也樂於與他一起玩。
父子倆的日常就是一場戲,分分鐘都是包袱。
網友們都羨慕田亮兒女雙全,聽話可愛,可正因為田亮做好了“玩伴爸爸”,才會有樂觀向上的孩子們。
孩子感受到的快樂和愛,在與父母瘋玩的時候深深地植入心底,成為長大的勇氣。
因為無條件的愛,他們相信面對挫折和失意時,相信父母願意傾聽與包容,心底也有著堅定的力量去克服。
因為無條件的愛,他們相信無論自己做怎樣的決定,都是被允許的,這成為他們內心最大的底氣。
04 小結
著名作家冰心曾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養孩子,就是要野一點。
在確保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尊重娃的天性,把選擇權還給孩子,讓孩子盡情去野,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如果這也不讓動,那也不讓試,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 ,父母也會越來越累。
過度保護孩子,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童年時的每一次肆意玩耍,都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基石。
他們玩得越野,越能得到單純的快樂,越能衍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堅韌,並逐漸成為成長路上披荊斬棘的利劍。
最好的父母,就是讓孩子在自由、陽光的環境中長大,給孩子一份“肆無忌憚”的底氣,讓孩子肆意探索人生的方向,成為人生真正的主人。
有網友說,孩子不應該是一盆精心修剪的盆栽,而應該是野蠻生長、充滿無數可能的“野花”。
的確如此!
點個贊,願我們都能成為一位明智的家長,懂得野養孩子,也願我們的孩子都能野蠻生長, 最終璀璨生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