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3拉開了每年秋季的智慧手機新款密集釋出的序幕。在各家美輪美奐的品牌VCR和互動式介 紹頁面當中,手機廠商間的“內卷”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較於沒有啥搞頭的“A面”大螢幕和過於艱澀的核心晶片引數,“B面”攝像頭部分的變化最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以達到一名驚人的效果。
(榮耀Magic3背部如同微單的攝像頭模組)
在本季的各品牌旗艦當中,榮耀Magic 3 Pro已經把B面做得和微單相機相差無幾了,華為P50系列的攝像頭矩陣神似“寫輪眼”,vivo X70和小米MIX 4則頗具硬核科幻色彩。就連一直比較保守的蘋果公司,也為iPhone 13在背面攝像模組的對角線植入2顆超大攝像頭,並以此為噱頭進行新品宣傳。
(Vivo X70 pro硬核科幻B面設計)
很顯然,以攝像頭配置的智慧手機“B面戰爭”已經在各品牌之間悄然開始。行業發展的競爭已經開啟了新的邏輯,各品牌的爭奪目標也發生了轉移,智慧手機的進化方向逐漸清晰,而對這場沒有硝煙的“B面戰爭”的解讀,正是我們深入瞭解這些變化的一條最佳途徑。
喜歡汽車的朋友都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零整比”,如果以每臺車所有零件的價格來計算,其總和將遠遠高於整車價格。那廠商賣汽車豈不是賠本的買賣?
確實,除極少數收割智商稅的車型外,整車售賣的利潤並不高。但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汽車行業更早地理解了一個理念,那就是“硬體即入口”。只要成功售賣一輛汽車,就相當於為隨後十幾年的維修、保養、零件更換等龐大產業鏈注入了一個穩定的客戶。
在網際網路思維時代,智慧手機已經從行動式行動通訊裝置的基本屬性,完成了向移動網際網路硬體入口的轉變,預裝APP的巨大商業價值,移動消費生態的構建,網際網路健康醫療、到家服務、線上教育,所有的“風口”產業都可以從手機硬體上找到切入口。但從“工具”到“流量”,數十億全球使用者市場的競爭邏輯也截然不同。
在工具時代,手機是滿足使用者通訊需求的裝置,穩定、耐用、訊號強成就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前一代行業霸主;而在流量時代,品牌必須不斷為使用者創造需求,從而才能長久的維持挑剔消費者的使用者粘性。
一方面,在使用者對移動社交媒體的高度依賴,影象、影片的獲取和表現能力成為使用者選擇智慧硬體入口的重要引數。國外媒體Android Authority做了一項關於“購買手機時,相機對你來說多重要”的調查,有50.1%的人表示,手機上的相機規格是他們在購買手機時的重要參考因素,而24.22%的人甚至認為當購買手機時,相機是重中之重。
與調查結果想對應的,我們看到的是在2021年新品釋出會上,iPhone 13 Pro系列搭載了支援3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並有行業分析預測,蘋果可能會在2023年推出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iPhone。
同時,iPhone13還在靜態照片拍攝中加入了暖冷色調等“攝影風格”功能,在影片拍攝時增加“電影效果模式”,用硬體+軟體演算法的方式來對抗其他品牌愈演愈烈的攝像頭戰爭,以此穩定使用者群體。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人消費者將攝像頭作為重要選擇參考)
另一方面,頻繁的新機發售和龐大的產品體系,讓品牌方必須絞盡腦汁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從視覺衝擊力和第一印象來看,拋開行家裡手的手機發燒友,背部攝像頭模組的變化最容易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在這個“看顏”的時代,外在的高階永遠是引導你瞭解內在的前提。因此,我們看到自2019年起各大品牌的攝像頭競爭就已經進入了多攝時代,後置三攝成為主流,同時四攝、五攝機型越來越多。本季最新的vivo X70 Pro、OPPO Find X3攝像師版都是採用四攝,而華為Mate 40和榮耀 Magic3 Pro則是採用了後置環形五攝的攝像頭組合。
透過攝像頭爭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使用者,透過不斷升級的影像系統戰爭去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力爭成為流量最大的硬體入口,這才只能手機“B面戰爭”的底層邏輯。
“異化”是指人類因為需求創造了某項事物,最終卻反被它控制的現象。因手機攝像頭引起的“B面戰爭”也正朝著異化智慧手機行業發展的方向演進。
戰爭就避免不了軍備競賽,各大品牌對於攝像頭和晶片的內卷已經在2021年的新品種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攝像頭方面,超級畫素、大光圈、長焦距、防抖、雲臺已經是智慧手機攝像系統的標配,萊卡、蔡司等專業攝像器材供應商也成為常客。
比如,剛剛釋出的vivo X70 Pro+擁有蔡司專業攝像頭、最先進的拍照攝影防抖技術,搭載5倍光學變焦潛望式長焦鏡頭,最高支援60倍超級變焦,而同系列的X70則主打4000萬大底雲臺設計,品牌內部高低款都已經開始形成拍照差異。
而華為P50採用的是“原色雙影像系統”,小米MIX 4搭載了800萬畫素5倍光學變焦潛望式長焦鏡頭,最高支援50倍數字變焦。榮耀 Magic3系列則配備了3.5倍光學長焦,10倍無損變焦和100倍數字變焦。
(華為P50雙區域攝像頭模組)
在晶片方面,iPhone 13搭載A15 仿生新品,宣傳可“強勢驅動電影效果模式、攝影風格等多種功能”;而其他各大廠商已經不滿足於訂購更加高運算能力和儲存能力的GPU新品,紛紛開始影像晶片自研,將其搭載在最新的旗艦手機當中,2021年小米推出了ISP(影象訊號處理)晶片澎湃C1;vivo推出影像晶片V1,OPPO也被曝出,第一顆自研晶片也將是影象處理晶片。
那難道說硬體攀比,不是消費者得益嗎?
短期看,這種邏輯並沒有錯,使用者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了更高的效能。但是這種堆料方式的“硬體叛變”,在長期則損害了行業的發展和使用者的體驗。“劣幣驅逐良幣”,既然簡單的硬體堆砌,換一個攝像頭或者談下來更好的影象處理晶片,就再出一款新旗艦,何必再有其他的創新呢?
品牌的良性競爭是市場活力和消費者利益的保障,但是噁心的堆料,低水平的產品策略,誤導了市場行為的培養,最終沒有任何一個贏家。
品牌商終會因為硬體成本攀升而更早達到利潤邊際,消費者也只是在不停更換攝像頭,移動智慧裝置的體驗逐步陷入單一化和同質化。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和警惕“B面戰爭”異化行業、阻滯行業發展的傾向。
即使在內卷嚴重的當前,不同的廠商和手機品牌也在試圖從這這場“B面戰爭”中突圍,防止陷入整個行業的囚徒困境。在2021的前三個季度當中,筆者觀察到一些全新的策略和戰術,正在一點點解鎖局面。
一、完全式屏下攝像頭或引起硬體的質變。
首先是關於前置攝像頭的變革,逐步提高的屏佔比將A面的前置攝像頭壓縮到角落。至於解決方案有iPhone的“齊劉海”,還有更加vivo和OPPO突破天際的“升降式”前置攝像頭,都被詬病為迴避問題。2021年,小米的Mix 4推出第一款100%“沒有遺憾”的全面屏,前置攝像頭完全進行了屏下隱藏,不得不說這是一次硬體的變革,而且vivo NEX5也已經對標跟進。
曾經,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解決品佔比和前置攝像頭矛盾的將會是iPhone、三星或者Google,但是小米卻成為一匹黑馬,不迴避問題,就技術創新來解決硬體痛點。這或許是一種硬體上的量變,但隨“100%全面屏+完全隱藏式攝像頭”而來的“蝴蝶效應”將可能引起硬體上的質變,率先另闢蹊徑突圍攝像頭內耗。
二、AR功能讓攝像頭回歸只能感測器本質。
自從2016年手機版的《精靈寶可夢GO》遊戲橫空出世,小夥伴們拿著手機在公園裡到處尋找寵物小精靈表現之後,手機攝像頭作為AR(現實增強功能)影象感測器的功能一直被消費者看好,但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廠商,在最近幾年並沒有拿出像樣的產品。
但在今年,iPhone 13機型全系配置LiDAR鐳射雷達鏡頭,從硬體的角度大幅提升增強現實效能,同時傳承Apple正在開發與iPhone配套的帶有AR功能的耳機等可穿戴裝置,這必將讓手機攝像頭成為打破“次元壁壘”的利器,架起虛擬與現實的橋樑。
三、社群經營讓手機攝像功能更加有溫度。
2021年度,OPPO、榮耀等手機品牌都在一定範圍內舉辦了手機攝影比賽、影像技術交流會等使用者交流活動。這讓手機攝像頭功能的社群價值得到了更大的昇華。在鏡頭技術和影像處理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攝影已經成為門檻更低的興趣愛好,傳統單反開始向微單發展,那手機攝像也可以向專業靠攏。
透過品牌自身的活動,讓攝影愛好成為硬體之外的粘性社群,使得冰冷的攝像頭戰爭更加具有使用者情懷和溫度,這或許提供了一個“止戈為武”的思路,硬體入口+社群經營的模式也必將成為一個趨勢。
(vivo手機以攝影為驅動的社群經營)
良性的競爭,理性的消費,合理的習慣,永遠是行業發展必備的要素。在智慧手機行業是如此,具體到智慧手機攝像頭領域也是亦然。從內卷中不斷積蓄力量、選擇方向,我們才可以看到智慧手機行業整體進化的清晰腳步。
圖片來源於公開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