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B超就像一個肝臟的“雷達”,B超檢查對肝臟損傷程度及有無實質性病變等都可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B超顯示肝臟各葉的測量數值的正常範圍如下。
肝臟B超檢查的正常值
由於B超檢查具有無損傷、無痛苦、安全可靠、能反覆檢查的優點,很受患者的歡迎。尤其對肝臟疾病,B超檢查能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肝臟B超就像一個肝臟的“雷達”,B超檢查對肝臟損傷程度及有無實質性病變等都可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B超顯示肝臟各葉的測量數值的正常範圍如下:
- 肝臟右葉最大斜徑:不超過12.14釐米。以右:即靜脈注入下腔靜脈的肋下緣斜切面聲像圖為標準。
- 肝臟右葉前後徑:不超過8~10釐米,在肋間切面聲像圖上測量得到的肝臟前後緣的最大垂直距離。
- 左半肝厚度和長度:厚不超過5~6釐米,長度不超過5~9釐米。
- 肝臟尾葉長度和厚度不超過4.5釐米:透過下腔靜脈縱切面聲像圖,上為肝左靜脈近端,下為門靜脈左支橫部,寬度不超過4.0釐米,厚不超過2.0釐米;透過門靜脈左支的斜切面測量下腔靜脈與門靜脈左支之間的尾葉厚度。
B超能查出乙肝嗎
B超、CT是影像學檢查,只能反應臟器的形態、大小及密度改變,肝B超是不能查出乙肝的。雖說B超檢查不能查出乙肝,但是B超檢查在乙肝特別是慢性乙肝隨訪 中起著重要的作用,B超檢查不但能早期發現肝癌,而且能夠了解乙肝後期肝臟形態及密度的改變,提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當肝有癌症及其他佔位時,B超、CT能測出腫塊與其他肝組織質地不一的形態及肝臟的大小。如肝硬化時肝臟往往縮小並有小結節形成,B超、CT能檢出肝的形態縮小。
B超能診斷哪些肝臟病變
每一種檢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B超檢查有其優越性,也有其侷限性,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那麼,B超能準確診斷哪些肝臟病變呢?
B超可以確診肝臟囊腫,也可以確診一般病人的血管瘤,但在診斷肝硬化時,有時難與肝癌相區別,因此需要再做核磁共振。
B超檢查如有肝縮小、各葉比例失常、表面不平、實質不勻、大小不一的結節、門靜脈增寬、脾靜脈增寬、脾大,可以結合臨床資料做肝硬化的初步診斷。
對於肝硬化病人發現少量腹水,B超檢查比一般體檢要靈敏得多,再不積極治療可能會進展到大量腹水。
肝硬化病人每6個月必須檢查B超和甲胎蛋白,如有異常,還需要進行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診。
B超發現脂肪肝、膽囊息肉、膽腫或膽管結石,初步診斷可以成立,這些都不一定需要再做進一步檢查。
黃疸病人B超發現膽管擴張,必須做膽管造影以明確診斷,才能正確進行內外科治療。
B超檢查結果常用“光點增粗”、“回聲增強”等形容詞來描述慢性肝炎的細微病變,但這些描述具有較大的主觀性,與實際病變的符合率不高。
同樣的理由,“肝臟的斜徑增加了1釐米”、“脾的厚度有所變化”等量化指標都難以做到很精確,在不同醫院得出的檢查結果,甚至在同一醫院不同時間的檢查結果,都可能不一樣。
總之,B超對肝癌、肝膿腫、肝腹水、肝外梗阻性黃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診斷價值,但不能根據B超結果判斷肝臟炎症的輕重和原因。瀰漫性肝病也好,肝實質光點增粗也好,其實與肝臟病情並無太大的關係,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才能做出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