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高血壓內分泌科副主任 閆振成
糖化血紅蛋白是目前評價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控制情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不少糖友在家監測血糖時認為控制得不錯,但檢查糖化時,卻發現不達標。
作為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糖類相結合的產物,糖化血紅蛋白是透過緩慢、持續的糖化反應形成,不可逆轉,水平高低取決於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糖化不會因為飲食、運動、藥物的變化而變化,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參考值為3%~6%。如果糖化偏高,意味著過去3個月有高血糖存在或已患上糖尿病;如果糖化偏低,則表明患者很可能出現反覆低血糖,非常危險。
血糖值僅反映某個時間點的血糖水平,但血糖是連續的生理狀態。即使空腹和餐後血糖都正常,糖化血紅蛋白也有可能不正常,說明既往的血糖控制效果不好。如果空腹血糖達標,糖化血紅蛋白仍高,則提示餐後血糖控制不佳。因此,部分患者每次測血糖都在正常範圍,糖化卻不達標。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糖化可反映過去3個月的血糖變化,但日常監測血糖也不可少。糖化血紅蛋白反映“平均值”,如果糖友反覆出現高血糖、低血糖,也可能高低“抵消”,表現出糖化正常,這需要日常監測血糖才能發現。
對於糖化不達標的患者,可做以下調整。首先,合理搭配飲食,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配合運動降低血糖水平,維持健康體重;其次,定期監測多個時間點的指尖血糖,有益糖化達標;如果透過上述方式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應使用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對於經過兩種以上最大劑量口服降糖藥治療後,糖化仍不達標的患者,需及時開始胰島素治療,一般能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