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網友在網上平臺諮詢,這個病人肺腺癌IB期,腔鏡手術治療已經2年了,術後沒有進行任何治療。現在病人聽說IB期的肺腺癌需要基因檢測,需要靶向治療,否則容易復發轉移。這個病人一再的詢問肺腺癌IB期,到底生存率有多高?術後不治療會不會影響生存率?
什麼是肺腺癌IB期?
首先已經確定是肺癌,病理型別是腺癌。按照第八版AJCC分期,IB期是指T2aN0M0,T2a是指腫瘤最大徑>3cm,≤4cm;或者腫瘤大小<3cm,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累及主支氣管但未及距隆突;累及髒層胸膜;伴有部分或全肺肺炎、肺不張。N0就是沒有淋巴結轉移,M0就是沒有遠處臟器轉移。
非小細胞肺癌IB期真實生存率如何?
臨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腫瘤群體某個分期的預後。五年生存率是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患者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腫瘤患者如果隨訪5年沒有任何復發轉移徵象,那就可以評估為臨床治癒。對於非小細胞肺癌IB期,2018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團隊的資料,5年生存率為84.1%。作為國內頂尖醫療團隊,這個資料應該是高於國內平均水平,畢竟涉及到手術是否規範、分期是否規範、術後治療是否規範等多個方面。總體來說,肺腺癌IB期5年生存率為80%左右。
肺腺癌IB期到底需不需要術後輔助治療?
我國2021版CSCO肺癌診療指南指出:IA期非小細胞肺癌不建議輔助化療,IB期非小細胞肺癌(包括有高危因素的肺癌),由於缺乏高級別證據的支援,一般不推薦輔助化療。
美國2021版NCCN指南則指出:推薦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考慮”化療。這個高危因素包括:低於45歲者、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術後病理提示脈管有癌栓、病理提示累及髒層胸膜、淋巴結檢出數目過少、近切緣,病理亞型為微乳頭型。
實際上,術後輔助化療在提高生存率上效果也是比較差強人意的,術後分期為II~IIIA期的患者及部分有高危因素的1b期患者雖然可以從術後輔助治療中獲益,但化療僅能降低16%左右的復發風險,五年總生存率僅提高5%左右。
正因為此,才有了著名的ADAURA研究,這個研究是探索IB~III A期術後患者化療或不化療之後使用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維持治療,相比較安慰劑組,奧西替尼組顯著提高無疾病生存時間,並降低疾病復發和死亡風險。所以,2021版NCCN指南,奧希替尼首次成為IB-IIIA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推薦。2021版CSCO指南也指出,早期EGFR突變肺癌的輔助治療可選擇奧希替尼輔助治療。
總之,肺腺癌IB期根治術後並不代表完全不會出現復發轉移,尤其是具有較多高危因素的患者,術後進行輔助治療有一定的必要。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可以考慮化療+靶向治療維持,或者直接靶向治療2~3年。對於沒有EGFR突變,而復發轉移高危因素比較多的IB期肺癌患者,術後建議輔助化療4週期。至於輔助免疫治療,目前沒有大樣本的臨床資料支援,暫不建議使用。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