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莫斯科大學發來一封函,希望中方能提供兩名科學家畫像,以完成大禮堂的世界各國科學家拼貼像。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在科學成就上有造詣的科學家大有人在,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機會。
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認為,李時珍和祖沖之最為合適,但找遍國內資料,都沒有找到這兩位科學家的畫像。
周恩來總理思索片刻,當即指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蔣兆和
這個名字,我們聽起來似乎很陌生,但我們應該都看過他的畫:
蔣兆和畫作
蔣兆和,現代人物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最大的貢獻,是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
也就是說,他用中國人的方式,畫出了中國人的樣子。
1904年,蔣兆和生於四川瀘州,自幼家貧,早先靠繪製廣告謀生,後師從徐悲鴻。1920年至上海,曾畫廣告,從事服裝設計,並自學西畫。
五四運動過後,封建主義被推翻,接踵而至的卻是幾方軍閥統治。
家國內亂,人民在流亡中生存,他拿著筆,畫不盡世間的艱辛。
《流民圖》(區域性)1943
1927年,蔣兆和受聘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為圖案系教員。
1930年,蔣兆和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素描教授。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蔣兆和參加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並繪製抗日宣傳畫。
1935年蔣兆和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開始現代水墨人物畫創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華美術學院教授、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師,並舉辦個展。
1941-1943年,日軍的侵略戰火遍佈全國,目之所及,盡是瘡痍。4200萬百姓流亡遷徙,蔣兆和費時三年,創作《流民圖》,一舉確立在中國畫壇的地位。
可這般地位有何用?減不了百姓半分疾苦。
蔣兆和或許覺得自己的筆禿了,顏料也變得寡淡無色,唯一能感受到的,便是自己身體裡那滾燙的熱血。
1947年,蔣兆和受聘於國立北平藝專,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他擔任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蔣兆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949
在當時,蔣兆和是畫人像權威人物。總理在想找人畫祖沖之與李時珍的肖像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蔣兆和。
只是,這兩個人實在太難畫了,因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尤其是李時珍,只有《本草綱目》裡的一句“予窺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蔣兆和思踱了半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名醫蕭龍友,於是就以他為原型畫了李時珍。
蕭龍友(左) 李時珍像(右)
沿用此法,他又用當時著名的地理學家竺可楨的形象,畫出了祖沖之。
竺可楨(左) 祖沖之像(右)
自此以後,蔣兆和陸續畫了很多歷史人像,多幅被選入了中小學的教材中。
蔣兆和 人像系列
這是明目張膽的“造假”,可誰又能說蔣兆和畫得假,他最能抓的就是神韻。他畫出了醫者眼中的慈悲,畫出了學者眼中的睿智,沒有任何人覺得假。
有人說,蔣兆和是個很憋屈的畫家。他出身貧苦,窮盡一生鑽研畫術,卻沒有被多少人記住,到現在,他的口碑只在美術領域流傳。
只因抗戰時期去過日本一個月,他的抗戰名作《流民圖》,被國民黨當成為日漢奸文化服務的工具。
《流民圖》(區域性2)1943
因為受到過徐悲鴻的指點,1949年後他對中國畫教學的貢獻一直被徐悲鴻的觀點所掩蓋,不被人重視。而在建國以後,更是有人說他江郎才盡,再無優秀作品。
我們沒有聽到過蔣兆和的辯駁聲,只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地畫,透過他的畫,我們讀出了一個“苦”字。
他的畫太苦了,是直擊心靈的那種苦,苦得像當年李時珍熬製的湯藥,苦得像災民流亡時啃食的草根。
建國以後,政治環境的變化,苦難不再是主題。蔣兆和晚年的畫作總是撕了一張又一張,最後也沒有留下幾幅作品。
即便是家國安定了,可疾苦何時離開過黎民的生活,蔣兆和或許會想再去看看,去嘗一嘗,蒼生這杯又苦又澀的茶。
近年來,蔣兆和因為一組圖曾有過一段熱度,網路上有人惡搞了他畫的一張《杜甫》。
網路作品《杜甫很忙》
人們調笑畫作之餘,有人突然發現了,這張杜甫的畫像,竟然是他按照自己的樣子畫的。
蔣兆和(左) 杜甫像(右)
或許,在憂國憂民上,也只有蔣兆和自己能有幾分當年杜甫的神韻。
在作這幅畫時,蔣兆和一直都念叨著杜甫的兩句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後來,他自己再添了兩句:“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
看著這幅畫,他只覺悲憫之情撲面而來,眉頭一索,方才發覺,自己分明就是畫中的那個人。
【文章來源:百年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