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散文家、哲學家陳冠學辭去教職,帶著小女兒岸香搬回鄉下老家,致力於做實踐陶淵明生活方式的哲學農夫。他的隱居處是一處偏僻的山腳邊,一色綠的山野。怎樣給孩子建立一個豐富的世界,如何守護孩子珍貴的童心,成了老父日常操心的課題。《父女對話》中記錄了這期間父與女的四十五篇對話,小女兒問得天然,老父答得機妙,既充滿童真,又處處關涉田野和宇宙。這對父女就像一塊渾然的璞玉。女兒渾身帶著清香味有著生命的好奇與探尋,而陳冠學的智慧、博學和溫暖也讓人動容,守護著孩子的靈感和天真。
————
“天上一粒星,地上一個人。人死了就會到天上去,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好細佬,弗能做壞事,做了壞事,死了就不能飛到天上,變成天上的星星……”
當我開啟作家陳冠學《父女對話》的書稿,剛看了前面的摘錄部分,我的腦海裡就不自覺地閃過了這樣幾句話。這是我小時候的夏夜,躺在房前門板上乘風涼時,祖母在邊上搖著蒲扇,跟我說的。弟弟們在他們的童年時代也不止一次聽過祖母這樣的嘮叨,每年夏夜乘風涼時。
當時我並不知道,陳冠學在書中也有記錄自己與女兒岸香關於牛郎織女和星星的對話:“這個故事很好聽。那個人到了天上就變成星星了嗎?”
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同樣來自於祖母夏夜對扁擔星的講述,扁擔星是故鄉對三顆成一線的星星的叫法,按照祖母的介紹,這就是天上牛郎用扁擔挑著一雙兒女追趕織女的形象。我至今不知道這三顆星的學名。也許,要是岸香小姑娘問她父親,應該能夠知道正確答案。
我小時候是在藍天白雲草叢竹樹中成長,知道地上長的一切花草野果的土名和味道,熟悉河裡的各種魚蝦鱉蟹,認識天上飛過的各種鳥雀,可能比那個隨著父親避居鄉間的小岸香與大自然更親近。但是,我沒有機會像岸香一樣天真地跟自己的父親發問。我的父母必須為了我們的溫飽奔波,他們無暇照看自己的孩子,留心孩子天真好奇的問題。
我關於大自然的最初認知,許多來自於我目不識丁的祖母。祖父母年老力衰也得繼續下地幹活,只不過,我們通常會被祖母帶到田間地頭,祖母幹活,我們自己玩泥巴花草。得空的時候,或者哄我們開心不吵鬧的時候,祖母才會給我們講祖輩講給她聽的那些故事。即使是關於太陽月亮、星星雲朵、花草蟲鳥的故事,也脫不了饑饉歲月哪些野菜有果腹的實用,以及善惡有報的因果報應道德觀。這是祖母她們這代人所認知的世界。除了生活經驗和融入日常甚至附著草木鳥魚的道德要求,她們沒有現代植物學動物學的一絲常識,甚至我的父母也未必知道。
翻讀陳冠學《父女對話》,掩卷思考時,我有時也會想,如果我的祖母能夠像岸香的父親一樣,滿腹大自然的學問,也許,我的人生會是另外一種模樣,或許成為一個天文學家?或許,一個植物學家,一個研究魚蝦的專家?
雖然因為祖父母和父母知識的侷限,我錯過了許多科學認識觸手可及的世界萬物的機會。但是,有一點和岸香一樣,我的童年依然很幸運。一切苦難都被他們用愛阻擋在了外面,我肆無忌憚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眼睛和小岸香一樣明亮、純真。
後來我也成了父親,有了一個與岸香一樣天真可愛的女兒。與我的祖父母和父母不一樣,我的學識要遠超他們。在女兒的童年,我也記錄女兒的日常,也常跟女兒對話,但是,對話很少涉及關於大自然的,都跟都市生活的緊張與小心翼翼有關。即使對話也是對緊張不安的排遣緩和,即使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已經有了與城市社會對抗的勇氣和行為,卻依然缺乏陳冠學先生帶著孩子避居鄉間,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的勇氣和智慧。充滿殘酷競爭和理性算計的現代都市裡長大的孩子,就像大溫室的花朵,缺少與大自然的自然關係,總不免有一種城市的憂鬱。這不只是我個人面臨的挑戰。
小岸香在鄉間,對於自己看到的那些花草蟲鳥、太陽雷雨,充滿著好奇。她的每一次發問,都是在認真觀察之後,充滿著童趣;而父親的回答,既有科學的解讀,更有順著小姑娘好奇的耐心和閒扯,口氣著實有趣,透著慈愛和對孩子的驕傲。而得到父親回答的小姑娘,則總心滿意足。
連珠炮似的問答之間,全是關於日常生活和自然間萬物的細節,場面鮮活靈動,恍若就在眼前,亦常忍俊不禁,頓生“我要是跟自己孩子有這樣的對話多好”之慨嘆。
“老父在小女兒心目中,是個通鳥語、通樹語、通蟲語、通草語甚至通石語、雨語的靈通者;在小女兒的心目中,凡存在都是生命,都有情義,會互通款曲;因為老父是她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導師,自然就成了她無所不能的溝通者了。”
但是,這樣令人羨慕的父女關係,在城市生活中,又有幾個父親能有這等耐心?很慚愧,我也沒做到,以奔波生計的名義。
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中,關於孩子教育的書籍,充滿著極其功利主義的實用和焦慮,鮮少陳冠學書中所呈現的無功利的親近大自然的對話。陳冠學和小岸香的日常生活和父女對話,近乎一種烏托邦趣味。書中的小岸香很少接觸同齡的玩伴,她的父親也有反思,但她的生活裡,有“陽光、土地、花草、蜂蝶,鳥兒、輕風,抬頭是遼闊的藍天,一切都有了,只差一個同齡的玩伴。但是,她一個人玩著,倒是那樣的純淨。”
自然萬物同樣能夠觀照到我們人類的命運。也許,那些陪伴小岸香的自然萬物以及父親的博學和慈愛,足以抵消缺少同齡玩伴的寂寞,也能緩和城市長大的孤獨憂鬱吧。
書中的岸香還是個不到5歲的小姑娘,如今,她大概已經是一個歷經風霜的成年人了。她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可能與父親相似,也許也有不同。但我知道,岸香一定會記得童年時與父親的那些對話,那些對話中所透射的愛和趣味,一定護佑著岸香。
我相信,那些有長輩的慈愛看護,能與自然萬物一起長大的人,一定有著大地的慈悲,有著太陽一樣明亮的心,河流一般清澈的眼睛,以及永遠保持的好奇心和真誠。
很遺憾,在我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才讀到這樣一本有愛有趣的書。建議在城市森林中的孩子父母,好好讀一讀這本傳遞了用回到自然、土地、親情陪伴的真情之書。
(本文為《父女對話:喧囂時代的珍珠》序言,標題為編者所加)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