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是河北一帶的方言。很多人只是嘴上天天說:zhan,不zhan,zhan不zhan,但並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寫。實際上這個字應該寫作“沾”。
“沾”,意思就是“行”。不沾,就是不行;沾不沾,就是“行不行”。為什麼寫成這個“沾”而不是其他的“zhan”?
從這個詞的起源上來說,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河北地區流行著一種地方戲曲“絲絃”,據說內行聽絲絃的時候,講究閉著眼欣賞,倘若聽出唱得跑了腔調,行話便稱之為“不沾弦”。
第二種說法,舊時戲班的師傅教徒弟學唱戲,除了關注嗓音的好壞外,更主要的是看唱得和絃不和絃。假如唱得和絃合拍,便叫“沾弦”,否則叫“不沾弦”。
不管是哪種說法,講得都是唱腔合不合乎弦調,合乎弦調就叫“沾弦”,就是唱腔與弦調靠近、接近。而從字義上來講,“沾”字本就有接觸的意思,例如“沾邊”,唱腔與弦調接近、沾邊,就是合乎弦調,就叫沾弦。
再後來,“沾弦”的用法就漸漸脫離了戲曲,變成生活當中普遍的說法,“沾弦”就是行、可靠的意思,“不沾弦”就是不行、不可靠的意思,再進一步簡化,便成了“沾”(行),“不沾”(不行),“沾不沾”(行不行)。
感謝閱讀,給個關注沾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