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使天塹變通途
便利了交通
承接了希望
見證了歷史
雲南的這些古橋
絕對為“橋圈”元老了
每一座橋
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紅河建水雙龍橋
座標: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城西
雙龍橋可是“橋圈”的顏值擔當
它有“雲南省藝術價值最高的多孔連拱橋”之稱
這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遠看它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
橋中建有三座飛簷式閣樓
樓中有樓,橋樓相映,蔚為大觀
這顏值,360度無死角
無愧於顏值擔當!
昆明得勝橋
座標:昆明城裡金碧路和青年路延長線交匯處
得勝橋的名字
源於一段風雲壯闊的歷史
康熙攻破此橋平定吳三桂
以紀念之意喚作“得勝橋”
當年護國軍選擇在其附近作為出發點
“得勝”兩個字,寄託了太多意味
那你知道它的原名叫什麼嗎?
它的原名叫“大德橋”
因為修建於元代大德年間
傳說它的建造是為了鎮壓拓東城不遠處的蛇山
畢竟它所在的位置就是拓東城龍頭所在之處
保山怒江雙虹橋
座標:保山市隆陽區芒寬鄉境內的怒江之上
它建造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時任永昌知府的陳孝升
為解除怒江兩岸人民過江難、行不便之苦而倡建此橋
該橋利用江心天然巨型礁石為墩
將東西兩橋的交接部分搭架於江中心的橋墩上
以減輕橋的承受力而分兩段架設
遠觀如兩虹飛掛,氣勢雄偉,
故名雙虹橋
世界上很少有一座橋分成兩段來建造的
而雙虹橋卻在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之下“天生麗質”
讓世人驚歎了幾百年
大理雲龍通京橋
座標:雲南大理雲龍縣城北長新鄉大波羅村
它可是我省首座沒用一顆鐵釘修成的木橋
整橋沒用一顆鐵釘,全木桁扣榫而成
橋採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
中間用長12米的五根橫樑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
出生於1771年的它
也有曾用名
叫“大波浪橋”
現名“解放橋”
玉溪橋
座標: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李棋街道辦事處金家邊社群
玉溪橋為青石墩砌建而成的五孔石橋
橋面平整,鋪有瀝青,
橋欄為白色大理石質,雕刻有花卉紋
靠玉溪一中一側的橋頭還有一棵四季常青的黃葛榕樹,已有兩三百年的樹齡
偉岸魁梧,枝繁葉茂,與玉溪橋相映成趣
既為玉溪橋增添了活力,也使其更顯清幽古樸
這位前輩雖歷經數百年風雨、承載、沖刷及強烈地震
仍巍然屹立於“橋圈”
不愧是實力派“老橋”
瀾滄江霽虹古橋
座標:雲南省永平縣巖洞鄉和保山市平坡鄉的瀾滄江上
這位大佬在我國橋樑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鐵索橋
素有“西南第一橋”的美譽
橋的西岸為陡崖,東岸是險峰
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險要
橋兩端建有橋亭關樓
橋南普陀巖壁上刻有
“西南第一橋”“懸崖奇渡”“要塞天成”等題字
它在“橋圈”也火了數百年了,連徐霞客都是它的粉絲
曾稱讚它為“迄西咽喉,千載不能改也”
麗江金龍橋
座標:雲南麗江市永勝縣和古城區之間金沙江上
這位前輩頭銜有點多
“長江上現存最古老橋樑”是它
“金沙江上第一橋”是它
曾經的“萬里長江只一橋”也是它
老前輩一生榮譽無數,勞苦功高
它東連永勝,西接鶴麗
此橋自建成起至20世紀50年代末
麗華公路樹底橋建成通車之前
一直是麗江東路驛道的必經咽喉
它維繫著江東永勝、華坪、寧蒗三縣
至川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紅河開遠長虹橋
座標: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城北郊十三公里處
這位是“世界最長的獨拱石橋”
橫跨在開遠通住昆明公路幹線的南盤江上
是當時國內單孔跨徑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橋
外形壯觀,氣勢雄偉
形如江上臨空飛架的彩虹,故名“長虹橋”
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曾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寫到:“1961年,雲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長的獨拱石橋,名叫長虹大橋。石拱長達一百一十二點五米。”
普洱寧洱謙崗風雨橋
座標:普洱市寧洱縣城北鳳陽鄉謙崗村河上
這座風雨橋是茶馬古道普洱段上
儲存最為完好的一座石臺水面瓦房古橋
橋面上建有木樑結構的瓦房,可以抵擋風雨
使風雨橋經歷百年滄桑而不倒塌
謙崗風雨橋通往景谷
是茶馬古道上馬幫的一處歇腳處
在這裡
馬幫可以修整,可以在河邊生火做飯
馬匹可以停留飲水
風雨橋上回蕩的馬鈴聲
是當地老人心目中不可磨滅的回憶
楚雄祿豐星宿橋
座標:祿豐縣西門外的星宿江上
星宿橋又稱“西門大橋”
據橋上《修建星宿橋碑記》記載
星宿橋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現存石橋及其附屬建築均為清道光五年至十二年
(公元1825—1832年)期間建成
歷史上,星宿橋是省城昆明通往滇西地區的咽喉
也是川滇驛道上的要口
被譽為“迤西第一橋”
曾經這位橋上人來人往,馬馳車駛
而今市民們聚集在此遛鳥、下棋、聊天
這些“橋圈”元老
不僅僅只是一座橋
它們歷經風雨滄桑
卻始終從容自若、巋然不動
以一種高貴而悠遠的姿態
一次次把文明與希望迎來送往
成為人們心中永恆而無言的印跡
來源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微信訂閱號
編輯 童文文
本期責編 張靈潔 李元
稽核 馬波 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