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好好 資料圖片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④】
“崑劇的活力來自崑曲人的精神,很幸運,我們年青一代的崑劇人把老藝術家的精神很好地繼承了!這20年間,崑劇有序傳承,經典不斷,做到了‘自有後來人’。跨越百年,崑劇守正創新的精神沒有丟,始終給觀眾帶來驚喜。”採訪約在上海崑劇團一樓的一間小屋裡,谷好好一陣風似的大步走來,一見面就談起了“崑曲人的精神”。語速極快而清晰有力,處處透著刀馬旦的熱烈和果決。
今年的她格外忙。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崑劇傳習所成立100週年,是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入選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週年。伴隨上海崑劇團青年演員帶來的《牡丹亭》《長生殿》,該團和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大世界聯手推出的《水磨傳韻 源遠流長——崑劇傳字輩百年紀念展》拉開帷幕。不久前,上海崑劇團現代崑劇《自有後來人》在上海大劇院首演,這是上海崑劇團成立43年來創排的第一部大型革命現代崑劇。
“一刻也不能歇。回想我們走過的路,你就能理解,我們與崑劇早已是生死之交,不懼風雨。”作為一名投身崑劇事業35年的“昆三班”學員,谷好好的心裡總緊繃著“傳承”和“創新”兩根弦。
1986年,谷好好從浙江溫州考到上海戲曲學校學習,學戲第六年,從閨門旦轉入刀馬旦。學戲辛苦,更苦澀的是,沒有觀眾、沒有演出,整個行業處境困苦。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崑劇舞臺的落寞,她忘不了。“一度懷疑自己選錯了行。崑劇的未來是什麼,我們要堅守的是什麼,前途一片茫然。”谷好好說,“練功再苦也不怕,最怕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和陪伴。是國家對崑劇傳承的高度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持續投入,給了我們滿滿的信心。”
2001年5月20日,谷好好成為“昆三班”第一位舉辦個人專場的青年演員。巧合的是,當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崑曲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而這個訊息在上海正式公佈則是5月20日。
谷好好說,這些年,圈裡人笑稱她是個“戲痴”。谷好好卻無比珍視和享受這份“痴”,在她看來,這正是不懼未來的動力與活力。
2013年,谷好好接過上海崑劇團的擔子,走上管理崗位。那時的她還不到40歲,剛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在舞臺上是最成熟的時期。對於一名武戲演員,藝術青春是倒計時。更何況,在戲曲圈裡,對演員做團長的讚許聲並不響亮。“從零開始,我能吃這份苦嗎?”谷好好選擇了擔當。她想的是,“是崑曲給予我、改變了我的一切,是上海崑劇團培養滋養了我,我應該擔當起責任來,盡全力對崑劇‘報恩’”。
2015年,上海出臺“一團一策”政策。上海崑劇團在全國首推“學館制”模式培養年輕人。青年演員進團5年,100出摺子戲和10臺大戲為他們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上海崑劇團的夏季集訓已堅持11年,每年8月,室內練功房40多攝氏度,關空調練筋骨,渾身溼透汗淋淋,一天換三件衣服,谷好好跟著年輕人一起練。上海崑劇團的老藝術家們也充滿激情,掏心窩子傳戲,給年輕人“摳戲”。
老戲新演,老戲新貌,傳統經典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沉澱,不斷修改,才能成為舞臺上的永恆經典。“在機會面前,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人才梯隊實為緊迫,時代呼喚德藝雙馨的接班人。”谷好好說,“我們希望戲曲人才越來越年輕。這是崑劇的新生命、新活力、新希望。”
2016年,谷好好受命擔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掌門人。中心所屬京劇、崑劇、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等六家全國知名國有戲曲院團,還包括戲曲專業大劇場宛平劇場及長江劇場。怎樣發揮各院團的亮點、特色,打好“京昆滬越淮評”組合拳,谷好好意識到,自己面臨的課題實際上是探索一條有上海戲曲特色、協調並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聚焦“以演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戲曲演藝生態的發展,讓“戲碼頭”更豐富、更精彩。中心各院團2021—2022演出季,僅在演藝大世界區域內的專業劇場演出場次就預計450場左右,觀眾平均1.2天就能看到一場戲曲演出。
更令谷好好開心的是,從1998年開始至今,上海崑劇團一直嘗試戲曲進校園,努力培育市場,精心培養觀眾。“我們把崑劇的戲迷稱作‘昆蟲’,建立了‘昆蟲’俱樂部。今年,上海崑劇團的優秀演員手把手帶教,一群大學生‘昆蟲’經過一年的培訓,學生版《長生殿》全國首演,給了所有人驚喜!”
對於未來,谷好好早已咬定目標:藝術應該和生活緊密相連。對崑劇而言,不能因為是非遺文化、國家有政策扶持,就有一種優越感,一味指望國家養著。新時期的崑劇發展,一定離不開政府支援,但我們更要考慮如何讓古老的劇種走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氣。在培養人才、打造劇目、建立品牌中,探索戲曲在新時期下的“兩創”發展之路,讓戲曲在新時代迸發出澎湃的生命力,這才是“守正創新”。
“我們在一起過著有戲的日子,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谷好好說,“我們有一萬個理由放棄,但只有一個原因留下。烈火般的熱愛,會幫你擦乾汗水,抹乾淚水,人的一生,能有一份熱愛的事業,是忠誠更是幸運。”
(本報記者 顏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