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河西走廊由南邊的祁連山脈和北邊的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以及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北夾持形成。這條東西長約1200公里的地理大通道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基本都在甘肅省境內,但是終點星星峽卻在新疆境內。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星星峽。
有些朋友對星星峽不甚熟悉,可能會誤以為它是一條險峻的峽谷,如長江三峽、虎跳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之類的。實際上並非如此,星星峽並不是特別險峻的峽谷,而是個隘口。
在新疆東部,有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哈密市,在其下轄的伊州區境內,有座星星山。星星山中有一條貫通南北的通道,星星峽就是扼守這個通道的要隘,古稱磧口。之所以叫星星峽,據說因星星山上產石英石,每當皓月當空,山上石英石閃閃發亮,像滿天星斗。因此,石頭叫星星石,山叫星星山,峽就得名星星峽。有不少自駕遊客或者驢友夜宿星星峽,就是為了看看那裡的滿天星斗。
星星峽位於新疆與甘肅交界處,距甘肅敦煌市和新疆哈密市都在200公里左右,G30連霍高速(312國道)是進入新疆東部的最主要線路,星星峽是入疆第一站。過了星星峽,就意味著告別甘肅,進入新疆,將感受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星星峽更是哈密的東大門,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是兵家必爭之地。
河西走廊的重要是因為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絲綢之路,東西方之間透過絲綢之路不斷地進行貿易、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促進了共同發展。在歷史上雖然河西走廊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但是由於自然環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古絲綢之路的路線卻不斷變化著。
漢朝時期,絲綢之路主要有南北兩條線路,過玉門關和陽關後,一路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西行,一路沿塔里木盆地南沿西行。
唐朝時,加強了對北疆地區的控制,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由於塔里木盆地自然環境惡化,孔雀河斷流、蒲昌海乾涸,沙漠化嚴重。雖然絲綢之路南線依然可通,但主要線路已轉至北線,即由瓜州向北,過星星峽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和高昌(今新疆吐魯番)。
這條線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新北道,也叫伊吾道,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偷渡玉門關後,走的就是這條路,由於補給出了問題,差點喪命。
儘管過了星星峽將要面對數百公里一望無際、幾乎寸草不生的戈壁(哈順戈壁),但伊吾道相對其它從敦煌西出路線來說,要好過走得多。據史料記載,伊吾道有不少驛館,可接待往來商旅。
邊塞詩人岑參從敦煌西行到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時,寫過一首《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詩中這麼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 正是由於新北線成為相當長時期的絲綢之路入疆線路,星星峽的重要性才真正體現出來。
清朝鴉片戰爭後,主持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被貶至伊犁,就是有星星峽入疆。1875年,左宗棠率領湖湘子弟收復新疆,也是從星星峽走的。據說星星峽曾被改稱猩猩峽,就是始於左公的公文。
星星峽既然是新疆門戶,就具有易守難攻的軍事特質。隨著時代的變遷,星星峽雖然失去了軍事上的作用,但由於蘭新公路的存在,星星峽依然是交通樞紐。但是隨著蘭新鐵路(從星星峽西南紅柳河入疆)通車,星星峽逐漸走向衰落。
星星峽如今是個小鎮,G30連霍高速經過這裡,設有星星峽服務區,每天也是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