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西走廊,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之道,古絲綢之路就是從這裡經過。這個長約1200公里、寬約數公里至一百多公里的地理大通道,將東西方緊密地聯絡起來,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今天我們不講河西走廊,講講烏鞘嶺這個極為特殊的地方。
烏鞘嶺,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端、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東西長約17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主峰海拔3562米。烏鞘嶺雖然不高,尤其是在西部高峰林立的地區,這樣的高度實在太普通了。
但是烏鞘嶺極為特殊,首先表現為氣候惡劣,年均氣溫在零下2.2攝氏度左右,山上光禿禿的,當地民間百姓稱之為“和尚嶺”。史料記載烏鞘嶺“盛夏飛雪,寒氣砭骨”,以前開車的司機過烏鞘嶺都得準備棉衣。
更為特殊的是,烏鞘嶺就是一座天然的界山,集各種分界線於一身。這裡是我國地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交界地帶,是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帶,是季風區和非季風的分界,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分界,還是北部內流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嶺。
烏鞘嶺南北兩側海拔在2000米左右,到了這裡地勢陡升,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長途跋涉,最後一絲也被陡升的烏鞘嶺擋住,對烏鞘嶺以北地區的降水量影響巨大。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但凡這種集各種分界線於一身的地方,戰略位置都是極為重要的,如陰山山脈等等,烏鞘嶺也不例外。
烏鞘嶺南靠青藏高原,東臨黃土高原,北面則是祁連山與騰格裡沙漠,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漢朝時霍去病帶領一萬精銳騎兵,自隴西出塞,越過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一路往西突襲,如秋風掃落葉,橫掃整個河西走廊,斬殺匈奴折蘭王和盧侯王。霍去病令人在令居(今永登縣西北)以西築長城,經莊浪河谷跨越烏鞘嶺。明朝時,為防禦北方蒙古勢力,也在此修建長城,至今仍可在烏鞘嶺看到漢明兩代長城遺址留存。
在古代翻越烏鞘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今,蘭新鐵路和G30連霍高速都有隧道直接穿越烏鞘嶺,長達20.05公里的烏鞘嶺隧道曾經是“亞洲第一長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