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巖峪方山之陽。
靈巖寺始建於東晉,由高僧佛圖澄的徒弟僧朗主持建造,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唐代起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靈巖寺旅遊區群山環抱、巖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蹟薈萃、佛音裊繞。不僅有高聳入雲的闢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不至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從靈巖景區牌坊沿途而上,山路兩旁美景若畫,勝蹟頗多,有雞鳴山、“靈巖勝境”石坊、“通靈橋”、明孔山、雨花巖、接官亭、新石橋、十里松、陡坡之頂等景點。寺院依山取勢,共有殿宇三十六處,亭閣十八座,文物古蹟中以千佛殿及殿內四十尊泥塑羅漢、墓塔林、慧崇塔、闢支塔、積翠證盟殿、大雄寶殿、御書閣,以及歷代石刻、碑碣等最為著名。
特色景點:
1.千佛殿
千佛殿位於摩頂松北,為寺內主體建築,建於唐,拓於宋,重修於明清,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內建須彌座,供三尊釋迦分身大佛:中為宋塑藤胎毗盧遮那,東、西為明鑄藥師盧舍那和阿彌陀銅佛。四壁臺座上置40尊羅漢彩色泥塑,為宋、明之作,技法精湛,神態各異,喜怒哀樂,栩栩如生,1912年,著名學者梁啟超來此遊覽,讚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碑碣。壁面上原有明制銅、木小佛千尊,現存293尊。
2.闢支塔
闢支塔是靈巖寺的主要標誌,為唐朝高僧慧崇組織修建,並於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建,竣工於嘉祐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闢支”出於佛教,音譯為“闢支迦羅”,簡稱“辟支佛”,闢支塔,即辟支佛塔,是一座八角九層十二簷的樓閣式建築,下三層為重簷,上六層為單簷。塔高54米,底固長48米,為磚砌,可循級而上,是國內罕見的儲存完好,造型精美的塔林。
3. 鏡池春曉
千佛殿東側崖壁下,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泉水從石澗中冒出,泉水甘冽,終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鏡,這一景觀就是著名的“鏡池春曉”
(據省旅遊官網、採訪筆記等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