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吃過早飯,我們按計劃去荻港景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鎮荻港村,在浙江的北部的最西邊,差一點就要到安徽省了。當年老舍的兒子舒乙先生在1987年《讀者》雜誌的創刊期上寫了著名文章:《最好的江南小鎮——荻港村》。江南的古鎮我看過不少,差不多角角落落都跑遍了,那麼荻港村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用舒乙先生的話說:更古樸、更完美、更幽雅,原汁原味,實屬難得。是不是真的這樣,我就帶大家去看一看。
景區不用門票,我們只登記了一下身份證就進去了,感覺撿了一個大便宜。
荻港村四面環水,河港縱橫,大的京杭大運河環繞,小的溪流河塘如織,水中蘆葦叢生,歷史上名人輩出,地處杭嘉湖平原,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水鄉古村落。當然,對我來說,荻港村裡有什麼好吃的更為重要。
一進景區,就看到老夫妻兩在揀菜,是荷塘裡挖下來的,只取其中一小截嫩芽,可以炒著吃,前一天晚上荻港漁莊裡的選單還見到過,但是現在叫不出名字來了。
夫妻兩告訴我,這個只有短短的一個時期可以吃到,大家知道這叫什麼嗎?感覺古鎮裡生活氣息滿滿的。
荻港村裡有古橋23座。面前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橋叫舍西橋,據介紹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所建,他與族親荻港狀元沈坤交往深厚,為了往來方便,出資建了這座橋。我走過很多橋,也看過《西遊記》,但怎麼也不會想到把《西遊記》的作者和這座橋聯絡起來,今天居然還從上面走過。
三官橋:位於荻港村的三官自然村,以此命名,現在是湖州市文保點。
橋邊有個三官廟,估計也是因村而得名吧。
長春橋:兩頭起階各九步,古有燒香拜佛長春橋的老話,說明長春橋在古時的作用很大。我們數一數,果然兩邊都是9格階梯。
玉清贊化碑,這石碑上的字是嘉慶皇帝御筆,寫於1800年,距今221年,感覺滄海桑田。
荻港名人館。
小小一個荻港村,自古至今名人輩出,對歷史和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瞭解一下。
廟前的兩座石獅子卻與任何獅子都有區別,這獅子叫“千年石獅偷面吃”:宋朝荻港村的都天安樂王府門前兩座石獅子,半夜裡去鎮上偷面吃,有一次回來天已亮,被演教寺主持碰到,大喝一聲,這兩頭獅子乖乖坐在了寺廟前面,東邊這頭獅子嘴角邊的麵條還來不及嚥下,就永遠拖在嘴巴邊上了。
演教寺,始建於五代十國,裡面除了天王殿,大雄寶殿,還有八仙過海神龕,是宋代全國獨有的一家“佛道一家”的寺廟。
寺門口的一對門當,石獅子看上去雕刻精細,有些年代了。
神船渡,也是有歷史故事的地方,感覺走在荻港村就像走在一幅歷史古畫卷裡。
從神船渡往外走,就是外巷埭,馬上就可以看到京杭大運河了。
運河上江水滔滔,還有貨運的航船在上面頻繁穿梭。
想當年陳果夫探親回家就從這個碼頭上岸,因為他的夫人朱明珠是荻港村人,所以這裡立了石像,叫陳果夫探親碼頭。
沿著大運河的外巷埭,現在還有住家,只是大多數已經搬空了。住在這裡的人們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竹竿架在河面上晾曬衣服。
我們沿著外巷埭走,石板是舊的,電錶箱是新的,住戶大多關著門,以前在這裡,天天能看到過盡千帆的場景吧。
歷史的痕跡還留在牆上,在這裡拍舊時期的電影都不用特意改造。
走啊走,走到了里巷埭,終於看到一家施家餛飩,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店裡還有不少客人,都是本地人在吃餛飩或者麵條。
主人在包的餛飩。個頭不算小,老公問要不要咱們吃一碗,順帶歇歇腳?我說好的。
選單:鮮肉餛飩10只5元,16只8元,20只10元,湯圓10只6元,20只12元,素面5元,可以加各種澆頭。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我吃過最便宜的餛飩是我們家樓下的生煎店,10只6元,皮薄如縐紗。
看介紹,這施家餛飩有些年代了,傳承了好幾代,上面寫著:鄉愁是什麼,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在這裡,鄉愁是柴火灶邊,媽媽端來的一碗餛飩。
這個餛飩店開了40多年,雖然店堂真的很簡陋,以至於老公問我除了一碗餛飩另外還要什麼?我搖搖頭,其它不要了。
廚房,包餛飩的地方,鍋碗調料放滿了桌子,用的是煤餅爐,也有點柴火灶的意思。
客人點了4碗餛飩,一起下到了鍋裡,這碗裡是一點點醬油湯,加一點豬油和蔥花成了湯底。
主人在包餛飩,燕尾式的,餛飩皮不是太薄的那種,肉餡看上去還挺新鮮的。
我們找了個桌子坐下,客人不少,吃的就是餛飩、湯圓和麵條。
餛飩上來了,5元這麼一大碗,價效比著實很高了。兩個人拼吃一碗餛飩也沒人問為什麼只點一碗。
肉餡不多不少,味道還不錯,如果不考慮碗筷消毒的問題。
這麼一碗餛飩,一個人吃的話能頂半飽,下午當點心,或者當早餐那是更合適的。我們兩個人一人5個餛飩都吃完了。
繼續往前走,里巷埭還是有不少住家和店鋪,滿滿生活氣息,這是糯米糰子,不知道里麵包了什麼餡。
魚丸,昨天在荻港漁莊已經吃過了,是用白鰱魚肉打的魚丸。
一元茶館,原來的招牌寫著聚華園茶館,頗有些年代了。
店堂裡一半是理髮的地方,一半是茶館,這裡將近有100年的歷史了吧?地上的磚都凹凸不平了,看上去這麼古老和原生態。
另一半是茶館,以前應該是像現在的咖啡館一樣休息閒聊的場所,地上立著數十個熱水瓶,沒看到有客人,但看樣子一直維持著經營。理髮等的人如果多,也可以先在旁邊喝杯茶,慢慢地等。
店堂的頂上掛著電風扇和燈,這裡真的可以拍老電影。
這一家陳媽媽的味道,有牛肉麵,魚丸面,鱔絲面,爆魚面,這應該是老底子的味道了。
店堂對面有人在做湖州粽子。
肉粽是5元一個,放一塊醬油五花肉,大肉粽是10元一個,放兩塊醬油五花肉。
這些是剛出鍋的肉粽,還很燙手,5元一個,10元一個的大肉粽當天還沒煮出來,於是我們買了幾個帶回家,也算是來湖州一趟。
里巷埭(音dai),建於明清,1000米長,依河而建,一河四橋,商店林立,是荻港古老的街市,現在的村民商業街。
店鋪里人們在打牌,日子過得非常安逸。
店鋪外掛著桂花糖年糕的招牌,原來是一個點心鋪子。
各色從前時光的點心。每天這麼放著,總歸有人願意買的吧。
桂花糖年糕,還有紅糖年糕,粽子也有。
又是一家百年老店,丫丁手工面,裡面有面條和餛飩皮的供應。
這裡的餛飩皮,切成梯形的,與我們的長方形有所不同,我在想切下來的邊邊角角怎麼辦?主人每天煮麵片吃?
施家餛飩的老闆正在買餛飩皮子,原來我們吃到的餛飩,皮就是從這兒買的,小鎮生活就是這麼方便自然。
老闆展示給我看這個機器,已經有90年了,專門搖餛飩皮的,不過現在加裝了電動機,以前全靠手工搖,說:這樣的工具你在別處不大容易看得到了。
秀水橋上有個紅衣女子正在拍照,一個有點年紀但風姿綽約的女子,身材也保持得好。為她拍照的攝影師也專業,鏡頭很長。再看看我,一身T恤牛仔褲,雙肩包運動鞋,跟這個女子相差十萬八千里。
誰把蓮葉扣在臨河椅背上,是遊客摘下來覺得沒什麼用丟棄了,還是當地人摘一個曬一曬煮荷葉糯米雞吃?
鴻遠堂,朱五樓故居,就是陳果夫的丈人家,年少時赤腳去上海錢莊打工,最後成了銀行家,人稱“赤腳財神”,他的女兒嫁了陳果夫。
里巷埭一景,就是有數不清的臺階,一戶一階下到河裡洗衣洗菜,現在有自來水了,以前人們都在河裡洗東西,有那麼多臺階足以證明,當初河水的作用有多麼大。
臨近中午,哪怕吃了一碗施家餛飩,我們還是感到餓了,更何況30度的天氣,還是很耗人的體力的。看到荻港美食街,進去看看。
沒幾家開著門,就在這荻港三碗麵吃吧,湖州的麵條的確很好吃。
選單上真的只有三碗麵:面有財、面獅子、面乾隆,陽春麵不算。服務員告訴我面有財賣完了,那我們也不用選擇困難了,一碗麵獅子,顧名思義有獅子頭,面乾隆是乾隆皇帝喜歡吃的爛糊鱔絲面,現炒,價格貴一點。
麵條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白麵,一種是綠色的加了桑葉汁的桑葉面,我們各要了一種面,兩種都嚐嚐。
加在麵湯裡的豬油是靈魂。
在湖州幾乎每次吃的都是幹挑面,今天試試湯麵,走了一上午,出了不少汗,補充一部分鹽水。
架子上掛的是白麵和桑葉面,一掛是一人份,倒成了裝飾品。
這是別人點的陽春麵加爆魚,還有一些鹹菜,看上去也不錯。
麵條都是現點現煮,一碗碗地下,這是在給我們煮桑葉面。
綠色的桑葉面煮好了很好看,放到事先準備好的湯底裡。澆頭還要現炒,服務員讓我們去找座位,麵條會端上來的。
這牆上說的是面乾隆的來歷,說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吃到鱔絲面讚不絕口,乾隆活到89歲,所以面乾隆也叫做長壽麵。
牆上用盤子做的裝飾畫,呈現著魚桑文化。
我們坐的桌子,很是小清新,整潔而乾淨,與剛才的餛飩店不可同日而語。
服務員給我們一碗白麵一碗綠面,分不清哪個跟哪個搭,索性各管各端上來,讓我們自己搭配。這是面獅子的澆頭,一個獅子頭,兩塊素雞,一點鹹菜炒香乾。
我們倒進了白麵碗裡。
獅子頭雖然不大,但是肉質緊實,都是豬肉香,絕沒有面粉糊糊的口感,好吃,這碗麵16元。
炒鱔絲來了,一碟爆炒鱔絲,加了洋蔥和綠尖椒做幫頭,炒出來油比較大。
倒進綠色桑葉面做澆頭。
拌開來吃,現炒的澆頭總歸比提前做好的菜味道好一點,燙嘴,香,感覺幹拌會更好吃。這碗麵30元。
我們的賬單,加上一碗餛飩一共是51元,今天的午餐還不錯吧?
吃完午飯,我們開車回家,回去的還有3、4個小時的車程。
接連去了三趟湖州,下一站要換一個方向了,我們還會去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