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蘇裡的莽林中》 [蘇]弗·克·阿爾謝尼耶夫 著 西蒙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烏蘇裡的莽林中》並不是一部新書,它成書於二十世紀初期,是俄羅斯著名旅行家兼地理學家阿爾謝尼耶夫對烏蘇裡地區進行探險考察時所寫的地理考察報告。內容既包括考察隊行進路線的地理記述和自然概況的調查,也有對這一地區居民生活狀況的描繪;書中文字既有著極高的地理學價值,又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科普考察而兼有藝術氣息,使這部作品彌足珍貴。
針對於我個人來說,《在烏蘇裡的莽林中》首先是一部探討人生價值和生活方式的大書。作者在書中以濃墨重彩的筆墨描述了一位淳樸的“野蠻人”德爾蘇·烏扎拉,這位赫哲族的傳奇人物生於莽林,長於莽林,他與大自然渾然一體,擁有在大自然生存的各種神奇技能;他對於人類秉持著一種本能的仁愛之心,不分種族,不求回報;他熱愛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無論動物,還是植物,甚至對待螞蟻這樣的小生靈也一視同仁。這位萬物有靈論者始終對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他將原始森林視作自己賴以棲身的家園,珍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他雖然命運悽慘,卻從不怨天尤人,毋寧說在他身上體現出的正是人性中最為美好、動人的一面。
不過,德爾蘇雖然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自足豐盛、如魚得水,但他卻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他無法理解人類社會的各種生存規則,對現代都市人的虛偽與貪婪更是極度反感、深惡痛絕。所以,當年邁的德爾蘇跟隨作者來到城市居住時,他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的都市生活,最後也不得不返回到自己的家園,並不幸在睡夢中死於盜賊之手。在德爾蘇死後不久,大片的原始森林即被人類開採殆盡,各種動物和植物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作為最後一位“野蠻人”,德爾蘇的形象也就此定格在阿爾謝尼耶夫的筆下,成為人類早年美好生活的一種象徵。
《在烏蘇裡的莽林中》又是一部探討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大書。作者以充滿詩意的文字描繪了自然界的風物與生靈——無邊無際的森林,浩瀚無垠的大海,姿態各異的奇卉異木,各種各樣的珍稀動物……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既讓人嘖嘖稱奇,又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神聖的敬畏感,其間細微之處,無不飽蘸著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由衷讚歎——在作者的筆下,馬鹿之間的求愛儀式並不啻於是一次生命的美麗的舞蹈,而動物之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他看來也正是大自然最為精心的設定——畢竟,此消彼長、週而復始就是大自然的鐵定規則,人類要做的只是順應自然,而不是毫無節制地攫取,因為順應自然就是在保護自己,瘋狂攫取卻只能自食其果。
然而,作者的警示仍然無法遏制時代的趨勢,“大地的生殖能力”雖然很強,卻依然強不過商業與金錢的力量。作者預言“在不久的將來,獸多林密的烏蘇裡地區就會變成一片荒漠”,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的確,在我們生存的土地上已經越來越難以找到蒼莽的原始處女林了,那些可愛的動物與美麗的植物也逐漸遠離了我們的視野線,這固然是人類文明程序必然付出的代價,同時也未嘗不是人類急功近利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上說,阿爾謝尼耶夫的記述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他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卻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有人曾將《在烏蘇裡的莽林中》譽為“堪與《瓦爾登湖》相媲美的綠色文學經典”,但與梭羅相比,阿爾謝尼耶夫的生活態度顯得更為積極。對於他來說,每一次上路都是一次新生活的開始,他之所以願意做一名“遠離村落、深入茫茫林海的旅行者”,不僅僅是為了地理考察,同時也是對世俗生活的一種疏離——人生除了仕途經濟之外,還有更為本色、更為有趣的事情可供選擇——或許,在阿爾謝尼耶夫看來,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把握住人生的實質、無愧於生命的真實。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