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作家逸事,張愛玲用平生第一筆稿費買口紅的故事廣為傳頌。
時髦考究的 “亦舒女郎” 與《慾望都市》中的專欄作家 Carrie Bradshaw 則是從影視角度為大家帶來時尚啟蒙。
作為最沒有著裝要求的職業之一,睿智犀利的女作家們穿什麼,常常是時尚界好奇的話題。
Legendary Authors
有些女性身上帶著一股“書卷氣”,這其實是一種穿衣風格和由內而外的氛圍感,今天我們想聊一聊 “書卷氣” 到底是怎麼來的?
女作家一直是一個有些神秘的職業,用文字詮釋著女性的內在美與外在美。自身散發的 “知識分子” 氣質,是各個時代女性穿衣的靈感來源。
2008 年傳記電影《薩岡》 中穿著五粒扣風衣,騎著小綿羊摩托的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斯·薩岡。
2006 年電影《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中,戴著頭巾穿著棉麻套裝的法國作家波伏娃。
前有 Terry Newman 以《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Legendary Authors and the Clothes They Wore)總結作家們的經典公眾形象,後有 Charlie Porter 以《藝術家穿什麼》(What Artists Wear)揭露穿什麼這件事與藝術家們之間的關係。
1、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斯·薩岡(Françoise Sagan)
2、美國作家弗蘭·勒博維茨 (Fran Lebowitz)
3、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2/3、美國作家瓊·狄迪恩(Joan Didion)
是的,文學藝術與時尚,由來分不開。可以說,時尚能夠為文學和藝術裝點了金色的外殼;同時,文學與藝術為時尚附上了新一層的風雅。
正如英國時尚記者 Charlie Porter 在書中所述:“時尚公司經常掠奪這些(藝術家的)的形象,複製他們的著裝使其成為無情的時尚迴圈的一部分。”
作家的形象同樣常常成為時尚行業的靈感來源,尤其是那些外形出眾的,或形象鮮明的。
以法國天才作家 Françoise Sagan 成名作品《你好,憂愁》中
女主角塞茜爾為原型打造的 Max Mara 2022 春夏系列
杜拉斯說的好:“我麼,確實沒有必要把美麗的衣裝罩在自己身上,因為我在寫作。”這位善於描述綿長細膩情感的法國女作家在隨筆散文集《物質生活》中記敘自己一成不變遍的著裝,所謂的“M.D.制服”:一件黑色坎肩,一條筒裙,卷領套衫,和一雙冬季短筒靴。
這原本是她根據自身身材和喜好形成的著裝方式,並非什麼追求時髦的選擇,卻被時尚行業總結為 Look Duras(杜拉斯款式)。
Marguerite Duras Style
一位作家的穿著打扮,或者形象,有著如同制服般的文化意義。這事兒,並非僅僅發生在杜拉斯身上。
我們今天要聊到的四位 20 世紀的女作家,就給了時尚行業源源不斷的靈感啟示。
01
弗朗索瓦斯·薩岡
Françoise Sagan
剛剛過去不久的米蘭時裝週上,1960 年代的 “甜蜜生活” 復古氣息與時代反叛精神交融。Max Mara 也不例外。
2022 春夏系列中,便是以法國 “垮掉一代” 的代表作家弗朗索瓦絲·薩岡以及她 18 歲完成的處女作《你好,憂愁》中女主角塞茜爾為原型進行的創作。
左:作家薩岡
右:《你好,憂愁》電影女主角扮演者 Jean Seberg
18 歲、處女作、第一本書就引發大流行,初出茅廬的薩岡一下子從高考落榜的巴黎女孩成了買得起跑車的知名作家。
一頭男孩子氣的短髮,清秀的五官,神秘好奇的眼神,是她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打字機旁的薩岡是當年攝影師們熱衷於捕捉的畫面。
Françoise Sagan
1956 年,《巴黎評論》對當時僅 20 歲出頭的薩岡進行訪問,那時候她剛剛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書《某種微笑》。訪談最終因作家要去電臺工作而匆匆結束了,記者布萊爾·費勒和羅伯特·B.希爾維如此描述這位年少成名的作家:
她模樣羞澀,漫不經心,但相當友好。頑童似的臉上泛起皺紋,輕鬆地做出充滿誘惑並且相當神秘的微笑。她穿了一件款式簡單的黑毛衣和一件灰色襯衫。如果要說她是個愛慕虛榮的女孩,唯一的跡象也許是那雙皮質細膩、做工精緻的淺灰色高跟鞋。
布萊爾·費勒和羅伯特
·B.希爾維
儘管後來的薩岡離經叛道,並陷入了所謂“墮落”的生活,賭博、吸毒、債務纏身。但當我們回顧她的早期訪談,仍能發現一位天賦型作家一戰成名的經驗借鑑。
黑白襯衫、捲起褲腳的休閒褲、寬鬆的套頭衫… 薩岡中性化、甚至略顯粗糙的著裝方式正映襯了那個時代女性思潮與性別模糊的流行風尚。
如今看來,當年作家薩岡不經意間的“反時尚”反倒成了一種新的時尚。
02
瓊·狄迪恩
Joan Didion
說起美國作家瓊·狄迪恩近年最著名的影像,一定是德國攝影大師 Juergen Teller 拍攝的 2015 年 Céline 春季廣告片。
1934 年出生的狄迪恩,以 81 歲高齡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時尚無年紀無關的硬道理。
而 1971 年,攝影師 Julian Wasser 為她在她的科爾維特跑車旁拍攝的照片,是這位優雅作家的另一個經典畫面。
及地長裙、涼鞋、隨意披散的頭髮與手中的香菸,將這位作家的漫不經心與冷靜表達地淋漓盡致,也被用作《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的封面。
都說衣如其人,狄迪恩的文風亦如衣著。
瓊·狄迪恩的精煉寫作,源於她對海明威的推崇。用她的話來說,海明威的作品對她“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雖然看似簡單,但是非如此,每一個精煉的語句都需要千錘萬磨。
同時,在時尚雜誌《Vogue》十年的從業也讓她練就了用最精準的文字與圖片相映成一體的本事。
狄迪恩後以小說、非虛構寫作以及政治文章聞名,但早期在浸潤在時尚行業的時光,不僅促成了她在個人著裝方面的好品味,也讓她將對衣著的觀察沿用到後來的寫作之中。
丈夫 John Gregory Dunne 和女兒 Quintana Roo Dunne 相繼離世後,狄迪恩並沒有陷入長期的消沉。回憶錄《藍色的夜》中,服裝仍不可避免地成為她自省的媒介。
仔細回想,無論開啟哪個抽屜,我都會看到自己不忍相看之物。無論開啟哪個壁櫥,都再也沒有地方容我放入自己實際想穿的衣服。在一個本來可以派上用場的壁櫥裡,我看到 John 的三件 Burberry 舊風衣,Quintana 第一個男朋友的母親送給她的麂皮夾克,還有一件早就被蟲蛀了的馬海毛斗篷,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我父親送給我母親的…
理論上說,這些紀念品會帶回那些瞬間。但實際上,它們只能表明我當時對它們的珍惜是多麼不夠。
瓊·狄迪恩
Joan Didion
我們無法設身處地想像這位痛失摯愛的作家是以怎樣的意志來書寫往日的回憶。或許,將痛苦留給自己、然後以文學的形式驅魔便是寫作對狄迪恩的重大意義。
03
弗蘭·勒博維茨
Fran Lebowitz
很多人會習慣穿一樣的衣服,但總是穿一樣的衣服並不意味著這個人不注重時尚。例如穿三宅一生定製上衣的喬布斯,又例如穿全套定製服裝的作家 Fran Lebowitz。
英國時尚記者 Terry Newman 如此描述 Fran Lebowitz:
Lebowitz 的生活很時髦 。她在最華美的餐館吃飯,與優雅的人談話。紐約時裝週期間,她就坐前排,觀看她的設計師朋友 Carolina Herrera 和 Diane Von Furstenberg 的 T 臺秀。她還影響了 J.W.Anderson 和 Victoria Todorov 等新一代時尚大家,使他們去創作受到她完美的公眾形象所啟發的時裝系列。
Terry Newman
時尚記者
Fran Lebowitz 與 Diane Von Furstenberg
Fran Lebowitz 與 Anna Wintour
Carolina Herrera 2015秋冬大秀
Lebowitz 與 Anna Wintour 一起看秀
Fran Lebowitz 與超模 Iman
VOGUE Paris,1984
Jonathan Anderson 在創作 2016 春夏系列系列時,看了 Martin Scorsese 為 Fran Lebowitz 拍攝的紀錄片《公眾演講》。Anderson 表示他對於 Fran Lebowitz 在影片所傳達的對創意產業的想法很有共鳴,於是有了這個系列。
HBO 紀錄片《Fran Lebowitz 公眾演講》
Martin Scorsese 執導
JW Anderson 2016 Spring Summer
相信但凡是看過年初那部很火的《弗蘭·勒博韋茨:假裝我們在城市》,就知道勒博韋茨不是那種埋頭伏案的作家。
她是真正的都市生活觀察者、記錄者和體驗者。她最大的魅力除了幽默尖銳的思想外,還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形象。
對紐約大都市生活的熱愛,切切實實體現在勒博韋茨的穿著之中。
自從 20 多歲的某一天,意識到穿毛衣有點幼稚之後,就丟掉了所有的漂亮毛衣,只穿來自倫敦 Savile Row 的定製男裝店 Anderson & Sheppard 的西裝、Hilditch & Key 襯衫、Levi’s 501 牛仔褲、定製牛仔靴以及玳瑁框眼鏡。這些標誌性的單品構成了弗蘭·勒博韋茨的外形,也讓她多次當選時尚行業評選的各種“最佳著裝獎”。
Fran Lebowitz
Style
當然了,勒博韋茨注重穿著,但並非只注重外在。她曾在《紐約》的採訪中明確表示,她其實對外表下隱藏的東西更感興趣。
04
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時下年輕人們間流行的不規則挑染,如果追溯起來,可能與蘇珊·桑塔格有關。
自 1990 年代起,桑塔格的伴侶、攝影藝術家 Anne Lebowitz 記錄下大量著寬鬆衣衫,襯一縷銀白色頭髮的就是這位美國知識分子的影像。
說起桑塔格最近一次對時尚行業的巨大影響,要數2019年的Met Gala。
當年的主題 “Camp:Notes on Fashion”便是出自於桑塔格的著名文章《關於“坎普”的札記》。
世界上有許多事物還沒有被命名;還有一些事物,儘管已經被命名,但從來沒有被描述過。其中之一便是以‘坎普’(Camp)這個時尚之名流傳的那種感受力——它顯然是現代的,是複雜性的一個變體,但並不等同於此。
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有的人衣著在於表現內心的豐富,而涉獵於哲學、藝術、劇院、建築、舞蹈、精神病學、藥學、宗教學等多學科多譜系的桑塔格在衣著上卻顯得尤為剋制。
或許,正是因為這位 “坎普” 之母,的興趣過於廣泛,內心過於富饒,才更與沉穩樸素的外在打扮形成張力。
Susan Sontag
桑塔格在訪談中說道:“所謂作家,就是一個對世界充滿關注的人。我真正想要的是將每一種生活都過一遍,一個作家的生活似乎最具包容性。”
這位 18 歲便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文學學士,並於哈佛和牛津主修哲學的知識分子將人們以為要投身學術的履歷拋諸腦後,而以作家的身份,書寫對社會和生活的觀察。
再次回到杜拉斯的《物質生活》,她在《M.D.制服》之後緊接一篇同樣雖篇幅短小卻下筆精悍的《作家的身體》,開篇即言明:“作家的身體也參與他們的寫作”。
轉而在文末揭露寫作世界的現實:“在夫妻作家中,女人講到他們的職業,說:我丈夫是一位作家。丈夫說:我女人也寫。孩子說:我爸爸他寫書,我媽媽有時也寫。”
“美女作家” 的宣傳噱頭屢見不鮮,但卻從來沒聽說有哪個嚴肅的男性作家被冠以 “帥哥作家” 或 “鮮肉作家” 的符號。
女性的才能往往在透過外形審查之後之後,才被男權社會予以審視。所幸,仍有這些擁有真才實學的女作家不斷湧現。
難道她們對時尚文化的影響力是因為外形嗎?答案肯定的,可她們靠的不僅僅是外形。豐盈的內心在在外表的呈現,才是她們永遠時髦的秘密。
文章來源:騰訊時尚
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