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斥資8.8億重修的老街,有1800年曆史,如今卻沒有遊客
在旅遊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往一些“老”地方跑。這倒不是說去過了一個地方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而是說許多遊客相比一些現代化的地方,更喜歡去老街、老城區、古鎮一類的地方。
不知道這算不算得上是一種“戀舊”行為,他們偏執地認為古老的、陳舊的自然的就是好的,一旦當地進行了建設、改造,他們彷彿就像是被背叛了一般,認為那裡已經失去了“純潔性”,會果斷拋棄那裡尋找新的“老”地方。
安徽省桐城市的孔城老街就是這樣一個“被拋棄”的存在。
安徽作為旅遊大省,像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三河古鎮、屯溪老街之類著名景點就不必多說,很多人哪怕沒去過也聽過它們的名號,相比之下孔城老街的名氣就要弱上許多。
在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線巢湖地區與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也曾經是非常繁華的地段;太平天國期間,孔城老街遭到破壞但不久後就恢復了。
老街全長3公里左右,佔地總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街道寬度則在3米左右,路面上皆鋪著麻石,又因街道整體呈現出“S”形,無形中又將街道作了延伸,在視覺上延長了其縱深。
街邊的店鋪都是青磚灰瓦,最大程度上保留著最原始的樣貌,有些牆皮已經脫落,長上了青苔,但對於遊客來說這樣反而更好。
孔城老街至今已經有1800年曆史了,它也是華東地區現存的最長的老街,曾經漫步於老街之上,感覺著腳下並不平整但也不硌腳,混合著泥土和青苔的石板路,遊蕩在一間間店鋪之間,它們像是都在無聲地訴說這裡過去的歷史和自己經歷過的風雨。
街道兩旁的商鋪都是採取的前店後屋的風格,原住民們就可以直接住在後面的屋子裡,也保證了老街的完整性。
老街內有李鴻章錢莊、倪府、桐鄉書院等景點,分佈著40多個商鋪。其實像這樣的老街中有點商業化氣息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商家也需要生活,而也正是他們的存在給老街帶來了許多的生機。
上文曾說過,孔城老街如今是被“拋棄”的存在,這一切的轉折都發生在2008年,一家投資公司接手了這裡,耗資8.8億元對老街進行改造。
我想改造的初衷應該是將這裡打造成如同屯溪老街那樣的旅遊勝地,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再加上也許當時的團隊中確實沒有誰能把握住廣大遊客的心理,他們在改造時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
首當其衝就是讓原住民全都搬遷。老實說原住民本身也是景點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顯得街道上生機勃勃。
那些嚮往古鎮、古街的人想要的也不是當地空無一人的環境。尤其當夜晚降臨時,為了能儘早回家,商鋪都會早早關閉,整條老街都變得一團漆黑,陰森森的,自然也沒有了遊玩的必要。
其次就是改造令孔城老街失去了古韻。投資公司似乎是想依靠著桐城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老街的規模和周邊的生態環境打造一個國際休閒度假基地。
不過他們似乎搞錯了一件事,孔城老街曾經能出名本就不是靠著“國際化”吸引遊客,它有自身的文化核心以及優勢,但在改造後,這些優勢就基本上消失得一乾二淨了。相比之下,對於老街的投入還不如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國際休閒度假基地來得划算。
最後則是收費。我從不認為景區收費有錯,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是一件好事,相反那些無論到哪裡都嚷嚷著不該收錢的人才是有白嫖的臭毛病。但無論如何,收費也該“量力而行”,60元本身對於一個景區來說已經算是偏貴的要價,那最起碼景區內的景色應該配得上這個價錢。
但就改造後的孔城老街來看,那裡是配不上這麼貴的價格的。失去了歷史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失去了歡聲笑語的人文氣息、失去了最重要的“人氣”,整條街道變得死氣沉沉。
就連白天的時候,很多商鋪也都是關閉的狀態,很多景點也沒有了管理人員,完全呈現出了“無序”的狀態。
雖覺得可惜,但遊客並應該為這一切買單,他們有資格選擇去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只是看著如今蕭條的孔城老街,還是覺得惋惜,這是一種感受到文化流逝的,最深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