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婷婷
編審:寇建超
排版:李雪薇
前幾天,諾貝爾獎各個獎項塵埃落定,當我們在關注它們最終“花落誰家”時,也需要注意到科學獎項背後凸顯的一些問題:
比如,獎項的設立與頒佈是否會影響科研人員對某個主題的興趣?抱得大獎而歸後,科學家是否會因為獲獎而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相關研究主題會在未來幾年內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和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透過分析數百個科學獎項及 11000 多個科學主題的發展情況後發現:與未獲獎的研究領域相比,獲獎領域在未來 10 年內發表的論文會多出 40%,被引量也會多出 33%,而且能夠更好地留住人才,並吸引新的研究人才進來。
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儘管科研資金的增加未對獲獎研究主題的超常增長產生影響,但獎金的設定依然能夠促進該領域的發展。
當所獲獎項設有獎金、相關研究主題較新穎、涉及學科更具體(而非廣泛)時,獲獎後的科學主題增長幅度最大。
相關研究論文以“Scientific prizes and the extraordinary growth of scientific topics”為題,已於 10 月 5 日發表在科學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科學家在研究主題之間的流動性”和“科學前沿領域如何發展”的問題。
獲獎與未獲獎,差別可不止一點點
當一個科學主題的關注度或其涉及領域範圍論文數(獲科研成果)突然出現快速增長時,我們就可以認為該主題得到了飛速發展,出現了一種“超常增長”(extraordinary growth)的發展趨勢。
為了找出科學主題超常增長的可能原因,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 Brian Uzzi、南方科技大學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助理教授馬一方等人將視線瞄準了“科學獎項”這一對科學前沿極具影響的因素,希望找出科學主題的發展和獲獎與否可能存在的聯絡。
(來源:該論文)
首先,他們收集了 1970 年至 2007 年間的 405 項權威科學獎項資料,比如沃爾夫獎(the Wolf Prize)和圖靈獎(Turing Prize),共涉及 19 個學科下的 11539 個科學主題(資料來自 Microsoft Academic Graph(MAG),時間跨度為 1800 年到 2017 年,涵蓋了 2.09 億作者在 48000 種期刊中發表的超過 1.72 億篇出版物)。
接下來,研究人員統計了獲得這些獎項的科學家們所專注的科學主題,並以五個同類型但未獲獎的科學主題為對照,分析了獲獎主題與未獲獎主題在獎項頒佈之後的資料增長是否存在差異。
結果發現,儘管獲獎前發展步調一致,但在獎項頒佈後的10年中,獲獎主題出現“超常增長”,而未獲獎主題的發展速度則較慢。
圖|在獲獎之後(t=0 節點後),獲獎科學主題的發展速度(黃線)快於未獲獎主題(黑線)(來源:該論文)
由此可見,科學家獲獎與否不單單是榮譽問題,還可能意味著未來幾十年的科學主題發展的“風向標”。
科研影響力與人員流動也大受影響
那麼,科學獎項具體是從哪些方面促進這些科學主題的發展呢?
研究團隊使用了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對科研影響力和該領域科學家的人員流動情況進行迴歸分析。該模型主要被用於社會學中的政策效果評估,其原理是基於一個反事實的框架來評估政策發生和不發生這兩種情況下被觀測因素的變化。
其中,影響力具體包括科研生產力(productivity,即出版物數量)、被引次數(citations),以及該科學主題中更具影響力的科學家的被引次數(以代表這些科學家的個人影響力)。
分析結果顯示,獲獎科學主題在獲獎後 10 年間的增長速度超過 25-55%;科學家未來10 年在獲獎主題內發表的論文,比未獲獎領域多 40%,論文被引量多出 33%,人均引用量也有顯著提高。
圖|獲獎前 10 年和後 10 年間,獲獎主題與對照主題的生產力(a)、引用量(b)、科學家的個人影響力(c)分析
而人員流動情況則具體包括目前專注於該領域的科學家數量(incumbents)、新進入數量(entrants),以及來自該科學主題之外的高影響力科學家(disciplinary stars)——即物理或化學等更廣泛學科中被引次數最多的前 5% 科學家的數量。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與未獲獎的領域相比,獲得獎項認可的研究領域留住了 55% 的科學家,同時有 37% 的新加入者投身該領域。在獲獎後,在該領域發表論文的高影響力科學家也比未獲獎的同類領域多出 47%。
因此,科學獎項的頒佈很可能影響科學界的人員流動。
圖|獲獎前 10 年和後 10 年間,獲獎主題與對照主題的科研人員流動分析
獎金也很重要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的推進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援。
研究團隊也注意到這一更為“現實”的因素,並分析了科學獎項的獎金設定以及其他特點對研究主題發展的影響。結果發現,當所獲獎項設有獎金時,獲獎後的科學主題會有更大的增長幅度。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儘管如今一些較“火”的研究獲得的資金支援在不斷增加,但與獲獎研究領域的超常增長並無相關性。也就是說,似乎獎金更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實際上,這並非科研人員第一次將科學獎項與科學前景聯絡起來。
此前就有研究發現:當一個科學家得獎後,他們之前發表的論文的引用次數會出現大幅增長,而且獲獎本身也是一種良性迴圈——此前獲獎的科研人員未來再次獲獎的機率會增大。
對此,有學者們認為,潛在的原因可能是,各大獎項就像網路上的“意見領袖”,一方面讓獲獎者聲名大噪,成為該領域的“大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人們快速瞭解到獲獎科學家的科研內容,從而提高對這些科學主題的興趣。
然而,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科學獎項的頒佈往往代表著某科學主題已取得最佳成果、該領域的研究已經達到巔峰,因此人們對該主題的興趣反而會減少而不是提高。而且,此前也有研究證明,許多科學家在獲獎後往往會轉向新的研究主題。
儘管科學獎項促進獲獎領域飛速發展背後的原因還有待探究,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獎項可以預測科學主題的未來影響力,有助於我們窺見“科學前沿領域如何發展”的問題。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712-2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news/how-prizes-contribute-to-the-extraordinary-growth-of-a-scientific-field/4014515.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