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農民種糧“看天吃飯”是不變的定律。雖然現在農業可以依靠天氣預測的進步達到“知天而作”,但是天氣的變化莫測仍然是我們難以精準把握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糧食的生產週期較長,出現的任何變化都會引發對未來供給預期和價格的變化。財經名家時寒冰曾在早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災害性的天氣與糧食的庫存影響著糧食的週期。而且這週期是客觀存在的,只會推延而不會改變。
狂暴的天氣
夏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多場罕見大暴雨。比如,從10月3日至6日,經歷4個晝夜降雨的山西,城牆坍塌,洪水決堤,情況十分危急,當前急需救援物資;中國糧倉河南,7月的特大暴雨對糧食產生的影響至今還在持續......
除了河南、山西,處於西南部的四川同樣遭受暴雨襲擊,區域性地區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最大降雨量超過140毫米,截至目前當地已經緊急轉移安置超過5萬人。
而災害性天氣對糧食產量的影響是巨大的。
以經歷特大暴雨的河南為例,河南作為我國的產糧大省,常年糧食的產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但今年的洪澇災害導致農業損失十分慘重,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武國定表示,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515萬畝,其中成災978萬畝,絕收521萬畝。秋糧會有一定程度的減產,其中尤以河南浚縣小河鎮,因暴雨受災,秋糧全部絕收......
暴雨不僅影響今年的糧食收穫預期,還將影響來年的糧食收成。
9月以來,我國西南北部、西北東部、華北、黃淮北部、東北南部出現多輪降雨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造成土壤水分飽和,區域性農田積水,給秋季播種帶來重重困難。
困難的秋收
目前,全國秋糧收穫已過四成。截至10月7日,山西秋糧收穫不足3成、河北僅過3成、山東剛到6成、河南過8成,秋收進度較去年同期均偏慢。尤其是雨水繁多的黃淮地區,玉米收割進度偏慢。而多日暴雨的山西當前收割還不足3成,持續的強降雨天氣將嚴重威脅秋收秋種。
10月7日上午,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部署減災減損搶收搶種工作,指出要千方百計種足種好冬小麥,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當前,為減少暴雨對糧食方面的損失,山西人民一邊和暴雨抗衡,一邊和雨水爭搶時間。運城當地的一位老人改裝水泵,從暴雨洪水中搶糧食。據瞭解,這位69歲的老人,家裡一共種了10畝玉米地,8畝還沒有收,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於是才想辦法抽水搶救一些收成。
關於極端天氣突發頻發,我國農業部門在年初就已作出預測,今年我國氣象年景偏差,旱澇災害可能南北連發重發,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嚴峻複雜,預示了我國將面臨嚴峻的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
對於今年異常的氣候,國家級氣象首席專家、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繼松表示,今年確實是一個氣候不正常年份,不論是長江流域還是北方,氣象災害比較多。
往更深層次來看,我國今年極端天氣增多,乃至全球極端天氣頻繁,都是全球變暖的反映。如今全球氣候系統不穩定,一些地區暴雨、洪澇、乾旱、颱風、高溫熱浪、寒潮、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多發重發已成為共識,我們需要更清楚的認識到,這些極端天氣與農業相伴將成為常態。
動盪的糧市
今年,不止中國,世界兩大糧倉美國和巴西遭受了極端乾旱的的炙烤。
9月30日美國農業部公佈,美國小麥供應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並且小麥產量創下19年來最低。意味著全球小麥供應吃緊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從而小麥價格大幅上漲。
歷史上這種極端天氣造成的糧食減產,所引發的糧價居高不下的情況屢見不鮮。比方2002年、2006年澳大利亞小麥均因乾旱減產超過50%,2010年俄羅斯小麥因乾旱減產33%,2012年美國乾旱造成大豆、玉米減產,這些均導致全球糧價暴漲,“高燒”不退。
國際糧商巨頭嘉吉仍看漲農產品前景。其負責人認為大多數食品將出現“迷你超級週期”。目前的情況是,任何供應中斷或需求重大變化都可能帶來行情變化,現在多空因素交錯,但仍然是一個健康的環境。
另有專家表示,如果極端天氣持續下去,農作物價格還將繼續攀升。
聯合國糧農組織10月7日報告顯示,受穀物和植物油價格上漲的推動,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8月迅速回升後,9月進一步上揚,達到10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全球穀物價格指進一步上漲,糧農組織穀物價格指數9月平均為132.5點,環比上升2.0%,同比高出27.3%。
另外,全球糧食需求正在抵消糧食增產預期。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資訊顯示,2021年的穀物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28億噸,然而,這一產量水平仍將低於2021/22年度的預期消費需求28.11億噸,導致全球庫存量走低。
週而復始,潮起潮落。歷史總會不斷重演,但不會簡單的重複。就像糧食的週期只會推延不會改變。
【來源:河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_市場資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