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論起源於17世紀中葉,是研究隨機現象規律的一個數學分支。現在,機率論與以它作為基礎的數理統計學一起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軍事科學及工農業生產等諸多領域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現在衛星上天、導彈巡航、飛機制造、宇宙飛船遨遊太空等都有機率論的功勞。及時準確的天氣預報、海洋探險、考古研究更離不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另外,瑞士數學家雅可布·貝努利的大數定律這樣闡述機率論:在隨機事件中的大量重複出現中,往往呈現出幾乎必然的規律。通俗地說,在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重複實驗多次,隨機事件出現的頻率近似於它的機率。
我們用擲骰子來說明“大數定律”。大家知道骰子擲出1、2、3、4、5、6點的機率各是六分之一。可是實際上擲六次卻很難得到1、2、3、4、5、6點各一次。有人擲了一萬次,得出來各點的機率不是等於六分之一,他又繼續擲五萬、六萬、十萬次,發現得到1、2、3、4、5、6的機率愈來愈平均,也就是六分之一。我認為,人的社會生活得失與此相似,工廠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與此同理。
員工在崗位上生產操作時的習慣性違章,一般來說不會違章一次就出事故。如果是那樣的話,違章就不會出現或者說很少出現了。正是因為多次違章沒有任何問題,所以,違章者就會僥倖地以為下一次也不會出現問題,其結果是肆無忌憚地違章下去,終於會有一天釀成慘禍。何謂習慣性違章?專家解釋說,當一種錯誤的生產行為被時間慢慢積澱,繼而轉化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甚至是被誤認為正確的理念時,隱患就形成了。
一種錯誤的行為,從偶爾為之到習慣性為之,從試探性地違規到肆無忌憚地違規,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不要孤立地去看工廠裡違規的不安全行為,它往往帶著深刻的社會因素和基礎,夾雜著濃厚的社會土壤。按照機率論和大數定律的理論,我們假定這樣說:違章99次不出事故,第100次違章必然會出現事故;或者說200次違章裡必然會發生兩次事故。而工廠和企業是不允許出現或者說國家財產和員工的生命是承受不了任何一次事故的。不要認為理論是高談闊論,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千百次實驗當中產生的。
如何避免和防止員工的習慣性違章,重要的不是崗位技能的提高和規章制度的貫徹,而是員工素質的培養。其中包括道德、思想和文化的漸次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