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探》有“門檻”的觀看方式催生了一批“高質量觀眾”的劇評輸出,臺灣地區愛奇藝國際頻道上演著重口味懸疑刑偵的《逆局》。銀十月歐美頻道要回歸的是諸多刑偵劇的致敬鼻祖&曾經馳騁美劇罪案刑偵15年的金牌老將《CSI》,主題曲《Who are you》響起讓你夢迴童年。嚯~高質量觀眾且不說,誰是讓你童年陰影的高質量刑偵國劇?呵呵~劇可說~
1
蝙蝠
提案: 《紅蜘蛛》《探長歐光慈
難逃法網
最近關注了勞榮枝案,越看越覺得熟悉,被遺忘的童年陰影再次被喚醒。
有人還記得21年前,有一部以女性犯例為題材的電視劇《紅蜘蛛》嗎?這部劇記錄了大概十個女性犯罪者在臨近生命終結時懺悔的故事,她們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形象,有人身世可悲,有人被慾望驅使,有人則是為情所困……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她們最終都走向了犯罪道路,並被繩之以法。
其中有個案件講述的就是一個美豔的小姐米蘭,利用美貌勾引了富商,將他綁架後向其家人勒索,並把富商囚困在鐵籠之內致死。當記憶被喚醒,一查才發現,這集故事就是以勞榮枝案為原型改編的,21年前電視播出的時候,故事裡寫著真正的米蘭潛逃了,21年後,她最終還是難逃法網,這就是天網恢恢吧。
可以看出,內地劇在新世紀伊始,刑偵破案題材異常活躍,《燕趙刑警》、《刑檔內幕》、《重案六組》播出之後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至此,為了不讓犯罪者根據影視作品學習反偵察手法,後面的刑偵劇題材多不展示辦案技術和方法了。2001年《探長歐光慈》的播出算是當年特別獨特創新的元素,全劇一共10個案件,李誠儒飾演的歐光慈以推理的方式破案,探案手法也都不走尋常路,有點致敬本格推理的感覺,當然案件也都比較荒誕離奇。其中第二個案件《玫瑰園疑案》還涉及異裝、同性、雙性等勁爆內容,從當下的尺度來看應該是不能再問世了。
2
鸚鵡螺
提案:《深瞳》
地獄搖籃曲
我其實是推理劇的粉絲,所以對場面沒那麼血腥的福爾摩斯或者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改編劇是熱愛的,但對那種血淋淋的恐怖刑偵劇有點免疫。不過看的極少的所謂刑偵劇當中,有一部的氛圍感,是讓我現在還心有餘悸,但又時不時還想再看的劇,那就是比較古早,大概是2009年前後在國內播出的《深瞳》。這部劇據說改編自日本著名的偵探IP《金田一》,但我沒看過後者,無法比較,只說《深瞳》。說《深瞳》的氛圍感做得好,是因為它的節奏蠻快的,兩集就破案,沒有那麼多枝枝蔓蔓啥的。
那個時候又沒有線上播放,都是深夜檔某個頻道播出看兩眼,最嚇人的一幕是某兩集,先是兔子被活活颳了(沒有正面表現),然後是夜半里迴盪的歌聲,說真的,那個氛圍感的營造,我覺得頭髮就直起來了一樣。然後文化館的一幅畫上,一個女人的頭髮在慢慢生長,真是嚇破了膽,直接換臺,但過了一會又換回去——幾個小流氓接連自殺,看得更發毛,又換臺,欲罷不能,又換回去……最後知道了那歌聲叫《地獄搖籃曲》,真的,一輩子都不想再聽到這首曲子了。接近尾聲的時候,歌劇院的舞臺連環殺人案,也是看得人心慌慌。
後來才知道這部劇的導演是侯明傑,他之後導演的《說出你的秘密》,也是走心理氛圍的懸疑路線,蠻驚心動魄的,就是再後來他就沒啥更嚇人的作品了,也是挺遺憾的。
3
小羊
提案:《西安大追捕》
《中國刑偵一號案》
魏振海來抓你了啊!
作為西安孩子,都有一個童年陰影,這直接導致家長那段時間嚇唬不聽話孩子的口頭禪是“再不聽話,魏振海來抓你了啊!!”是,這就是當年在西安家喻戶曉後來被改成電視劇震驚全國的《西安大追捕》。而換到北京孩子身上,同樣的話則改成“等著白寶山把你帶走吧!!”作為1997年公安部掛名督辦的大案,這個案子也還原成一部想起來就脊背發涼的電視劇《中國刑偵一號案》。
前段時間因為做功課又將這兩部片子拿出來重溫,那種牙齒打顫的真實感依然有。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其真實性的高度還原。你能夠在《西安大追捕》裡看到警察從迷霧中一點點的剝離出線索,最終抓到魏振海的全過程,也能在《中國刑偵一號案》裡看到白寶山在烏魯木齊火車站那次一人幹掉二十個普通群眾的槍戰戲。
很多觀眾感慨時代進步了為什麼刑偵題材反而越來越不好看了?其一,技術的進步已經讓當初以本格推理為先,硬核警察查案的過程再無可能。就像羊作為一個本格推理迷,無比迷戀土屋隆夫的行文和他構建的推理世界,可如今硬核的推理這些年真正入眼的也就是大山誠一郎的《字母表謎案》,擅長刑偵推理的日本現在也已經是社會派推理作家東野圭吾,宮部美雪的天下。第二,有些刑偵劇開發如今更是帶著鐐銬跳舞,技術進步了,但不能言說的限制反而更多。就像熱播的《雙探》中,觀眾詬病老段怎麼就能前一秒看到車牌號下一秒就殺去現場了。嗯,有些技術不能講。如何面對這個不能講破案手段的情況,還得玩出花來的遊戲呢?
所以,忽略案子講究人性的社會派現在也是一條出路,幾部東野圭吾的作品之後會陸續推出,如《隱秘的角落》一樣把觀眾的重點引向關注人性善惡才是王道。就如一位導演前輩的話“犯人不是一生來就是如此,他為什麼會變成如此?到底經歷了什麼?這是我們想看到的。”硬幣正反面,善惡的邊界感,真的是刑偵劇如今最迷人也能夠展示的底色了。如果你對這類題材也有興趣,可以去找來呂錚的東西讀讀,已經影視化的《三叉戟》,講提審專家的《名提》都很硬核,公安部作家出身的他寫的故事不花俏卻全是乾貨。
4
橘座貓
提案: 《重案六組》系列
利劍出鞘 絕佳戰友
說起刑偵劇造成的童年陰影,物件和場所比案件和人名更先跳出:巨大的黑色塑膠袋、超重的電梯間、逼仄巷道的垃圾角、暗沉猶如迷宮的地下車庫、晨跑的公園和拂曉渾濁水質的海邊等等,彷彿垃圾袋會隨時掉落出屍塊,超重後“滴滴”聲響的電梯上面有什麼異物,車庫或海邊場所裡橫陳或飄來一具屍……其次內地刑偵劇留下的最大的陰影則是:悍匪。這一後遺症的直觀表現就是出了熱鬧莫圍觀,路上蹊蹺要留神,異鄉行路少爭執。
說回內地的刑偵劇,居然不是童年陰影而是生動鮮活的警隊。當《重案六組》橫掃神州成為校園坊間茶水間甚至家庭夜話的主題時,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僅僅是瘋狂的罪犯,還有屬於那個年代刑偵劇裡警隊的人情味。兇案一出他們可以利劍出鞘、劍斬妖邪,是伸張正義為民為國的英雄“偶像”,案件之外他們也可以是坐班執勤、互助互損的絕佳戰友,有英氣有勇氣也有煙火氣,甚至憧憬著三個月無大案就海南遊,可敬又可愛,尋常如你我又高潔如天人,這種團隊協作和情感微妙不知道在如今的影視行業環境下還能展現幾分?
《喬家的兒女》熱播時,好吃懶做又蔫壞的喬祖望,無病呻吟、哼哼唧唧,連鄰居晾曬那仨倆雞胗都路過手欠地給扒拉下來,又慫又事兒又貪小,還揣著彎彎繞繞的想法,可是看著他這慫橫慫橫的樣子厭惡之餘有些感慨,劉鈞老師,當年《重案六組》裡的王顯民,甫一開始不顯山露水,識破身份後狠辣決絕,甚至挾持季潔,能把“我是一隻小鴨子,咿呀咿呀喲”唱成恐怖童謠,說句童年陰影製造者也不為過。
5
雪鴞鴞
提案:《陀槍師姐》系列
你還記得翁文成嗎?
小時候最愛看的是TVB,印象最深的就是武俠和刑偵,尤其刑偵劇,簡直稱得上輝煌。阿Sir和Madam的制服很帥,警局看著也新鮮,“這裡是西九龍重案組”也讓人對西九龍那個地兒產生好奇,還有那句當時都不知道他們為啥每次都要說的“你可以保持緘默,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實話說,那時TVB的刑偵劇真的是太出彩了,幾乎每部都拍成了系列。第一個先想起來的人物,就是胖胖可愛的陳小生。雖然《陀槍師姐》沒《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鑑證實錄》系列那麼走刑偵範兒,但裡面除了人情味兒之外的案件也是相當精彩的。時間的確有些久遠,雖說很經典但對很多具體的情節已經不太記得,想了想突然想起一個名字——翁文成。腦中突然出現這個人時,還是禁不住渾身一顫。
《陀槍師姐》忘記第幾部裡面的那個戴著漁夫帽、陰陰冷笑的翁文成,就是鮑國平分裂出來的那個人,專門姦殺他認為水性楊花的女人,每次出場還都戴個嚇死人的面具。連三元都沒逃過他的魔手,當時看就是又怕又恨。雖然現在看一個人分裂出七個都不新鮮了,但那時絕對夠得上心理陰影。記得當時他被緝拿歸案以後,本來以為像正常一個案件一樣就翻篇兒了,以後跟這人也不會再有半毛錢關係了。結果在下一部的某一集,黃德斌演的那個殺人犯被查到最後,竟然是接收到了變態翁文成從監獄傳出的摩斯密碼教唆殺人的,簡直陰魂不散。感覺就算是放在現在,這樣的情節也會是很吸引人的。
想起來好笑,後來都工作了,有一次去探班一個戲,結果一眼就看到站在窗邊的一個人,翁文成!啊不,駱達華!毫不誇張地說,第一眼真的是嚇一跳。十幾年過去了,看到本尊還是被嚇到。雖然很能把角色與演員本人分開,只能說他演得太好了,雖然他人講話也很隨和,但聊天時還是會莫名感覺怕怕的。
年初又出了部《陀槍師姐2021》,雖然早已認定不會再續經典,還是忍不住看了一眼。10分鐘勸退,宣萱、陳豪、就算滕麗名(陳三元)也在,也救不了,根本不承認這是心目中的《陀槍師姐》好嘛。
6
零零虎
提案:《刑事偵緝檔案》系列
《鑑證實錄》系列
你看的是案,我看的是阿Sir
“灶底藏屍”四字一出,TVB曾給我的童年陰影,瞬間復甦。
但要想起具體是哪部劇裡的,又不是那麼清楚。《900重案追兇》裡好似有這情節,《刑警2010》裡有好似也有,《法政先鋒》裡好似也有。
這就是TVB刑偵劇的一大特點。即便同樣從“香港十大奇案”裡來的真實素材,換上不同的主角身份(通常是不同的警種),馬上就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偵破手段,不同的犯罪情節,完全不會讓人產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不適。
TVB的高明之處是,它很少將筆墨著重放在案情上,更多的是放在正面人物身上。通常是取了各種外號的阿Sir、Madam,組成的一個Team。沒案子時就是普通的職場社畜,各種鬥嘴、下午茶,有案子時,立刻化身一個個辣手神探。因為這些活生生、可可愛愛又敬業的人物,童年時的我對罪犯們的恐懼,很快就被對阿Sir、Madam的喜歡所取代。
也因此,TVB的刑偵劇更像是“行業劇”。很多人對香港警隊的認知,都是透過電視劇啟蒙的。最先認識的肯定是重案組,《刑事偵緝檔案》系列裡的張大勇(陶大宇飾)、徐飛(古天樂飾)、江子山(陳錦鴻飾),都是重案組的。其中,重案組還分為總區重案,警區重案,傳說中的“西九龍”就是總區重案。
港版“CSI”《鑑證實錄》火爆後,法證法醫加入“刑偵”主角團,與刑警們組成破案+談情的黃金組合。比如曾家源(林保怡飾)+聶寶言(陳慧珊飾),還有《法政先鋒》裡的高彥博(歐陽震華飾)+梁小柔(蒙嘉慧飾)。不嚴格說來,《洗冤錄》裡,宋慈(歐陽震華)+聶楓(陳妙瑛)也是古代同款。加了“取證”主線的刑偵劇,細節更真實,手段更炫酷。至今,能記得,第一次看到警察怎麼也找不到證據,最終法證人員用蒸汽在不起眼的物件中蒸出“指紋”將狡猾的犯人定罪時,心裡那叫一個暢快。
TVB對偵破部門及其手法“面面俱到,又點到即止“的“職業劇”拍攝手法,也為開創了極具特色的港味”刑偵劇“派別。每個部門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專業破獲不少經典案件,也讓我非常好奇和驚訝香港地區警隊系統之齊全,各部門素養之專業。
一定要在這個類別裡說出印象最深刻的案子,我只能說,肯定是種種狗血的”情殺案“。至今都忘不了《刑偵IV》裡,吳美珩演的那個變性人,居然讓本打算為愛人報仇(被男性身份林永恆時誤殺了)的李國麟(角色名實在不記得了)著了迷……當年幼小的我,對世界的認知瞬間震裂。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過往話題推薦:
我們的“讀叔會”,進來圍觀吧
又純又欲,開車劇玩得就是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