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錦龍/文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38年過去了,時間的長河沉澱了許多的記憶,然而最難忘記的還是我初中的學習時光。
1976年九月,我剛滿12歲。懵懵懂懂,懷著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我從新化小學畢業到期盼中的上樑中學讀書了。
跟著同學們初到群山環繞的上樑中學校園,眼前的一切讓我感到寬闊明朗,無比新奇。因為在我們這些從未走出村莊的小娃娃眼裡,那幾棟新建的教室、老師宿舍,要比我們隊裡小學的又多又大又好。操場也比小學的大。我們小學其實就沒有操場。
那都是些“宏偉”的建築。後來才知道這校舍是全公社群眾還有師生親手修建起來的。建校時,師生一邊教書學習,一邊出工出力流汗。有一段時間,乾脆停下課專門搞建修。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校園。這美麗的校園環境堅定了我們熱愛學校、努力學習的信念。
開始上課了。我們對學校有了更新的瞭解和認識,得知給我們教書的,還有來自大城市高等學府畢業的大學生。這些老師們文質彬彬、年輕英俊,帶給我們一股旺盛的活力、清新的氣息。像梳背頭的許老師、戴眼鏡的梁老師、身材稍顯單薄的餘老師等等,他們用淵博的知識,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教書育人,為我們解疑答惑。正是在這些老師的教誨之下,我們不僅學習到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受到了老師們在艱苦條件下敬業精神的薰陶。
雖然時過幾十年,但今天我們仍記得梁老師用老式顯微鏡給我們上生物課的情景:他講細胞結構,講採集、製作樹葉標本過程;我們仍記得許老師身穿淺色中山裝,在操場上給全校師生講考場紀律的威嚴;我們仍記得馬校長頭戴解放帽,每天清晨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入校的情景;仍記得李映楠老師那漂亮的粉筆板書和拉手風琴時的瀟灑身姿……,同學們那時候的學習興趣極高,進步很快。
回想我們的讀書過程,聽過張鐵生“交白卷”和黃帥的破“師道尊嚴”;跟著寫大字報批林批孔;上學背糞筐拾糞;師生集體幫助生產隊搞秋收----挖洋芋、拔糜子、拔胡麻,甚至修大寨田。可老師、同學從不言苦叫累,總是圓滿完成任務,贏得了幹部群眾的一片讚譽聲。我們讀書時還要“學工學農”,的確耽誤了不少時間,可謂經歷複雜甚至荒唐。但同時卻磨練了我們克服困難的意志。
回想當年,上樑中學教學條件的艱苦,生活用水的困難,簡直無法想象:靠供應的煤油、柴油照明,用摻了土的煤餅取暖(教室裡燒的煤餅常常無法保證),上課時凍得老師握不住粉筆,、同學們腿腳幾乎麻木了。用水得到2裡外的紅溝挑水。但師生們教和學的勁頭始終旺盛。喜逢撥亂反正恢復高考,我們班又趕上了初中兩年變三年的改制。初三畢業後,在上樑中學就近上高一。縣教育局突然撤銷了我們的高中,責令停了課。幾經周折,我們在停課兩個月後才轉入山河中學,學業被嚴重耽誤了。這不僅影響了我們的高考,甚至影響了我們一生。真為之惋惜。
上樑中學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時代背景下為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畢業生,其中不少人成了很多行業的優秀人才。上樑教育為上樑、隆德乃至寧夏的發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時至今日,上樑學子們仍是家鄉或第二故鄉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蒙錦龍, 原上樑中學初中第七級學生,現居大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