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有時候做演員,也算是一種賭博吧。
運氣這邊往往還是佔很大成分的,不然,那麼多北影廠蹲著的人,怎麼就只冒出來王寶強這個草根?那麼多做替身演員的,怎麼走出來的只有杜奕衡呢?
演藝圈混久了,除了演技好,你的心態也得放平,畢竟,當所有資源都聚集在你手上,可卻怎麼也捧不紅你,這個除了自我安慰和繼續努力之外,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機遇這東西真的摸不準。
就比如這四位男演員,演技還是有的,資源也不算太差,可就是怎麼也捧不成那種爆款,著實有些可惜了。
黃軒
在黃軒身上,你根本看不到絲毫明星的痕跡,反而覺得他更像是鄰居家的大哥哥。
因為,他給觀眾的感覺總是那麼舒服,甚至粉絲對於他的追捧,也基本上只與他參與過的影視劇有關,很少有人會對他的私人生活感興趣,這大概才是真正的演員。
第一次看黃軒的戲,是婁燁導演的《推拿》。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這個演員就叫黃軒,只是覺得他演的小馬,是那麼孤獨,那麼無助,讓人非常心疼。我一度以為,黃軒就是盲人,因為演的實在是太像了。
據說,為了能夠讓自己真正演好盲人,黃軒在拍《推拿》之前,專門去盲人學校和盲人同吃同住,用眼罩矇住眼睛生活,別人是在演角色,而他卻把自己活成了角色。
黃軒的資源其實並不差,和陳凱歌合作了《妖貓傳》《長津湖》,和馮小剛合作了《芳華》《只有芸知道》,和婁燁合作了《推拿》,和段奕宏合作了《非凡任務》,和許鞍華合作了《黃金時代》,和正午陽光合作了《山海情》。
按理說,黃軒早就應該大紅大紫了,可他並沒有,在演藝圈還是默默無聞。
也許,黃軒真的就是一個孤單的人,有時候甚至覺得他挺憂鬱的,不去爭名奪利,只去鑽研角色。
我希望他大紅大紫,但更希望他不被打擾,心無旁騖才能塑造好角色,大概,這就是好演員的模樣。
週一圍
十年龍套無人問,一句“加錢”天下知,這個梗說的便是週一圍。
其實,早在2006年播出的海巖作品《深牢大獄》裡,週一圍演的可是男一號,那時候的週一圍妥妥的鮮肉一枚,演技也是不錯的。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連著幾部都是劇火人不火。
後來,週一圍便一直在各種劇中充當配角,直到遇到了《繡春刀》,一句“得加錢”,一句“很潤”,算是讓週一圍小小的火了一把。
說來也怪,當主角的週一圍,劇雖然好看,可就是演員火不起來。
比如那部輾轉許久才得以上線的《少林問道》,電視劇很好看,可作為男主的週一圍卻真的無法把劇給帶火。
因為角色就和週一圍本人一樣,太過擰巴,前後性格和內心的變化,實在無法給週一圍貼上任何標籤,很難定義,也就沒有話題,慢熱型的發展,除非死忠粉,還真難堅持下去。
還有和張魯一合作的《紅色》,這也是一部劇火演員不火的作品。
很多人曾經安利過,可看完之後,人們只記住了角色,卻怎麼也想不起到底是誰演的。大概,週一圍的確和角色融為一體,沒有那種大紅大紫的命吧。
雖然《繡春刀》帶火了週一圍,他也先後參演了《我不是藥神》《長安十二時辰》,甚至參加完《演員的誕生》後,直接被章子怡欽點為《上陽賦》的男主,可週一圍好像火了,卻又並沒有完全火起來。
很難判斷週一圍到底屬於哪一型別的演員,沒有標籤也就沒有束縛,火不起來也就無所謂了。
趙文卓
趙文卓的出現總是自帶氣場,參加《披荊斬棘的哥哥》這檔綜藝,一個人足以抵抗一整個團隊,即便他的唱跳不是專業的。
帶著中年男人特有的保溫杯,用一本正經的表情唱著抒情的《流星雨》,排練時候的講話,就像是老師傅在傳授武功秘籍。趙文卓在綜藝裡的那套,似乎總有些過時,但並妨礙觀眾對於他的喜歡。
作為正兒八經擁有武術功底的動作演員,按理說,他應該能夠和甄子丹吳京等人齊名的,可現在回頭看看,近些年的趙文卓,似乎一直都在重複著李連杰的角色,甚至走上了吳京走過的路子。
霍元甲和黃飛鴻這是李連杰塑造過的角色,趙文卓便繼續在網大里扮演這些角色,冷鋒是吳京翻身的代表角色,趙文卓便自導自演了類似的電影,試圖以軍人角色再度翻身,可惜全都失敗了。
你要說趙文卓沒演技,那肯定是不對的。
《方世玉》中塑造了心狠手辣的九門提督鄂爾多,《青蛇》中塑造了別具一格的法海,而且,和他合作的都是徐克,袁和平這樣當時赫赫有名的武俠片導演。
可惜,人們談到趙文卓,大概也只對兩個八卦感興趣,一個就是和梅豔芳的情史,一個就是和甄子丹的罵戰,至於他的影視劇,似乎談論的很少,畢竟,他一直活在了李連杰的影子下。
趙文卓太“正”了,“正”的都沒辦法去塑造多樣的角色,你讓他演反派,看不到壞只能看到傲,你讓他演乞丐,看不到落魄還是看到了傲。
也許,趙文卓恪守的那套規矩,給了他與娛樂圈撇清關係保持獨立的環境,卻也讓他始終無法紅透半邊天。
於震
和張桐一樣,於震也是“抗戰劇的專業戶。
從《呂梁英雄傳》開始,於震便一直活躍在這種型別的電影裡頭,《中國兄弟連》《五號特工組2》《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等。雖然,也曾參與過《神機妙算劉伯溫》《法醫宋慈》《抗倭英雄戚繼光》等的古裝劇,但知名度卻還是不如抗戰劇要高。
可不管怎麼著,於震都無法徹底火起來。或許,他沒有張桐的運氣好,碰上了《覺醒年代》這麼好的劇,塑造了李大釗這個經典角色,一下子出圈了,不再只是《亮劍》裡的和尚。
於震的外貌並不出眾,丟到人群裡都未必能找得出來,這就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更重要的就是,於震塑造的角色已經為他貼上了標籤,這是很難有所突破的,同類型的影視劇找他,他塑造著相同的角色,很難有機會再碰到讓他出圈的作品。
人們也許看到於震面熟,但肯定不會立馬想到他的名字,他的受眾也就只是那麼一小撮人,畢竟,現在的抗戰片已經陷入了瓶頸期。
當然,於震也開始投身到直播帶貨行列了,大概是受到潘長江的影響吧。
其實,紅也並不是判斷一個演員演技的標準,只是,我就是為這四位感到可惜。
在這個娛樂圈,那些阿貓阿狗都能叫自己演員,靠著名氣大肆撈錢,而真正有演技的好演員,卻只能默默無聞等待著機會,甚至還得擔心著被那些沒有演技只會炒作的三流明星搶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