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華中科技大學迎來了一張張青春活力的面孔。今年,本科新生有7000多人,出生於2003年人數最多,有4481人;2005年出生的有29人,年齡最小的2005年12月出生,不到16歲。此外,華中大還迎來了不少“有緣人”。本期推送,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的故事——
龍鳳胎報考同個專業,在華中大共同追夢
9月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報到新生中,有一對龍鳳胎,他們是李雲昊和李雲舒。哥哥李雲昊和妹妹李雲舒兩人高考分別考了655分和665分。志願填報時,兄妹倆並沒有商量好要報一個學校同個專業。但是錄取結果出來後,兩個人竟都錄取到了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中考後,哥哥進入長陽一中求學,妹妹進入夷陵中學求學。高中學業繁忙,兩個人很少有機會碰頭,但也是比學趕超,共同進步。選擇同個專業,也是緣分使然,哥哥從小對電氣內容感興趣,在耳濡目染下,妹妹也對電氣產生了興趣。對於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兩個人都充滿期待,他們表示,兩個人要一起努力學習,共同逐夢。
向卡脖子技術攻關,在華中大繼續做校友
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也有兩個“有緣人”,他們都來自孝感雲夢一中,並報考了同一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他們分別是張文傑和郭逸揚,張文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啟明本碩博實驗班),郭逸揚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卓越計劃實驗班)。
高中時期,他們經常在考場上相見。今年高考,郭逸揚和張文傑分別取得674分、671分的好成績。“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們也沒商量,後面錄取才發現都被華科大錄取了,還是同個專業。”
張文傑說,自己選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源於在雜誌期刊和新聞中看到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被外國卡脖子,看到華中大天才少年入職華為,和那些科學家一起攻克卡脖子技術,便在心裡埋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郭逸揚表示自己是因為興趣報考這個專業,透過對專業的瞭解後,身上更覺得責任重大。
祖孫三代都是華中大人,還是同一個學院
在華中科技大學2021級新生中,還有一位“特殊”的女孩——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吳雨晴。她及其父母、姥爺,祖孫三代都是華中大電氣人,一家人見證了華中大的發展變遷。
1956年,姥爺艾時濟因成績優異,被選拔保送至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電力系發配電專業就讀。1988年,華中工學院正式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電力系改稱電力工程系,不僅辦學規模擴大,併成為國內的前沿科研陣地。兩年後,當時17歲的艾時濟之女成為該專業的一名新生。
如今,第三代人吳雨晴來學校報到。電力工程系已發展成為國內電氣工程學科領域實力最雄厚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學院不僅硬體設施完備先進,師資力量更是雄厚。
“我常聽父輩提起,華科的學風和校風多麼好,華科電氣更是A類優勢學科,從小就心生嚮往,現在也算是圓夢了。”今年填志願,吳雨晴毫不猶豫在第一志願上填寫了華中大電氣專業。大學生活還沒開始,吳雨晴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好好學習,打好基礎,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攻讀研究生。
因為緣分,他們相聚華中大,擁有了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責任,成為密不可分的一家人。相信未來,他們將書寫更加精彩的故事。期待所有2021級新生在華中大開啟乘風破浪的大學之旅,為菁菁校園畫上絢爛的青春色彩。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極目新聞、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