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光榮在黨50年 北京百名黨員風采錄》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本市100名老黨員,優秀代表的鮮活故事,為黨史學習教育再添新教材,平谷區三名老黨員入選。今天,讓我們走進老黨員龔士俊的革命故事,回憶曾經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龔士俊,男,漢族,北京人,1930年1月出生,1947年7月參軍入伍,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原平谷縣食品公司副經理。曾任平谷縣商業局辦事員、海子水庫建設指揮部會計、平谷縣貿易公司會計。曾獲解放獎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功獎章。
91歲的龔士俊有著70多年黨齡,經歷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他說:“我這一輩子沒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卻始終不忘自己是個黨員,不管幹什麼,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一顆紅心永向黨。”
跟著共產黨打天下
龔士俊說:“小時候我就知道共產黨、八路軍,他們給貧苦農民分土地,是窮人的大救星。我打心眼裡欽佩他們,也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1947年6月28日,冀東區黨委和十四地委四區在平谷後北宮村召開參軍動員大會,號召各村青年積極參軍,保衛土地、保衛家鄉、保衛勝利果實。
17歲的龔士俊報名時,民兵隊隊長說:“你個子這麼矮,還沒有槍高,怎麼行?”龔士俊不服氣地說:“現在我個頭矮,以後還得長呢!”民兵隊隊長問:“你為啥要參軍?”龔士俊回答:“在家不是跑反(逃難),就是受夥會兒(地主武裝隊伍)的氣。在家受罪不如當兵去。”龔士俊說的一點不假,就在此前,一群夥會兒闖進村裡,搶走了20多頭牛,還放火燒了房子。看他態度堅決,民兵隊隊長說:“好,算你一個!”
龔士俊參軍後,區委書記帶著他們這批新入伍的戰士到順義改編。一位部隊首長瞧龔士俊個頭矮,問:“你多大了?”龔士俊說:“17歲。”首長問:“識字嗎?”龔士俊點點頭。首長又說:“把村名和姓名寫給我看看。”首長從上衣兜裡掏出一支鋼筆,遞給龔士俊。龔士俊接過筆就寫:劉家店,龔士俊。首長看了看說:“好,你站到那一邊吧。”那一邊已經站了20多人,一名高個士兵把他們領到供給處,參加司務長和後勤人員培訓隊。幾個月後,龔士俊被分配到獨立五師衛生部當司務長,負責後勤工作。
龔士俊參加的第一次戰鬥是密雲戰役。龔士俊等後勤人員跑前跑後,為前線戰士運送炮彈,把傷員扶到擔架上,協助擔架隊運送傷員。他在槍林彈雨中穿梭,手榴彈和炮彈的爆炸聲震得他什麼都聽不見。就在雙方打得最激烈時,傳來國民黨部隊派來援兵的訊息。攻城部隊因為沒有重武器,就主動撤出戰場。龔士俊說:“這是我第一次上戰場,沒有時間害怕,但回到營地後,我全身都在發抖。槍彈不長眼,我們隨時都可能丟掉性命,但我沒後退一步。我參加部隊,就要拼命打仗,而且當時我也已經有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
之後龔士俊還跟隨部隊解放太原、蘭州、銀川等地。每次戰鬥都衝在前面,既要運送傷員,又要保護好戰士們的口糧免遭敵人破壞。參軍兩年後,龔士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命在,希望就在
1950年12月,龔士俊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負責前方誌願軍彈藥、食品供應。當時,敵軍發動“絞殺戰”,派出大量空軍晝夜轟炸志願軍運輸線,妄想用斷絕供應迫使志願軍不戰自退。志願軍針鋒相對,下達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任務。
▲1953 年,龔士俊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功獎章證書
一次,龔士俊與幾位戰友趕著膠皮軲轆車去平壤領取彈藥、大米和蔬菜等物資。夜間,走在路上,他們遇到敵機轟炸。敵機先是扔照明彈,漆黑的夜空瞬時變成大白天,龔士俊和戰友們趕緊隱蔽到樹林裡,躲過了轟炸。在排隊領取物資時,敵機又來了,炸彈就像颳大風似的颼颼落下來,著地就炸。回來的路上,當他們走到一座大橋上時,敵機又來了,扔下不少炸彈,還好沒人受傷。他們這一趟經歷了3次敵機轟炸,好在有驚無險,把物資順利運了回來。
敵機轟炸越來越瘋狂,炸斷了鐵路,炸燬不少汽車,連山頭都削平了。志願軍就動用馬匹、人力上陣,實施人力畜力分段、各路接力運輸。一次遇到敵機來轟炸,一匹馬受驚發出了聲響,龔士俊所在的部隊暴露了。敵機在他們上方發出驚天動地的轟鳴,瘋狂俯衝掃射。突然,一枚炸彈在距龔士俊10多米處炸開,大地都震動了,龔士俊感到身上蓋了厚厚的一層土,五臟六腑都移位了,身體也有多處擦傷,但依然一動不動地隱蔽著、忍耐著。
轟炸結束後,有個戰友扶起他說:“你小子命大呀,這枚炸彈再靠近一點點,你就不是擦傷這麼簡單了。“龔士俊說:“美軍飛機休想炸死我,我的命大著呢。命在前方供應就在,勝利希望就在。
脫下戎裝建家鄉
回國後,龔士俊被選派到軍委後勤學院,學習後勤管理知識。報到後才知道,學院要求學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可他只念了幾年書,小學都沒畢業,本來準備收拾鋪蓋走人了,學院領導說:“來了就別走了,一起跟著學吧。”
龔士俊在文化知識速成班學完後,被分配到軍醫系,重點學習各兵種戰士身體所需的營養搭配。4年後的1959年,龔士俊被分配到石家莊陸軍學院,擔任學院後勤助理員,分管財務等工作。龔士俊沒學過財務知識,又重新拜師,向一位財會管理專業的同志請教並潛心鑽研。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晉升為副營級,授予大尉軍銜。
▲1963 年,龔士俊轉業時著軍裝留影
1963年,龔士俊轉業回到家鄉平谷。他先後參與了西峪水庫、黃松峪水庫、海子水庫等三大水庫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平谷的發展,修水庫開始是靠人力刨土、拉土、平地、砸夯,後來就開始使用機械作業,如攪拌機、提升機、振搗棒等。
工地上幾千人同時勞動,甚是壯觀。但這幾千人卻也愁壞了負責後勤採購的龔士俊。當時,採買需要糧票、油票、鹽票等,即使是修水庫這樣的大型專案,採購也需要按規矩辦事。因為物資缺乏,有時候還買不齊。“修水庫乾的都是體力活,勞動強度大。為了保證工期和質量,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大家吃飽飯。”龔士俊說。遇到忙的時候,後勤人員也要上一線,每次龔士俊都主動到最累的地方。他說:“我當過兵,是黨員,身上有的是力氣,累點兒不怕。”
離休後,龔士俊在社群參加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調解糾紛、維護治安。鄰里之間鬧個矛盾,有什麼不愉快的事,都願意找他聊一聊、評一評。龔士俊說:“大家有事喜歡和我說說,我也愛聽,樂於幫忙,能解決得最好,幫不上忙的也能寬寬心。”
▲龔士俊全家福
一次,龔士俊在樓下遛彎,一個街坊跟他抱怨樓上鄰居曬被子時總是敲打,把灰塵啥的都弄到他們家曬的被子上,都是街坊還不好意思說。龔士俊想,事情雖不大,但容易讓兩家人有心結,我要當解鈴人。
龔士俊跑到敲打被子的居民家樓下等,見他出來了,就上前扯閒篇兒,七拐八拐說到曬被子這件事上來。這位居民意識到自己曬被子影響了樓下鄰居生活,深感慚愧,並感謝龔士俊提醒。從此,龔士俊在遛彎時,都會多聽聽、多看看,發現居民之間有隔閡,就幫著順順氣。龔士俊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少些火氣,多些和氣,社群氛圍就會更和諧,生活在這裡也更舒服。”
(來源: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