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長津湖,想必大家都為國家的崛起而感到自豪,都為長在紅旗下,活在春風中而感到驕傲。
但是今天的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而在當時的大背景之下,蘇聯覺得中國根本打不贏,美國甚至覺得中國都不敢出兵,為什麼呢?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01沒有錢
打仗,首先拼的就是經濟,資料顯示,到1952年的時候,中國的GDP約為300億美元,而同一時期的美國GDP約為3600億美元。
1952年尚且如此,1950年豈不更糟,畢竟解放戰爭才剛剛結束不久。
從這個差距就能看出來,為什麼拿不到制空權、為什麼一旦被對方火力壓制咱們的戰士就只能拿血肉之軀去拼、去搶。
因為一個字“窮”。
02吃不飽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肉類產量。
電影的片段很扎心,當美國人可以享受咖啡,火雞的時候,咱們的戰士一天只能吃一個土豆,而且這個土豆還堅硬如石。
在1952年的時候,中國的肉總產量約為340萬噸,主要以豬牛羊禽兔為主;而當時美國卻能達到約1170萬噸。
現在大家明白當時有多難了吧,人家多,夠吃,而咱家,本來就少,還遭到了敵人的封鎖。
因為這1170萬噸的肉養的是約2億的人,而咱們的340萬噸養的是約6億的人,如果倒退到1950年,當時的情況不敢想象。
03穿不暖
看完肉,我們再來看棉花。
電影中的片段,咱們很多戰士穿著單衣就上了戰場,在零下40度的蓋馬高原上,冒著嚴寒與敵人作戰,他們的對手不僅僅是敵人的飛機大炮,還有“奪人命”的漫漫長夜。
而當時的真實情況是,1950年,中國的棉花產量約69萬噸,美國約218萬噸。
棉衣本來就很有限,再加上美軍的飛機封鎖,這就讓無數的戰士永遠長眠在了蓋馬高原之上。
04工業弱
1950年中國鋼鐵總產量約61萬噸,美國約9684萬噸。
石油更慘,1950年中國石油總產量約20萬噸,美國約28194萬噸。
而更可怕的是,當年中國汽車、坦克、飛機的製造量均為0,而美國光汽車的製造數量就有800萬,坦克和飛機也是多如牛毛。
為什麼在電影中我們只能看到人家的坦克,而看不到我方坦克,因為數量是真的不足,它們被放在了更需要的地方。
資料一對比,在當時的情況下打不贏才是正常的,打贏了那是真的“牛”。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當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他們創造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神話。
05指數增長
然而後來呢?在抗美援朝結束後:
1993年,中國的鋼產量超過美國!
2009年,中國的汽車產量躍居全球第一!
2011年前後,中國發電量首超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是的,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實現了指數增長。
而這一切跟生態有著極大的關係,當時的中國落後,如果閉門造車無疑死路一條,所以當時的中國不放過任何一次加入世界大生態的機會。
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另一方面尋求更多機會。
比如1955年的萬隆會議,又比如1991年的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等。
中國在硬實力和軟實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實現了百倍以上的增長,如今強大起來的中國還建立了自己的生態“一帶一路”,幫助其他國家也實現指數增長。
這就是一個大國的風範與氣度。
現在的中國充滿了繁榮與富強,現在的中國人昂首挺胸充滿自信,這一切離不開先輩的奉獻,也離不開經濟的發展。
現在,我們已經在部分領域實現了超過美國。未來這個領域還將不斷擴大。
一個國家有了指數增長,敵人才不會輕易出兵打你,才可使老百姓免於戰亂之苦;
一個企業有了指數增長,對手才不會欺負你,員工和他背後的家庭才會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指數增長是一個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企業健康成長的核心指標,《長津湖》用無數英雄的鮮血告訴我們“國富民強,持續增長,才是維護和平的萬里長城”,加油!中國!
(以上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業統計資料彙編、中國工業經濟統計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農業部、吳曉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