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推崇給孩子講“寓言故事”,因為比較易於理解印象深刻,但我是沒見過那個成年人會沒事抱一本“寓言故事”嘖嘖稱道的,以至於讓我認為“寓言故事”就是講給小孩子的“教育”他們用的,很久以來,一聽到寓言故事,就彷彿聽到有人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要教育你了!”。所以當我教育仔的時候,從來沒買過寓言故事,直到有一次暑假過後,需要上交讀書小報,仔不會做於是去問老師,老師教他可以“畫一副聽過的寓言故事的前後情節的圖畫”,於是仔就疑惑的問老師:“什麼是寓言故事?”
我特別不喜歡聽人說教,一直以為是我的一種缺陷,可後來才知道,大家都不喜歡聽人說教,可是沒想到,一轉眼就到了教育別人的年紀了,鑑於我的“叛逆心”,一直都想尋找一種方法,既可以達到“教育”別人的目的,又可以表現得不像在“教育”別人。
亞里士多德說“觀眾最大的愉悅在於自行發現”,常說“教育”最該做“引導”而不是“灌輸”的原因就在於此,只是有些事想要“自行發現”不是太容易。《故事力》裡面講到隱喻故事,說講好了可以有很棒的教導作用,我理解的“隱喻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寓言故事”,但是跟小時候上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隱喻故事”就是故事,“寓言故事”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翻譯成“這個故事,是在講一個XXX的道理”。其實反過來想一想,我可能不是不愛看寓言故事,只是討厭故事後面那句“道理解析”。
原來我的“寓言故事”讀的有問題,而我履行“教育”義務時,大都暴躁或者枯燥,哪有什麼故事可講,想到這兒,我就又開始淘寶了,沒錯,就是下單一本寓言故事書,畢竟儲備一些寓言故事,以後“教育”別人時會有比較好的素材,讀完了還能當做“傳家寶”傳給下一代。雖然我對於“被教育”很“叛逆”,但是在實際行為中也少不了一副“自視甚高傲慢無禮的指指點點和碎碎叨叨”,想起仔被我說到一言不發的陷入沉默的狀態,還不如講個“寓言故事”好。
之前一段時間迷上了看“羅翔講刑法”,裡面有很多“張三”的故事,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刑法案例裡都有生活原型,而“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就像“張三的故事”,我們不必親自撞個南牆也可以吸取教訓。這個教訓要想深刻,必須是我從生活中辛辛苦苦自己總結的,從書裡我總結的“教育別人”的重要妙招,如下:
1、教育別人最好透過“講故事”的方法
2、講的故事的類別有三種:第一種 “受教育者”得“成功故事”;第二種 “教育者”得“失敗故事”;第三種 “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