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曲靖的一間出租屋裡,沈春利剛把大兒子王晟懿抱到輪椅上,就趕緊轉身跑上樓,去抱屋內的小兒子王偲懿。匆匆跑下樓後,沈春利一隻手抱著小兒子,一隻手推著大兒子的輪椅,費力地向醫院走去。在兩個兒子接連確診腦癱後,這樣手忙腳亂的日子已經持續了5年,她依然在苦苦堅持。圖為沈春利的兩個孩子。
說起兩個患病的孩子,沈春利淚流滿面:“一個孩子生病就已經讓我飽受折磨,可是沒想到小兒子也沒有被老天爺放過。這五年來,為了給孩子看病,家裡所有的錢都花完了,還欠了一大筆錢。現在維持一個孩子的治療就已經力不從心了,還能再去哪借錢?可他們都是我的親骨肉,放棄哪個我都做不到啊。”此時的沈春利早已泣不成聲,聲音中充滿著絕望。圖為沈春利。
長子剛出生就住進ICU,1歲時確診重病
沈春利家在雲南省曲靖市的一個貧困的小山村,2012年與丈夫王豔祥結婚,雖然日子過得並不富裕,但是兩夫妻一直恩愛有加,苦中有樂。2013年11月,大兒子王晟懿出生後,夫妻倆更是覺得生活有了奔頭。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孩子剛出生就因為低體重,吸入性肺炎,並伴有敗血症和新生兒黃疸被送到了重症監護室,搶救19天后才轉入普通病房。本以為兒子跨過了生死大關,以後就平安無事了,誰知道意外接踵而至。圖為沈春利的大兒子王晟懿。
在小晟懿1歲8個月的時候,沈春利發現兒子還不會翻身和抬頭,和同齡小朋友差別很大。她便帶著兒子來到了昆明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誰知兒子竟然被診斷為腦癱。得知這個結果,沈春利感覺天都塌了,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醫生建議她給孩子做腦癱康復訓練,能緩解症狀,也有恢復的可能。醫生的話讓沈春利看到了希望,於是她帶著兒子在曲靖的一家醫院,陪著兒子開始了漫長的康復之路。圖為沈春利的小兒子王偲懿。
2017年時,想著大兒子以後可能不能夠照顧自己,沈春利和丈夫在深思熟慮後決定再要一個孩子,讓大兒子以後也有個依靠。2018年2月,小兒子吳偲懿在家人的期待下出生了。原以為小兒子的出生可以驅散蒙在這個家庭裡的陰霾,未曾想不幸再次降臨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
圖為沈春利為兩個孩子擔憂。
小兒子被確診患同樣的病,媽媽崩潰
在小兒子王偲懿3個月大的時候,沈春利發現小兒子不會爬也不會坐,和當時他哥哥的情況如出一轍。她害怕大兒子的悲劇在小兒子身上重演,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著小兒子再次來到雲南昆明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經過檢查,王偲懿也被診斷為腦癱。
最擔心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沈春利瞬間崩潰。“剛出生時醫生說過孩子是正常的,為什麼還會和他哥哥一樣得腦癱,他們哥倆這輩子可怎麼活啊?”沈春利不願相信這個結果,失聲痛哭。圖為小偲懿。
“我當時想死的心情都有了,一個孩子腦癱已經讓家裡過得舉步維艱,現在又來一個,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辦才好了。”沈春利回憶當時絕望的心情。兩個孩子接連確診腦癱,沈春利一度情緒失控想一死了之。但是看著兩個兒子稚嫩的臉龐,她強迫著自己堅強起來。
圖為小兒子王偲懿在做康復。
一隻手一個,兩兄弟一起康復,媽媽身心俱疲
在醫生的建議下,2018年5月開始,沈春利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在曲靖的醫院接受康復訓練。一開始帶兩個孩子一起康復,沈春利手忙腳亂,因為兩個孩子的康復進度和康復專案不同,她就只能每天先把大一點的哥哥放到康復室,讓醫生幫忙看著,然後抱著弟弟王偲懿去做其他的康復專案。PT、OT、認知、語言、感統,每天帶著兩個兒子做完這些康復專案,沈春利已經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因為弟弟王偲懿只有3個月大,很多康復專案都還做不了,沈春利就每天在空閒時間,學著醫生的手法給他做按摩。晚上的時候就把王偲懿放在床上,教他往前爬。沈春利沒什麼文化,不知道怎麼教才對,只能自己跪在床上往前爬,然後讓兒子看著學,還有翻身她也這樣教。“看著媽媽,要翻過去了哦,一二三,翻過來了。”沈春利一邊說著一邊自己翻身。她只會用這樣身體力行的笨方法,想讓兒子模仿著做。圖為沈春利看孩子的CT片。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兒子王偲懿在1歲半的時候,終於學會了翻身和爬行,也學會了自己坐一會。看著小兒子慢慢進步,沈春利開心不已。圖為沈春利在門外觀察孩子做康復。
“很多人都覺得我可憐,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太難了。但是我不怕累,只要看著他們做康復能有一點點進步,我就什麼累都沒了。他們康復有效果,就說明他們還有恢復的希望。我慶幸自己當時沒有放棄給他們。”沈春利欣慰地說。
圖為小偲懿的矯正器。
歧視的眼神,高昂的費用,就像兩座大山
在身心俱疲地照顧兒子康復的背後,沈春利也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股壓力一方面來自於旁人對母子三人的歧視嘲笑。“腦癱孩子的外表和行動跟正常小孩有很大區別,別人挺容易認出來。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出去買東西,在超市裡能感覺到別人對我指指點點。”
大兒子看見了,問沈春利說:“媽媽,他們為什麼在背後說我們啊?”沈春利強忍內心傷痛告訴兒子:“他們在誇寶寶懂事呢,長大了,能幫媽媽照顧弟弟了。”大兒子眼神瞬間又明亮了幾分。“真的嗎?媽媽,那我以後要做更多的事。等我病好了,我要給媽媽買大房子,買好多好多好吃的。”沈春利扭過頭去,強忍著自己的淚水。“那種歧視的眼神讓人特別難受,我也更加堅定了治好兒子的決心。”圖為經過數年的康復,大兒子王晟懿現在已經好很多。
沈春利巨大精神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兩個兒子高昂的治療費。為了給兒子做康復治療,幾年下來已經花費了十幾萬元,其中大部分都是跟親戚朋友借的。為了把所有的錢省下來給兒子做治療,沈春利每天只吃饅頭鹹菜,而丈夫則出去打零工賺錢。但她每個月從牙縫中省下來的一百多塊錢,還有丈夫每個月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在兩個孩子高昂的治療費面前是杯水車薪。圖為沈春利和小兒子王偲懿。
兩個孩子的治療費用每天都需要數百元,沈春利越來越難以維持。她每天都為孩子的費用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見沈春利過得這麼艱難,很多人都勸她放棄一個,沈春利卻還是拒絕了:“那是我的親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放棄哪個我也做不到啊。”沈春利說盡好話四處籌錢,苦苦維持著兩個孩子的治療。圖為母子倆在回家的路上。
“我不怕苦不怕累,我只怕看不見希望。”沈春利哽咽著說。如今8歲的哥哥王晟懿學會了走路能夠半自理,3歲的弟弟王偲懿也學會了翻身和坐,還能叫爸爸媽媽了,沈春利彷彿從陰霾中看到了一絲光亮。醫生也表示兄弟倆的進步明顯,只要堅持下去,就能有更大的好轉。
可是沈春利知道如今家中已經山窮水盡,籌到的錢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個孩子的治療。比起孩子做康復沒有效果,這樣明明有了希望卻沒有能力走下去,更加讓她痛苦。“治療這幾年,兩個孩子吃盡了苦楚、受盡了委屈,我知道我貪心,想讓2個兒子都好起來,但是我還能看到那一天嗎?”圖為沈春利為兩個孩子的治療費愁眉不展。
對一個家庭來說,一個孩子患病就足以讓全家陷入困境,而沈春利兩個孩子都患病,其困難可想而知。不知道你在看過沈春利一家的故事後有何感想,歡迎評論留言。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攝影頭條##圖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