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近年來,大城市裡的年輕父母工作壓力日益加劇,祖父母越來越成為教養孩子的“主力軍”。據一項針對北上廣深等全國32個城市隔代撫育的調查顯示,純粹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助帶孩子的家庭所佔的比例為52%左右;由保姆協助老人一起帶孩子的家庭比例為15%;父母一方選擇犧牲職業帶孩子的家庭比重為31%。由於父母與祖父母在教養孩子上的觀念分歧,父母缺位的隔代撫育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這已經成為影響家庭內部多重親密關係的“隔代撫育之痛”。
有學者指出,隔代撫育的最大弊端在於“重養輕教”,也就是所謂的“隔代親”問題。許多年輕父母發現,把孩子交給老人長期撫育後,孩子在得到老人無微不至的關心的同時,往往也得到無原則的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缺乏生活的獨立性;更嚴重的是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理所當然地認為周圍的人都應該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樣對待自己。而且,在中國“孝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孩子父母指出老人照顧孩子的毛病,往往不被社會文化和老人自己所接受。此外,許多年輕父母自身心理還不夠成熟,工作生活都需倚重老人,從而導致家庭結構界限不清晰,加劇了家庭內部成員間關係的複雜性。
當前,隔代撫育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對其社會影響當有充分認識和周密安排。早些年,農村隔代撫育帶來的社會問題就曾引起了廣泛關注。那些父母長期外出務工,被託付給祖父母輩隔代撫養的孩子們,部分存在任性、冷漠、內向、孤獨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這些孩子因在成長關鍵階段失去父母管教,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誘因而做出違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形成所謂的“留守兒童”問題。城市裡的隔代撫育,情況雖與農村不盡相同,但缺乏父母關愛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一環”,也難免會給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發育留下長期陰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涉及到社會撫育和子女培養的問題,理當更加謹慎和敏銳些。說到根本上,所謂的“隔代撫育之痛”,其實是社會快速現代化程序中的一種社會成本,即快節奏的工作、高房價的壓力、內卷化的競爭吞噬了年輕人本該撫育陪伴子女的時間和精力,使家庭結構中本該退休的老人被動捲入其中進行補位。與這種撫育子女的高成本相對應的就是低生育率,既然不能合理地、體面地當個稱職的父母,在養育子女與贍養父母之間達到兩全和平衡,那索性就不生育了。由此,又帶來了低生育率、老齡化加劇等另一個極端走向的社會問題。
化解“隔代撫育之痛”,最關鍵的舉措是要出臺有力的公共政策託底,讓更多家庭能夠實現“幼有所託,幼有所育”,而不是在家庭內部消化這種社會成本。如果社會能夠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同時對普通民眾來說又可負擔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發展形成規範化、普惠式的嬰幼兒撫育服務市場,以強化公共投入衝抵壓在年輕父母身上的巨大負擔,那麼,隔代撫育將不再是千家萬戶無可奈何的選擇。到那時,即便“三代同堂”,恐怕也沒那麼多家庭矛盾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以法院審級改革應對社會關係複雜化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