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四個現代化進軍”“把青春獻給四個現代化”“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這些家喻戶曉、激動人心的響亮口號,是曾經激勵幾代中國人拼搏奮鬥的時代強音。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目標,“四個現代化”是億萬中國人民熱切向往的美好生活圖景。那麼,這個歷史任務是怎樣提出的呢?
“四個現代化”宣傳畫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後,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發展生產力、開展經濟建設被明確為革命勝利後的主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三年多艱苦奮鬥,全面恢復了國民經濟。在此基礎上,從1953年開始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主體就是國家工業化。
1954年9月,毛澤東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時宣佈: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周恩來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原來是很落後的。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 這就是“四個現代化”的最早提法,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對現代化建設的最初構想。
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致開幕詞
此後,黨中央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和完善“四個現代化”的內容。
一是將現代化的視野拓展至科學文化領域。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3月,毛澤東《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提出:“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兩次講話中都提到了“現代科學文化”。將“現代科學文化”與“現代工業、現代農業”並提,一起納入到中國現代化的整體構想中,表明我們黨充分認識到現代科學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將“現代化交通運輸業”歸類到“現代工業”。由於交通運輸業中的許多領域都是內涵在工業範疇之中的,1957年8月,周恩來在北戴河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說明了工業是“包括交通運輸在內”的,因此“交通運輸現代化”不再被單列為一個現代化的概念。
三是關於“國防現代化”的重申。為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曾經有幾年時間不再強調國防現代化,只提工業、農業和科學文化這三個現代化。1959至1960年間,毛澤東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經反覆思考並廣泛徵詢黨內外同志的意見之後,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
四是將“科學文化現代化”改為“科學技術現代化”。1960年2月,周恩來在學習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發言中將“科學文化現代化”改稱為“科學技術現代化”。這一調整,使得“四個現代化”的提法更加準確科學。
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繼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後再次提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歷史任務。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也因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偉大目標而具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關於“四個現代化”歷史任務的實現,黨中央提出可以分兩步走,即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第一步,經過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新明確了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當時,77歲重病在身的周恩來總理,已經沒有氣力讀完僅僅5000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對2864名代表說,我只念頭尾兩段。周總理本來是坐著唸的,但讀到“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時,他站了起來,聲音沉穩有力:“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時隔10年後再次聽到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許多代表噙著熱淚,報以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
1975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斷總結中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下來的,凝聚了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和願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成為激勵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拼搏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編輯:王晨光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值班編輯:周帥
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