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紅底鍍金的紀念章是國家一級文物,左側近三分之二的位置,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為人民服務”字樣,雖有磨損與斑駁的鏽跡,精神卻在歲月中永恆。如今,這枚紀念章被珍藏在周恩來紀念館中,別在周恩來常穿的中山裝前襟上方,一如他生前佩戴時的模樣。
作為人民的總理,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周恩來操心最多的大事。1960年到1962年,周恩來為解決糧食緊缺問題,親自指揮調運,保證各方面的糧食應急需要。為了進行更周密的安排與調撥,他認真審閱每一張糧食報表和糧食計劃表,計算每一個數字,在周恩來辦公室退給糧食部辦公廳且留存至今的32份報表中,他的標註多達994處。這些或深或淺的字跡,是他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的證明,亦是他一心與人民共渡難關的真摯情懷。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時時處處,他首先考慮的都是國家和人民。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邢臺隆堯縣發生了6.8級大地震。次日,周恩來冒著餘震危險奔赴災區,在滿目廢墟與殘牆斷壁間,為當地百姓帶去了巨大的撫慰和精神鼓舞。
當時的邢臺殘雪未消,西北風冷冽刺骨,在村裡慰問視察的周恩來發現村民們迎風坐著,立馬讓大家就地向後轉,身穿單薄呢子衣的他迎風站立,開始即席講話。周恩來飽含深情、充滿信心的發言將群眾從天災噩夢中解救出來,“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呼聲響徹了邢臺的鄉村與田野。
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周恩來滿心牽掛的依舊是人民。癌症的侵襲沒有讓他放下工作,一份份報告送到了他的病床邊,甘肅旱災、海城地震、《養蜂促農》贈藏胞……他時刻惦念著百姓的安危冷暖。即便躺在手術檯上等待手術,他仍在關心雲南錫礦礦工肺癌發病問題,囑咐時為日壇醫院黨委書記的李冰馬上前去著手解決。進入彌留之際,他一再叮囑醫護人員,在他死後將遺體用於解剖研究,以期癌症治療的突破。
為了人民,周恩來夙夜在公,從邢臺震區到大慶鑽臺,從戈壁石城到虎頭山坡,他握住了沾滿泥漿的雙手,接過了工人的玉米乾糧,捧起了農民的粗瓷茶碗,祖國的大江南北,處處留下了他的身影。
直至他離開人世,那一捧銀白的骨灰也撒在他深愛的大地上。
“為人民服務”,就是他光輝一生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