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史詩大片《長津湖》中的一大“淚點”,就是胡軍扮演的雷公,犧牲前唱起了家鄉的《沂蒙小調》,用最後一口氣懇求戰友們:“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裡……”
可是,戰鬥仍然在緊張進行中,雷公最後還是長眠於異國他鄉的雪原,讓人不禁眼熱鼻酸,潸然淚下。
其實,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有很多志願軍烈士都因種種原因,犧牲後遺體未能得到妥善安置,不知下落,以至於戰後幾十年中,朝韓兩國老百姓經常會在農耕、土建時,挖掘到中國志願軍烈士的遺骨。
最近幾年,中韓達成協議,在韓國挖掘到的志願軍遺骨,都會迴歸祖國,然後經過DNA檢測,尋找烈士的親人。
同時,民間無數熱心志願者和公益團體也積極奔走,比如大型公益活動《我為烈士來尋親》,就成功為800多位志願軍烈士尋找到了在世的親人後代,無數感人的英雄事蹟,也被拂去塵埃,被公眾所熟知。
《長津湖》中雷公的原型,就是這樣一位曾經埋沒近七十載的英雄,他的名字叫莊元東,是中國志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4連指導員,就是他繳獲了美軍建軍歷史上唯一一面在戰場上被繳獲的團旗——北極熊團旗。
1950年11月27日,上級命令4連在長津湖附近的新興裡偵查敵情,4連線到命令後,頂著寒風大雪出發了。
當時朝鮮正遭遇百年一遇的嚴寒,氣溫驟降到零下40度,而4連官兵身上還穿著北方俗稱“夾襖”的薄棉衣,腳上還穿著單膠鞋,默默地疾行在冰天雪地中。
莊元東帶領2排走在最前面,連長李昌言帶著1排、副連長王祥林帶著3排緊跟其後。
部隊來到一個山坡時,發生了意外,走在最前面的一個戰士突然滑倒了,順著陡坡滑了下去。而且,陡坡下面就是美軍的宿營地,這個戰士一下子從美軍的帳篷頂上劃過,落在了地上,結果驚動了美軍,直接從帳篷裡向外開火,那個戰士不幸犧牲。
莊元東見狀,帶著大家立即滑下去,向美軍帳篷猛烈開火,消滅了裡面的美軍。
莊元東看到帳篷外面插著一面旗子,就把旗子扯下來,想披在身上禦寒,可是旗子是綢緞的,冰涼冰涼的,莊元東就隨手把它丟在地上,繼續向美軍其他帳篷進攻。
但是,在進攻第二個帳篷時,莊元東不幸被美軍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2歲。
連長李昌言和副連長王祥林在後面聽到槍聲,立即帶著部隊急奔過來,消滅了大部分美軍。
4連繼續追擊敵軍,這片美軍營地就被後來的3營佔據了,通訊班班長張吉慶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丟在地上的那面北極熊團的團旗。
不過,由於中美兩軍的文化傳統不同,我軍官兵以為只有紅旗才是軍旗,而實際上,歐美國家的軍旗卻是另外一個體系,不同部隊都有各自的軍旗,團有團旗,是整個團的象徵,一旦丟失,就意味部隊建制不保,會被取消的。
團旗非常華麗,一般都是錦緞製成,繡著精美的“紋章”,紋章中心一般都有象徵物,標明是什麼團的部隊,比如這面北極熊團的軍旗,上面就繡有一頭北極熊,和一隻鷹。
莊元東繳獲後又丟在地上的,就是這面北極熊團的團旗,通訊班班長張吉慶也不知道這是重要的戰利品,覺得只是一塊“花布”,就沒當回事。
當時,炊事班正裝備蒸饅頭,缺少屜布,張吉慶就順手把這個四四方方的“花布”送給了炊事班。
這樣重要的東西一旦送進蒸籠,不蒸爛也要蒸“花”了,一件重要的戰利品眼看就要毀了,就在這時,營長下來視察,看見了這塊花花綠綠的“綢子”,覺得好奇,就拿過來看看,發現上面都是洋文,還繡著老鷹、白熊,知道這塊布不簡單,就叫來上海交大的英語翻譯看看,這一看,才知道繳獲了一件寶貝!
這麵糰旗,是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繳獲的唯一一面美軍的團旗,現收藏於北京軍事博物館。
其實,何止是在抗美援朝時期,就是在第一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後來的越南戰爭,美軍雖然打過不少敗仗,但是也從來沒有丟失過一面團旗,也就是說,被莊元東繳獲的這面北極熊團的團旗,就是美軍歷史上被繳獲的唯一一面團旗!
可惜,莊元東直到犧牲也不知道自己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還是副連長王祥林後來透過新聞才知道了他們4連的這份榮譽,因此也更加懷念莊元東,每逢過年和他的祭日,王祥林都會給他祭奠,並經常給後人講述莊元東的英雄事蹟。
(圖:王祥林)
2017年,王祥林去世前,還特地囑咐孫子王春山,要為烈士莊元東尋找他的親人。
後來,王春山從網上知道了大型公益活動《我為烈士來尋親》,便聯絡了活動組織者孫嘉懌,講述了莊元東被埋沒的事蹟,想請節目組幫忙尋找他的後人。
但是,莊元東留下的資料非常少,王祥林生前也只知道他是山東臨沂人,喜歡唱《沂蒙小調》,其餘的就不知道了。
孫嘉懌沒有推辭,聯絡了幾位《臨沂日報》的記者,經過一番辛苦尋找,終於得知,莊元東是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莊家村人,因為莊元東還沒結婚就犧牲了,沒有留下後代,不過還有侄系後人,還出過一位博士,足可告慰先烈英魂了!
(參考資料:《血戰長津湖》《中國青年報》“中華英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