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離漢城最近處不過十五公里,離漢江還要近些。美國侵略者的指揮官們早就可以從望遠鏡裡看見漢城了,如果開動吉普車,可以用不到二十分鐘。可是他們不是用了二十分鐘,他們是用了九個多師的兵力,用了二十天的時間,用了一萬一千多名暴徒的血,把這些銀色山嶺上的冰雪塗成了紅的,可是他們從望遠鏡裡所看到的漢城,並不比二十天以前近多少。——魏巍《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1951.1.25~4.21)
在三七線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志願軍第26、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軍,炮兵第1師。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 ,採取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等多種作戰形式,殲敵7.8萬餘人,贏得時間掩護我軍戰略預備隊集結,為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白雲山地區防禦戰鬥(1951.1.25~2.5)
1951年, 志願軍第50軍第447團奉命在水原以北白雲山至東遠裡地區組織防禦,掩護主力調整部署。1月25日,敵人在西線以漢城為主要突擊方向,發起進攻。當日,美軍第25師佔領水原地區。27日開始,美軍第25師先後出動2個團猛攻白雲山,企圖打通水原至漢城的公路。第447團英勇抗擊,並進行了10餘次伏擊、襲擊和反擊,戰至2月5日,共殲敵1200餘人,完成了防禦任務,奉命撤出白雲山陣地。
漢江南岸阻擊戰(1951.1.25~3.15)
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打擊下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後,為挽回敗局,從1月25日起,逐次發起全線進攻,美軍第1、第9軍向漢城(今首爾)方向實施多路進攻。志願軍和人民軍以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志願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漢江以南地區實施堅守防禦,遲滯、阻擊“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的進攻,保障志願軍和人民軍主力在東線橫城地區實施戰役反擊。
“聯合國軍”集中美、英軍4個師3個旅在大量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支援下,在野牧裡至驪州68千米地段上,猛攻志願軍第50軍和第38軍第112師陣地。志願軍克服天寒地凍、工程器材缺乏等困難,構築了兩道防禦陣地,依託野戰工事,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美、英軍反覆爭奪每一個防守要點,頑強堅守陣地,並調整戰術,採取疏散、縱深的兵力配備,以突然、猛烈的火力突擊配合陣前反衝擊,大量殺傷敵人,增強防禦的穩定性。
戰至2月3日,志願軍轉至第二道防禦陣地繼續防禦,並縮小第50軍防禦正面,以人民軍第1軍團接替第50軍14千米的防禦陣地,以第38軍主力進至漢江以南加強第112師的防禦。戰至7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將美英軍制止於漢江以南的內飛山、文衡山、武甲山、國主峰一線。此時,漢江開始解凍,為避免背水作戰,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除留一部控制漢江南岸橋頭陣地外,主力撤至江北組織防禦,第38軍仍在漢江南岸堅守陣地。8日起,美、英軍在密集火力支援下,晝夜輪番進攻第38軍陣地。第38軍部隊在食物、彈藥十分缺乏,工事基本被毀的情況下,以“人在陣地在”的決心,“一把炒麵一把雪”,頑強作戰,擊退美、英軍無數次進攻,牢牢守住了基本陣地。第50軍第150師第450團和第448團1個營也堅守住了廣州一線的陣地。
直至東線反擊作戰結束,志願軍防守部隊才奉命於2月16日和18日先後轉移至漢江北岸。此次作戰,志願軍第50、第38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以無比頑強的防禦,制止了美、英軍在主要方向的突擊,共斃傷俘敵1萬餘人,有力地保障了志願軍主力在東線的反擊作戰。
五音山防禦戰鬥(1951.2.7~2.11)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6軍第198師奉命在朝鮮橫城以北五音山地區擔負防禦任務,阻擊“聯合國軍”進攻,掩護主力的戰役集結和展開,進行反擊作戰準備。1951年2月5日,該師進至五音山地區,構築基本陣地和預備陣地,編為兩個梯隊。7日拂曉,南朝鮮軍第8師2個團向五音山進攻,志願軍第198師部隊堅決阻擊,擊退了南朝鮮軍30餘次進攻。從8日起,“聯合國軍”先後投入南朝鮮軍第8師全部、第3師一部和美軍第2師1個團,在4個榴彈炮營及飛機、坦克的支援下,向五音山輪番發起猛烈攻擊。志願軍第198師先後擊退美軍和南朝鮮軍大小數百次進攻,堅守了五音山的陣地。在連續5晝夜的阻擊戰中,第198師共斃傷俘敵1500餘人,打破了“聯合國軍”進佔洪川的企圖,為主力實施反突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橫城反擊戰(1951.2.11~2.13)
1951年1月25日,“聯合國軍”在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統一指揮下,開始發起以漢城(今首爾)為主要突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決心以一部兵力在西線實施堅守防禦,牽制“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集中主力於東線,首先誘敵深入,然後實施反擊。
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向橫城、原州方向實施反擊;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司令官金雄指揮第2、第3、第5軍團(簡稱金集團)在鄧集團左翼向橫城東南方向實施反擊。
1月31日,東線“聯合國軍”開始向橫城、砥平裡方向發起進攻,鄧集團以第42軍和第66軍第198師節節阻擊,誘敵深入。2月9日,南朝鮮軍第8、第5師和美軍第2師一部進至橫城以北,翼側暴露,態勢突出。鄧集團決心集中兵力,採取兩翼突擊與正面攻擊相結合的戰法,首先殲滅南朝鮮軍第8師和美軍第2師一部,然後向原州、牧溪洞方向發展進攻。
11日17時,經短促火力急襲後,鄧集團突然發起進攻。第42軍(欠第126師,附第117師)突破後,第124師迅速攻佔上物安裡、726.6和531高地等,於12日6時前出至鷹峰、鴨谷裡和石子洞地區,繼向福祚洞、廣田攻擊前進;第117師向上加雲、下加雲進攻,6時30分進抵鶴谷裡、夏日地區,截斷南朝鮮軍第8師退路;第125師於12日拂曉加入戰鬥,10時進到橫城西南之介田裡、回巖峰地區,截殲來自橫城的南朝鮮軍一部。至此,第42軍切斷南朝鮮軍第8師主力與位於橫城的師指揮所的聯絡,並佔領梨木亭至陵谷公路以西以南地區。從正面由下高垈、新垈裡突擊的第40軍突破後,左翼第118師迅速楔入南朝鮮軍縱深,打亂了南朝鮮軍第8師戰鬥隊形;右翼第120師突破後,12日4時攻佔聖智峰,梨木亭、784高地,牽制當面南朝鮮軍,有力地支援了第118師向縱深發展。至此,第40軍完全佔領橫城—龍頭裡公路及廣田以北地區,將該地區的南朝鮮軍第8師第10、第21團基本殲滅。第66軍右翼第198師由五音山突破後,於12日6時佔領蒼峰裡,隨即向草塘突擊;左翼第196、第197師突破後,於12日6時佔領陽地村、新村,一度佔領紅桃山。經一夜戰鬥,鄧集團在淺近縱深對南朝鮮軍第8師完成分割包圍,並殲其一部。
12日8時,南朝鮮軍第8師餘部和美軍第2師第9團一部在航空兵掩護下,向橫城方向撤逃。志願軍第117師在第118師配合下,擊退北援之敵,將企圖突圍之敵阻於鶴谷裡、夏日之間,予以殲滅。人民軍第3、第5軍團由橫城東北發起反擊,13日進至橫城東南之鶴谷裡、烏原裡、下安興裡地區,殲滅南朝鮮軍第3、第5師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鄧集團的反擊作戰。
2月13日晨,橫城地區反擊作戰勝利結束。志願軍鄧集團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經過35個小時激戰,殲滅南朝鮮軍第8師3個團全部及第3、第5師和美軍第2師各一部,共1.2萬餘人,其中俘敵7800餘人,給“聯合國軍”以沉重打擊,迫其後退26千米,對志願軍和人民軍完成戰役防禦任務起到重要作用。
砥平裡進攻戰鬥(1951.2.13~2.15)
砥平裡守軍為美軍第2師第23團和1個法國營、1個炮兵營、1個坦克中隊等,共6000餘人,構築有較堅固的防禦工事。
1951年2月13日晨橫城反擊作戰勝利結束後,志願軍首長判斷砥平裡地區之敵已南逃一部,估計防守兵力不足4個營,決定擴大戰果,攻殲砥平裡之敵。
13日夜,第39、第40、第42軍6個團發起進攻,由於對敵情判斷有誤,各部隊倉促投入戰鬥,協同較差,當夜僅殲敵一部而未能解決戰鬥。14日,西線美軍騎兵第1師、英軍第27旅、南朝鮮軍第6師開始增援砥平裡,並出動大量飛機對砥平裡外圍的志願軍陣地進行猛烈轟炸和掃射。是日晚,志願軍以6個團再次進行攻擊,雖然將敵壓縮在不足2平方千米的狹小地區,予美軍第23團等部重大殺傷,但仍未能解決戰鬥。
15日,美騎兵第1師一部在30輛坦克、10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進至砥平裡西南的曲水裡,與志願軍阻擊部隊第116、第126師各一部展開激戰。美軍步兵雖被擊潰,但大部分坦克突入砥平裡與守軍會合。同時,由驪州方向出援的南朝鮮軍第6師和英軍第27旅先頭部隊亦抵近砥平裡。鑑於敵援兵已到,殲敵時機已失,志願軍首長決定停止對砥平裡的進攻。16日拂曉前,部隊撤出戰鬥。
此戰,由於戰前未經詳細偵察,對敵情判斷失誤,且用野戰方法倉促攻擊固守據點之敵,以致未達成戰鬥目的。
龍頭裡、陽德院裡防禦戰鬥(1951.2.19~3.14)
1951年2月21日,美軍第9軍指揮美軍、英軍、南朝鮮(韓國)軍共5個師1個旅等部,向砥平裡以北志願軍第42軍和橫城以北志願軍第66軍陣地發起進攻。其中,向砥平裡以北志願軍第42軍正面進攻的為美軍騎兵第1師、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和南朝鮮軍第6師等部。
志願軍第42軍配屬炮兵、工兵各一部,在砥平裡至洪江之間設定兩個防禦地帶:以第126、第124師控制中元山、畫彩峰、聖智峰一線,為第一防禦地帶;以第125師控制羅山、鳳尾山、鷹峰山、梅花山一線,為第二防禦地帶。該軍在連續作戰異常疲勞、減員較大、糧食和彈藥供給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依託野戰工事,節節抗擊,頑強遲滯“聯合國軍”的進攻。在第一線的每個連排陣地,均擊退“聯合國軍”數次衝鋒,晝間陣地丟失後,夜間再組織反擊奪回。有的陣地數度易手,直至彈盡糧絕,剩下幾個人時才撤出陣地。該軍第124、第126師,在第一防禦地帶頑強防禦半個多月,於3月9日全部撤出第一防禦地帶,有力地遲滯了敵軍的進攻。
而後,以第125師和第124師在正面35千米、縱深15千米的第二防禦地帶繼續組織防禦作戰,至3月14日,第42軍結束防禦任務,全部撤至洪川江以北。
第42軍在洪川江以南龍頭裡、陽德院裡20余天的防禦作戰中,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抗擊“聯合國軍”3個師(旅)在大量飛機、坦克支援下的進攻,殲敵近9000人,並以步兵武器擊落敵機1架,有力掩護了志願軍縱深部隊的部署調整和戰役集結,為第五次戰役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作戰中,第42軍傷亡3541人。
議政府、鐵原地區防禦戰鬥(1951.3.16~4.22)
第26軍在正面40千米、縱深55千米的防禦地區內構成四道防禦地帶,全軍編為2個梯隊,部署在“三八線”以南地區。
1951年3月16日起,美軍第1軍開始進攻第26軍第一防禦地帶。23日後,每日均以4~5個團的兵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猛烈進攻。24日,美軍第187空降團和第3師兩路推進,於25日會合,迂迴第26軍右翼,企圖攻佔東豆川。第26軍組織反擊,在擊退美軍多次進攻後,於25日夜轉至第二防禦地帶,繼續抗擊美軍。28日,美軍第25師和第187空降團在70餘輛坦克和大量飛機、火炮支援下,向第26軍陣地輪番攻擊,並在世界戰爭史上首次使用直升機搭載步兵進行攻擊的戰術,以直升機1架載步兵1個排30餘人,在志願軍第26軍側後陣地旺方山實施機降攻擊。志願軍第234、第233團堅守七峰山、海龍山陣地,擊退美軍10餘次衝鋒,殲敵1500餘人。第233團堅守旺方山陣地的2個班與機降之敵反覆爭奪,陣地失守。29日後,美軍第25師、第24師、第187空降團和英軍第27旅對第26軍陣地各要點全線攻擊,第26軍節節抗擊,與美英軍逐山反覆爭奪陣地,大量殺傷敵人。31日晚,第26軍第一梯隊部隊撤出第二防禦地帶,第二梯隊部隊從4月1日起在第三防禦地帶展開防禦作戰,戰至14日晚撤出。15~22日,該軍第一梯隊在第四防禦地帶繼續抗擊美軍進攻,直至22日晚,奉命結束防禦戰鬥。
此次作戰,第26軍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構成縱深防禦陣地,以3個師交替作戰,歷時38天,斃傷俘敵1.58萬餘人,毀傷敵坦克76輛,與友鄰部隊共同掩護了志願軍後續兵團的集結,為發起第五次戰役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