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隊的派系中,陳誠的土木系雖然以兵多將廣著稱,但真能夠稱得上能征慣戰的人並不多。
嚴格來說,陳誠的土木系應該稱作“土木工程系”,在當初組建第十一師的時候,蔣介石出於對陳誠偏愛,把李延年的攻城旅也交給了陳誠。所以,土木系就叫做“土木工程系”了。
陳誠的軍事能力其實也稱不上有多強,按照何應欽等人的話來說,自從中原大戰後,陳誠的軍事能力就沒提升過。但陳誠由於知人善任,又能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很多人都匯聚到了陳誠麾下。這其中尤以四大金剛和十三太保最為知名。
但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參謀或者智囊型的人物,能夠獨自執掌一軍,戰之能勝的將領並不多。所以,在1948年8月,國民黨軍隊組建第12兵團的時候,由誰出任司令官就成為了陳誠最為頭疼的問題。
1948年8月,為了確保華中,南京國民政府決定以第18軍為骨幹,以第10軍、第14軍和第85軍為枝葉組建第12兵團,歸屬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領導。
國民黨軍隊之所以組建兵團,是因為在之前的戰鬥中,愈來愈強大的解放軍不斷在戰場上整軍整師的消滅國民黨軍隊,以至於國民黨部隊不敢以一兩個軍為作戰單位單獨與解放軍較量。因此,國民政府的國防部就將現有部隊的加以調整編配,組成若干兵團,以準備即將來臨的大戰。
陳誠派系中雖然有像胡璉、楊伯濤這樣的能征善戰的將領,但是由於他們的資歷不夠,無法出任兵團司令這樣的軍中大將;而像羅卓英、周至柔等人雖然資歷夠了,但是他們要麼已經佔據了高位,不能放下身段低就;要麼根本就不能適應像淮海戰役這種高烈度的戰役指揮,都不合適。
那麼,究竟該由誰出任這個萬人矚目的司令官呢?陳誠陷入了沉思。
國民黨第12兵團組建始末
陳誠此時的難處有二:
其一、新任的司令官必須要經得起國民黨軍中大佬們的一致認可。
具體地說,就是陳誠的提名需要徵得蔣介石、何應欽和白崇禧的同意。
蔣介石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是陳誠的提名,蔣介石一般來說都不會反對,最多是提點建議。
白崇禧的問題也不大,因為他即便反對,也沒有太大用處,他最關心的是第12兵團能否歸屬華中“剿總”就行。
關鍵在於何應欽。
在國民黨的派系中,雖然何應欽沒有明確的派系,但是他在黃埔系中的地位是僅次於蔣介石的,很多和陳誠關係不好的人都得到何應欽的照顧。如和陳誠關係最差的關麟徵就和何應欽的關係極好。而且,何應欽始終擔心陳誠會搶走他在黃埔系中第二人的地位,只要是陳誠的提名,何應欽或多或少都會找點麻煩。
其二、提名會引起陳誠派系內部的分裂。
陳誠派系中很多將領資歷都差不多,無論是提名了哪一個人,都會得罪另一個人,要想面面俱到,是很難做到的。
但不管怎麼難,這個提名總得由陳誠提出。為此,陳誠思來想去,準備提名黃埔四期生胡璉出任第12兵團司令官。
在陳誠看來,在自己派系中,唯一能夠勝任這個職務的僅有胡璉一人。
胡璉其人,無論是國民黨的將領還是共產黨的將領,對他在作戰中的能力評價都很高,所謂是“猛如虎,狡如狐”者也。
最重要的是,胡璉這個人的頭腦很靈活,不打呆仗,只要見局勢對己方不利,總能及時抽身撤退,在這一點上,胡璉的本領和黃埔一期生的孫元良有的一拼,那就是他對戰場的危機敏感度很強。因此說,陳誠選擇胡璉出任第12兵團司令官,也算是知人善任。
可陳誠的提名卻遭到了來徵求他意見的林蔚的反對。林蔚認為,在派系中有資格出任司令官的不乏其人,其中最有可能的人有兩個,一是胡璉,二是羅廣文。羅廣文雖然不是畢業於黃埔軍校,但是在陳誠派系內的資歷比胡璉要深厚,胡璉第18軍軍長的職務還是接羅廣文的班。
那還是在1944年的8月,由於第87軍作戰不利,軍長高卓東被撤職,陳誠就派一向以整軍嚴厲出名的羅廣文出任第87軍軍長,第18軍軍長一職由胡璉接任。
在1945年5月的時候,87軍被撤編,羅廣文被任命為第14軍軍長,後又繼任第四兵團司令。但同為兵團司令,第四兵團有哪裡能夠和擁有“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2兵團相比呢?因此,羅廣文積極活動,要謀求這個司令官的位置。
林蔚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勸說陳誠,如果胡璉提名為第12兵團司令,恐怕第一個不服的就是羅廣文。
而且,林蔚還說到,桂系的白崇禧其實對胡璉也很不滿。白崇禧雖然對胡璉的作戰本領很欣賞,但是對其見到危局,轉身就跑的做法很是鄙視,給他的評價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如果胡璉出任第12兵團司令官,上有白崇禧這位頂頭上司的不滿,下有羅廣文的消極不配合,胡璉夾在中間只能是受夾板氣,又如何能坐穩司令官這個位置呢?
因此,林蔚給陳誠的建議是,胡璉不合適,還是另選他人吧。
陳誠認為林蔚的意見很正確,於是就打消了提名胡璉為第12兵團司令官的想法。
既然胡璉不合適,那羅廣文自然也不合適。要是提名了羅廣文,那胡璉還不得鬧翻天了!
就像俗話說的那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既然胡璉和羅廣文都不能選,那隻能在派系中另尋他人了。陳誠思來想去,把目光投向了黃埔一期生的黃維。
黃維此時正擔任新制軍官學校校長併兼任陸軍第三訓練處處長,已經基本上脫離了一線的野戰部隊,而且在黃維看來,自己這個新制軍官學校校長的位置可比什麼兵團司令官來的更為重要,因為這個學校是在美國的建議下,仿照美國西點軍校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培養國民黨陸海空三軍軍官的一所學校,如果辦學成功,則意味著以後的國民黨軍官都是自己的學生,這不比當什麼勞什子司令更風光?
而且,黃維離開野戰部隊已久,已經沒有了基本部隊,貿然接任像有18軍這種王牌部隊在內的兵團司令,恐怕也會人心不服。
對於這一點,在國民黨軍內混了半輩子的黃維還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當黃維接到陳誠讓其出任第12兵團司令官的訊息後,第一反應並不是如何喜出望外,而是不想幹。
可黃維不想幹並不等於別人不想幹。
就在陳誠想讓黃維出任第12兵團司令官的訊息傳開後,頓時,國民黨軍內出現了千奇百怪。
首先,羅廣文就不幹了。他先跑到何應欽那裡哭訴,接著又跑到白崇禧那裡表示忠心,終於打動了兩位軍界大佬,一致表示要在蔣介石面前保舉他。可就在羅廣文滿懷希望的時候,國民黨軍的參謀總長顧祝同卻兜頭給他潑了一碰冷水:
“老頭子都親自找黃維談過話了,你們還爭什麼”
但羅廣文總認為自己這口氣沒出而耿耿於懷,就藉著國民黨在四川訓練新兵為由辭去了第四兵團司令的職務,改任第七編練司令部司令,去訓練新兵去了。
但也由此,羅廣文脫離了淮海戰場,後於1949年12月25日,率部在四川郫縣起義。
緊接著,黃維在黃埔軍校時期的好友,時任魯南第九綏靖公署主任李良榮找到了他。
對於黃維擔心的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在12兵團,恐怕指揮不動那些驕兵悍將的時候,李良榮提出,自己願意出任12兵團的副司令,並把自己的基本部隊整編28師也帶到12兵團來。如此一來,黃維不就有了自己的基本部隊嗎?
黃維一聽大喜,馬上請示了蔣介石並獲得了批准。就這樣,李良榮成為了第12兵團第一位副司令。
可是好久不長,還沒等李良榮副司令位置坐熱乎,就被蔣介石一紙調令,派到福建當了省主席,好不容易調來的整編28師也被白崇禧扣住不放。
被白崇禧抓到手裡的部隊想要讓他再吐出來,那可就是千難萬難了。無奈之下,黃維只得找到了國民黨的國防部請求再調撥部隊。
這件事對於陳誠派系來說是個不好的訊息,但對於總欲打擊陳誠的何應欽來說,卻是個天賜的良機。於是,何應欽在“國防部”的會議上提出,要把整編第85師調進第12兵團,並要提升師長吳紹周為兵團副司令。這個吳紹周可是貴州人,是何應欽的心腹干將。何應欽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要在陳誠派系內安插釘子。
一位副司令被調走,另一位副司令胡璉以為父守孝為名賭氣離隊,如果黃維在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那吳紹周豈不是可以憑藉著副司令的名義上位?那12兵團豈不是落入了自己手中?
可何應欽的如意算盤被那位抓兵權已經抓紅了眼的白崇禧給破壞了。在得知整編第85師也要被調到華中“剿總”編入第12兵團,白崇禧毫不客氣地就把85師抓到手裡,並編入了由桂系軍隊為主的張淦第三兵團。可這次黃維和國民黨國防部也確實急眼了,一個整編28師也就罷了,現在連整編85師你也要抓到手裡,你白崇禧的吃相也太難看了吧?
一直到了黃維率領第12兵團北上接應杜聿明的時候,白崇禧才萬般無奈的同意整編85師北上。
解決了羅廣文、李良榮和吳紹周的問題,黃維又要開始解決胡璉的問題。為此,黃維找到了自己當年的部下胡璉,承諾說:
“我頂多幹六個月,戰爭一結束,我立馬回軍校教書。”
憑心而論,黃維是不願意做這個12兵團司令官的,他也知道,自己僅是在國民黨軍中派系為了爭奪12兵團司令官頂牛的時候,被推出來的一個能夠被各方接受的人選罷了。胡璉雖然在表面上默認了自己的承諾,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對黃維擔任12兵團司令官心懷芥蒂,因此,胡璉仍然堅持要為父守孝,沒有重返前線。對此,黃維也無可奈何。
國民黨軍第12兵團的覆滅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11月8日,蔣介石嚴令第12兵團從駐地駐馬店出發北上接應從徐州撤出的杜聿明集團,限於13日到達指定攻擊地點。
和國民黨其他部隊瞻前顧後不同,黃維的行動異常迅速,12兵團的作戰的積極性異常高漲,以至於後人在評價12兵團為何會被殲滅的時候,不無玩笑地說,正是由於黃維的作戰積極性,才使得12兵團最終覆滅。
此時的12兵團兵強馬壯,擁有四個軍的兵力和一個快速縱隊(軍級單位),兵員12萬人,而且全副美式裝備,火力強勁。對於此時的淮海戰役的解放軍來說,黃維的到來就相當於擺了一桌酒席卻來了兩桌客人,兵力就顯得不足起來。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兩個作戰目標是,其一,華野殲滅黃百韜兵團;其二,中野攻佔宿縣,截斷徐州通往蚌埠的通道。只有實現了這兩個目標,才算實現了第一階段的戰役目標,為第二階段戰役的實施創造條件。
以華野和中野的兵力而言,華野如果殲滅了黃百韜兵團,勢必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整,不然根本無法與戰鬥力強悍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抗衡;中野要獨自應對黃維兵團、李延年兵團和劉汝明兵團,也是相當困難。如果堅持要先吃掉黃百韜兵團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此一來就失去了休整的機會,邱清泉和李彌會給華野休整的時間?如果華野在北線打成了僵局,中野在南線又抵擋不住國民黨軍三個兵團的攻勢,那局勢將極為不利。
因此,淮海戰役總前委決定,先對黃百韜兵團圍而不打,調集主力先打孤軍深入的黃維兵團。
11月18日,黃維兵團已經進佔了蒙城一線,此時整編第85師也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嚴令下從白崇禧身邊脫身趕到了蒙城,12兵團此時已經齊裝滿員。但此時解放軍的意圖不明,黃維決定,先在蒙城一線構築工事,穩住陣腳,待到解放軍的戰略意圖暴露,自己再率部做針對性的攻擊。
客觀地說,黃維的部署還是正確的。但在關鍵時刻,蔣介石又幫了一個倒忙。
見黃維遲遲不動,淮海戰役總前委決定,先佯攻黃百韜兵團吸引黃維來援,然後再集中兵力,吃掉黃維。
解放軍的戰術沒有騙過黃維,卻讓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上了當,他嚴令黃維立即從蒙城出發救援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可解放軍早就擺好了口袋陣在等著黃維進入呢。
就在解放軍節節抵抗,節節敗退的時候,黃維志得意滿,認為是解放軍抵擋不住自己。可第18軍軍長楊伯濤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和解放軍作戰多年,經驗豐富,在他看來,這並不是解放軍抵擋不住而節節敗退,而是有意識地誘敵深入。
11月23日,已經率軍渡過澮河的黃維也覺得有些不對頭,因為根據空軍偵察報告,在自己兩側有解放軍主力在運動,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把自己阻隔在澮河以北地區,斷了12兵團的後路。鑑於此,黃維下令,已經渡過澮河的部隊馬上渡河返回。
此時黃維駐軍在南坪集,離李延年兵團守住的固鎮80華里,也就是一日的路程,如果黃維下令全軍退往固鎮與李延年會合,則可進可退,立於不敗之地。向北,則可以與李延年兵團一同北上,兩個兵團近20萬人,以中野的實力想要吃掉,很困難;要想南撤,兩個兵團捆綁行軍,想要阻斷他們的退路,也很困難。客觀地說,從南坪集退回固鎮是在當時情況下一個明智的選擇。
可是,這一條本能挽救黃維兵團的建議卻被耽擱了近一天的時間才被採納,而姍姍來遲的命令更令12兵團諸將哭笑不得。
12兵團的行軍路線是第10軍、18軍、14軍和85軍,如果要撤退,全軍轉向就可以了。可黃維的命令卻是14軍和85軍斷後,第10軍和18軍在前。黃維的意圖是好的,是想要儲存第10軍和18軍的戰力,可如此一來,第14軍和85軍就對黃維有意見了,這不是把他們當炮灰嗎?受到照顧的第10軍和18軍也很不滿,因為這麼一調動,行軍的序列全部被打亂,重新整理又需要大半天的時間,這不是脫褲子放x,多此一舉嗎?
就在12兵團好不容易整理好部隊行軍序列的時候,黃維卻仍然未下令出發。原來,黃維派出給85軍傳遞作戰命令的作戰處長連人帶車都不見了。黃維認為,一定要在弄清楚這個失蹤的具體原因才能走,他是害怕這位處長被解放軍捉獲洩露了情報。就這樣,黃維又等了幾個小時。可到最後,這位處長也沒見人影。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黃維確實是缺少為將者的臨機果斷的勇氣和魄力。
一直到了11月25日的下午4時,實在等待不了的18軍軍長楊伯濤勸說黃維,黃維才下令開始行軍。可是這時已經臨近晚上,部隊勉強走了幾個小時,天就黑了。楊伯濤堅持要抹黑繼續行軍,可是由於晚上的道路根本不適合機械化部隊的行軍,黃維下令,就在雙堆集宿營。可這一宿營,第12兵團就再也沒有機會離開了。
再來說說胡璉,作為第12兵團的副司令官,自己的部隊在前線奮戰,他就能一直呆在後方視而不見?
11月26日早晨,黃維發現被圍,也並沒有很慌張。在他看來,只要是部隊齊心協力,想要開啟一條撤退的通道還是有辦法的。可是,由於第85軍的110師師長廖運周臨陣起義,造成了第12兵團軍心不穩,極為被動。戰至12月29日,黃維終於認識到,僅憑12兵團自己的努力是根本無法突破解放軍的圍困的。於是向蔣介石求援。胡璉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了雙堆集。
12月1日,胡璉乘坐一架小型飛機降落在雙堆集。
對於胡璉的到來,第12兵團的高階將領們一時間都很感慨,不管胡璉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隨軍參戰,但在最危急的時刻,他能夠飛到前線與將士們同時面臨死亡,怎麼說都是一種勇氣的體現。
但黃維在感慨之後卻認為,12兵團到了這番地步,已經不是一個胡璉能夠挽救的了的。所謂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新生代的能夠負擔起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在國民黨軍中已經不多了,與其留在雙堆集一同送死,還不如留著青山在。何況,12兵團覆滅在即,將來還有大量的善後事宜需要處理。因此,黃維反覆勸說胡璉還是不要留在雙堆集,而是因該回到南京替12兵團善後。
12月4日,胡璉飛回了南京,在12月5日見到了蔣介石,彙報了12兵團的近況。得到了蔣介石的指示後,胡璉又於12月6日飛回了雙堆集,傳達了蔣介石的命令:
“不要管杜聿明,也不要管李延年了。”
這就意味著,蔣介石已經同意黃維突圍的請求了。
12月16日,解放軍對12兵團發起總攻。黃維見實在是堅持不下去,只得下令分散突圍。
黃維、胡璉和吳紹周等3位高階將領分乘3輛坦克分別突圍。在突圍前,胡璉見黃維乘坐的坦克是一輛舊的,害怕坦克出問題,就好心把自己乘坐的新坦克換給了黃維,自己乘坐舊的。可是,在突圍時,偏偏就是這輛新的坦克壞了。
原來,這是一輛新式的坦克,駕駛員不是很熟悉效能,因此在逃跑的時候,因為操作失誤發生了故障。黃維只得從坦克裡面爬出來躲到了道路邊的莊稼地裡,被解放軍戰士當場捉獲,此時,黃維離援兵,也就是12兵團18軍49師和騎兵團的距離僅有4公里。
而胡璉則幸運很多,他乘坐的舊坦克一路暢通無阻,有驚無險地脫離了險境。原來,解放軍戰士把這輛舊坦克當作了已經被繳獲的戰利品,沒太在意。可當發現這輛坦克竟然駛向了國民黨軍49師的陣地時才反應過來。可是,輕武器的射擊沒有使“烏龜殼”受到重創,胡璉逃過了一劫。
12兵團其他將領的命運和黃維差不多,都沒有逃過被俘的命運。
吳紹周本來也是乘坐坦克突圍的,可是由於黃維和胡璉乘坐的坦克壓垮了一條小河上的橋樑,使得他乘坐的坦克無法過河,他只得爬出坦克坐在道邊,等待解放軍來俘虜;18軍軍長楊伯濤本是是要投河自盡的,可是一是河水太淺淹不死人,二來河水太涼,就沒死成,也呆在道邊等待被俘虜;第10軍軍長覃道善也在亂軍中被俘,只有第14軍軍長熊授春在戰場上陣亡。
1948年12月16日,國民黨軍第12兵團四個軍和一個快速縱隊約12萬人,除了第18軍49師及一個騎兵團之外,全部被殲滅。高階將領中除了胡璉之外,全部被俘或陣亡。至此,國民黨軍第12兵團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