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聲近照 本報記者 劉平安攝/光明圖片
【走近文藝家】
93歲的他畢生致力於三絃藝術的傳承、發展和普及,參與和見證了高校三絃專業的建立和開枝散葉,培養了一代代優秀三絃人才,推出《梅花調》《椰林鼓聲》和協奏曲《劉胡蘭》《紅梅》等優秀三絃作品。他在三絃教學、科研和創作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他的最大願望是三絃藝術後繼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強。
“學三絃有啥出息啊?”
“怎麼才算有出息呢?國家需要,我自己又喜歡,把這一件事做好還不夠嗎?”
93歲的三絃演奏家、教育家肖劍聲至今仍記得他初學三絃時別人的質疑和自己的回應。他與三絃結緣雖沒什麼傳奇色彩,但是一次偶遇也足以成為一生的堅守。
1949年8月,長沙解放,解放軍進長沙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正在中學讀書的肖劍聲就在迎接隊伍中。見識瞭如此大場面,肖劍聲當即和幾位同學商量:“咱們去參軍吧,做解放軍多光榮啊。”是年,肖劍聲如願參軍,隨軍到武漢被分配到文工團,並在當時的中南部隊藝術學院進行了學習。學三絃原是組織根據需要分配的任務,肖劍聲服從命令接下光榮使命,一直到白了頭還在學習。
6月8日,記者到肖劍聲家中採訪,一進門老人就笑呵呵地迎過來,握手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手上的力量。老人戴著一頂針織小圓帽,帽簷下,兩條白色的濃眉格外醒目,倔強地彰顯著“90後”的精氣神。跟隨老人走進客廳,幾個老物件、新物件映入眼簾:一把三絃,兩幅國畫,幾張舊照片,桌上還放著幾份報紙和一個平板電腦,記錄和書寫著老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客廳牆壁上掛著的三絃曾陪伴肖劍聲登舞臺,上講臺,遍歷樂器“手術檯”,見證了肖劍聲求學、演出、研究、教學和創新改革的種種經歷。
採訪中,肖劍聲似乎忘卻了自己的年齡,說到動情處多次麻利地起身走到三絃邊上,撫著三絃回憶往事。“以前的人認為學三絃沒出息。”肖劍聲說,“我立志用三絃表達現實生活,歌唱人民事業,把三絃改革發展成可以合奏、伴奏、獨奏的全能樂器,努力把三絃藝術推到新的高度。”
1954年前後,隨著原總政歌舞團的成立,肖劍聲被調到北京,這次調動讓他眼界大開,“進京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彈三絃的多。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諸多大鼓書民間藝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絕活”。“民間藝術來自民間”,無論是在原總政歌舞團期間還是後來轉業到中國音樂學院,肖劍聲在工作之餘一頭扎進民間,足跡遍佈北京、天津、陝西、河南、廣東多地,透過尋訪各路高人,學習並收集整理了大量民間樂曲。至今,他仍保留著一摞泛黃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資料,裡面詳細記錄著不同地方不同藝人的樂譜歌詞並配有解讀分析,上面寫著“白鳳巖演奏,肖劍聲記錄”“曹東扶演奏,肖劍聲整理”等。
肖劍聲在向民間藝人求學的過程中也曾碰過壁。民間藝人跟他說,“我們都是從小開始學的,連睡覺時都把手舉在半空比畫著練習手法”。他們不相信肖劍聲能彈好,能學好。但是肖劍聲用實力和努力打動了他們,深入民間,又跳出民間,透過虛心討教,博採眾長把對三絃的研究提高到理論層面,把三絃藝術帶向更大的舞臺,帶上專業的講臺。
作為中國音樂學院最早的一批民族音樂專家,肖劍聲從舞臺走向講臺,從集百家之長的積累轉向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學,在傳承與創新的深耕與探索中,不僅培養了大批優秀三絃人才,更在音樂創編,樂器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肖劍聲書桌上的玻璃下面壓著幾張舊照片,其中一張是他的演出照,照片中的三絃弦身明顯較短,這是肖劍聲改革三絃的其中一項成果。
“這把三絃改革完成後,試演效果非常好,觀眾給予了積極反饋。但這是一次失敗的改革。”肖劍聲用手指輕點著桌面說,“演出結束後,我反覆想了很多遍,最後自己否定了這項成果。原因是弦身由長改短把三絃最獨特的音色改丟了,這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因為觀眾鼓掌就迷失自我。”正是因為對自己的高要求,肖劍聲對三絃做的每一次“手術”都力求盡善盡美。大到研發人造皮代替蟒皮,解決蟒皮怕潮、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透過微調內部構件改善三絃音色使其更加厚亮,小到一個三絃支架的設計,肖劍聲及其部分學生都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和探索。如今,三絃歷次更新換代後,精美、精緻且高階實用,肖劍聲功不可沒。
肖劍聲最大的願望是三絃藝術後繼有人,所以他持續推動著三絃改革以適應時代之變,並透過移植、改編和創作推出《梅花調》《椰林鼓聲》和協奏曲《劉胡蘭》(與張肖虎、劉振華、王加倫合作)、《紅梅》(與黃曉飛合作)等優秀三絃作品,推動三絃發展為獨奏樂器。直到離休後,肖劍聲還說服學校開設“免費業餘三絃小學班”,親自到小學宣傳招生,並和趙承偉、劉曉英等老師一起授課,推動三絃普及,組織數十人的三絃齊奏演出引發業內業外的廣泛關注。肖劍聲的“昨天”幾乎全部交給了三絃。如今,三絃專業得到普及,三絃地位逐步提高,他的學生趙承偉等已經扛起了三絃傳承與發展的重擔,培養出新一代的三絃人才,他的“徒孫”、趙承偉的學生商鍾元等也已經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
因為聽力、體力等原因,肖劍聲已經很多年沒有彈過三絃了,離休後學習的國畫也很少再動筆。但在採訪的尾聲,或許是為“今天”三絃的人才輩出感到欣慰和開心,肖劍聲即興彈了一段曲子。93歲白眉老人彈起三絃風采依舊,十指靈活跳動,神情自若,彈完哈哈一笑,極具感染力。這一幕堪稱彩蛋,而另一個彩蛋也讓人倍感欣慰。商鍾元現場演奏了肖劍聲代表作《梅花調》中的一個片段,兩位“90後”用作品話傳承,老人忍不住鼓掌稱讚。
臨近分別時,記者問肖劍聲對“明天”的年輕人有沒有什麼寄語,他握緊拳頭堅定地說:“當然有。我希望年輕人把三絃藝術傳承得更好,更有出息,一代更比一代強。”
(本報記者 劉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