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知與行的三個層次,你在哪裡?

近日讀《傳習錄》,看到徐愛在問“盡心知性”時,陽明先生回應了“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等等。

相關含義可參見《中庸》20章的一段內容,原文如下: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梳理下來看,陽明先生是對《中庸》這段話進行了全面的解讀,以說明陽明心學的系統性。

以下,是我對陽明先生論述內容的理解:


《論語》中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據此說法,人可分為四種類型。其中,第四種“困而不學”被陽明先生摒置在討論範圍外,其他三種其做了邏輯梳理和推導:

生而知之 ⇒ 安而行之 ⇒ 知心知性知天

上等的人生下來就知道天理,心安理得、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由心而發呈現出來的就是“知心知性知天”的狀態。而這裡的“知”,陽明先生強調是如同“知州、知縣”的“知”,主要是指將自己與心、性、天合一的那種狀態。

但這“生而知之”太罕見了,就連孔老夫子也說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我也只是“‘敏以求’知”的人而已。就是說,我孔丘也不是生下來就知,但因為“好古”所以敏銳的去求索知了。

我們大多數人不在這個層次,繼續往下看。

學而知之 ⇒ 利而行之 ⇒ 存心養性事天

第二個層次的人是透過學習去知曉天理的,是為了利益而施行的,由心而發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存心養性事天”。陽明先生說,“存心”就意味著沒“盡心”,還留了一點。這留的那點,應該就是“私心”了。

這時的“事天”,還是把“天”當成了外在物件,雖然像事父、事君一樣恭敬,但終究沒把自己和“天”合為一體,總是免不了會有錯誤過失。

困而知之 ⇒ 勉而行之 ⇒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

第三個層次是遇到困難阻礙了才想起來去求知,勉強、勉力去施行,由心而發所呈現的狀態就是不管命運好壞都自我修持等候命運的到來。

陽明先生說,這是“初學”之人剛“立心”時的樣子。這“初學”之人就是剛開始求索天理的人,這“立心”,就是下決心要去求索天理的意思。陽明先生還說,在“初學立心之始,有個困勉的意在”。就是說,剛開始求索天理,會很困惑勉強。

所以陽明先生接著就說“今卻倒做了,所以使學者無下手處”。也就是說,朱熹讓初學者從格物入手去盡心知性,是讓初學者去按聖人(生而知之的人)標準去做,不僅僅是門檻設高的問題,是根本就把方法路徑搞顛倒了。

徐愛聽了之後,立時就聽懂了

我是想了很久,翻了很多書才覺得有點通透。

徐愛完全理解了陽明先生的意思,說:格物的物,就是事情的事,是從心上生髮出來的東西。

陽明先生應該是滿意徐愛的反饋,說:是呀!身體的主宰是心,心生髮出來的就是意,意的本體就是知,意的表相就是物。你的意是什麼,那個物就是什麼。你從心生髮出來“事親、事君、仁民、愛物、視聽言動”的意時,“事親、事君、仁民、愛物、視聽言動”就是那個要格的物。所以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因為這理、這物都是從心中生髮出來的,所以不在心外。)而格物,其實就是個誠心誠意的去去除私心。

最後要說

三個層次起點不一,但殊途可以同歸。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三個層次的知行,起點高度不一樣,施行的動力與狀態不一樣,但最終都能到達同樣的“知、行”。所以,不要怕起點低,只要誠意到了,一點點從心上著力格除私心,都能達到生知安行的狀態。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10

相關文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談知與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談知與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努力實幹. 讀萬卷書是為了開闊視野,更好認識世界,即長知識.明事理.懂道理,防止坐井觀天. 行萬里是為了考察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即調查研究,而不 ...

“非常1+4”之“爛慢”西藏行(三十九)武警辛苦了

“非常1+4”之“爛慢”西藏行(三十九)武警辛苦了
我們迴轉身,雨依然很大.遠光燈刺破雨簾,很快又被吸收得無影無蹤,顯得縹緲茫遠.緊握方向盤,我的手心捏出了汗,眼睛卻沒有半點輕閒,車廂裡也瀰漫著沉悶的空氣. 雨慢慢小了,車也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成串成 ...

巨龍論行:高層次的“知行”學說
古人有"知易行難"之說,中山先生有"知難行易"之說,朱熹有"知先行後"之說(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道理,然後實踐),王守仁(王陽明)有 ...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身之行,心之知,書應該怎麼閱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身之行,心之知,書應該怎麼閱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前者可增廣身體之見聞,後者可開拓心靈之閱歷.身之行,心之知,囊括了生命之全部.或知而行,或行而知,以及知與行之孰難孰易,頗有爭論:然而爭論的最後目的是為了達至知行合一乃 ...

門外看太極:太極拳“悟靜、悟能、悟空”三層次

門外看太極:太極拳“悟靜、悟能、悟空”三層次
我在太極拳社群網名叫"習練悟",是要提醒自己在習練太極拳的路上要時刻記住"習.練.悟"三字,習是學習,練是練拳,悟是感悟.悟什麼?曾經寫過一篇網文,從具體物件講 ...

教學反思的三個視角
反思,是教師交流研討中的高頻詞語."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特 ...

三版將會是紙幣領域的黑馬

三版將會是紙幣領域的黑馬
1958年第三套人民幣準備設計工作,1959年經過中央批准,第三套人民幣設計方案敲定.所以,第三套人民幣也被叫做"五九版"人民幣.1962年4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關於 ...

德育原則,你知多少?
一.考情介紹 德育原則是德育這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在考試中主觀題.客觀題都會涉及.客觀題主要一單選.多選.填空.判斷等形式呈現,多以名人名言和例子來考查.主觀題主要以案例分析題的形式呈現. 二.知識點剖 ...

我的朝鮮行(終)

我的朝鮮行(終)
前言 這是我一九年遊歷朝鮮的一段五天四夜行程,構成的記憶敘述冗長,為了保持敘事的連貫性,文中某些資訊的解釋會放在文末,需要了解的讀者可以自行瀏覽. 朝方導遊是有中文名字的,但是本文還是用百家姓的任一姓 ...

帶滑動離合的新款無極300DS,6點真實騎行體驗分享

帶滑動離合的新款無極300DS,6點真實騎行體驗分享
早前收到無極工廠發過來的大包裹,一臺無極300DS滑動離合的工程樣車.對於這臺無極300DS的升級版,如果說要做一個正兒八經的評測,牛仔覺得還是沒有必要的.畢竟只是進行了部分零配件升級改款,所以我們今 ...

三版10元大團結紙幣擁有獨特的收藏價值

三版10元大團結紙幣擁有獨特的收藏價值
現在大家對於第三套人民幣的收藏熱情,對於很多從事紙幣收藏的藏友們來說肯定都非常熟悉.第三套人民幣之所以能有這麼火爆的收藏行情,是因為從紙幣收藏市場上,大多數人要收藏第一套或者第二套人民幣的話,會有非常 ...

中醫鼻祖扁鵲與治未病

中醫鼻祖扁鵲與治未病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 袁尚華 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從有關扁鵲的歷史記載,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代中醫鼻祖扁鵲中醫治未病智慧已經閃現璀璨的光輝. 治未 ...

「藝術雜談」如何鑑賞書法

「藝術雜談」如何鑑賞書法
來源:新甘肅 [藝術雜談] 如何鑑賞書法 趙孟頫<七絕詩> 蔣君慧 總有人問我,該如何鑑賞書法?什麼是好書法? 早些年,我還覺得可以透過閱讀書法史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隨著對書法學習的漸趨深 ...

文學滋養下的成功藝術實踐
<活動變人形>劇照資料圖片 <活動變人形>劇照資料圖片 <活動變人形>劇照資料圖片 作為藝術,戲劇越來越自覺地獲取文學土壤的滋養,這是戲劇提高自身品位的重要途徑之一 ...

1961年陳賡病逝,臨終前拉著兒子的手:我死後,你會不會哭我啊?

1961年陳賡病逝,臨終前拉著兒子的手:我死後,你會不會哭我啊?
在晉冀魯豫的烈士紀念館中,放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有一位短髮的女子,抱著一個在襁褓中的孩子,蹲在地上. 這位女子是陳賡大將在革命中的亡妻王根英,而襁褓中的孩子,便是陳賡大將的長子--陳知非. 王根英與 ...

孫宏斌這次還能拯救恆大?

孫宏斌這次還能拯救恆大?
最近,恆大危機掃蕩了各大財經版面頭條.網上有不少人戲言:只有地產圈享有盛譽的"白衣騎士"-融創孫老闆出手,才能挽恆大狂瀾之既倒. 十來天前,融創半年報業績彙報會的有關情況我仔細研究 ...

選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盡享繽紛大學生活!

選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盡享繽紛大學生活!
夏蟬清鳴 我們期待著與你相遇 選擇這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找尋屬於自己的大學繽紛 學習天地 學生第一要務是學習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莘莘學子 好學力行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圖書館 圖書館是學習 ...

歷史揭秘|“馮唐易老”司馬遷用來表達什麼呢?

歷史揭秘|“馮唐易老”司馬遷用來表達什麼呢?
王勃自認為懷才不遇,在<滕王閣序>中說了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蘇東坡期待被朝廷重用,所以感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兩位詩人用典都出自漢代 ...

為什麼說《春秋左傳正義》影響了中國人的底層思維邏輯?

為什麼說《春秋左傳正義》影響了中國人的底層思維邏輯?
一箇中國人,只要他想真正瞭解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經濟生活是如何演變和運轉的,只要他想真正懂得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以及中國人骨子裡的性格,那麼,有三本書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是非讀不可的. 這三本書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