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德川家康是個偉大的人物。有人喜歡他,有人不喜歡他。
看法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他畢竟平定了天下,開啟了長達近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不得不承認,他身上有許多了不起的品質。
正因為如此,《德川家康》之類的小說才會風行不衰,甚至掀起了“德川家康熱”。
不過,因為仰慕他的偉大,就想依葫蘆畫瓢地模仿他,那你就錯了。
德川家康的路,只有他自己走得來。
縱使你有超越德川家康的才能,單靠模仿,最終只會步入歧途,錯過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學習始於模仿,看看幼兒學步就知道了。
但也要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柿子樹上結柿子,梅花樹上開梅花。
在認識自己的前提之下,模仿才有價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洗芋頭
如今,街上已經很難見到洗芋頭的場景了,偶爾看到那樣的畫面,真是令人懷念。
一個大大的木桶中放了許多芋頭,年輕人站在木桶邊用兩根木棍用力地攪拌。
大大小小的芋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翻滾著,時隱時現。
浮在上面的芋頭不會永遠浮在上面,沉在下面的芋頭也不會永遠沉在桶底。它們會浮上來,也會沉下去。
這彷彿是人生的縮影。
人生的際遇也是這樣起起伏伏,時而升起來,時而沉下去。
沒有人會永遠浮在上面,也沒有人會永遠沉在下面。
浮浮沉沉中,人就得到了磨鍊。
浮上來時,不驕傲自滿;沉下去時,不悲觀失望。
我們就這樣“素直”、謙虛、愉快、充滿希望地走下去。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頭等大事
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聰明人喜歡在做事之前先掂掂擔子,拈輕怕重,因此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他們發揮不出自己的才幹,又不屑於做簡單的工作,最終將失去同行乃至社會的信任。
有些人則對工作充滿熱情,甚至有些“死心眼”。
他們專心致志地對待工作。
哪怕只是處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環節,他們也會當成無比重要的大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這樣,他們的才幹就能發揮到最高水平,反而容易成功。
其實,成功不成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否投入工作中,專心致志,把工作當成頭等大事。
這是顛撲不破的成功之道。
作者:松下幸之助,來源:《讀者》雜誌2018年第23期,原標題《道路無限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