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最後為何葬在了明十三陵?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
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打北京,隨後攻破了紫禁城。
在第十九日,崇禎絕望地爬上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樹下上吊,終年34歲。
明朝也宣告滅亡。
而崇禎帝的屍體並沒有被丟到荒野,也沒有受到屈辱。他最終被安葬在皇陵中。
讓崇禎帝保有最後尊嚴的,正是讓他走投無路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
這是為什麼呢?
李自成進京後,在煤山發現了崇禎帝的屍體。
如何處理好崇禎的屍骨,成了進京後李自成的頭等大事。
古代帝王即位後,都會建造陵墓。
不過,崇禎帝生前忙於朝務,無暇修建他的陵墓,所以對於李自成來說,葬在哪裡、如何葬,這是個大問題。
李自成一毛不拔,崇禎帝的喪葬費銀兩不足,承辦的官員只好向百姓募捐。
但捐出的銀子屈指可數,崇禎只能草草安葬。
於是李自成命令把田貴妃墓挖一個洞,直接把崇禎的棺材塞了進去,把崇禎帝埋在了田貴妃的墓裡。
所以崇禎帝當初並沒有自己的陵墓和地宮。
但身為亡國之君,能夠入土為安,與先祖團聚,已經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
不久,吳三桂率清兵攻打京城。他的起兵口號是為崇禎帝報仇。
而且,就連關外的滿族王朝,也認同為崇禎帝報仇的口號。
還將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樹稱之為罪槐。
滿清入宮後,明朝在南方仍有一定的統治基礎,加上百姓對這位亡國之君感到同情,所以滿朝為了收買人心,拉攏前朝大臣和長老,緩和滿漢矛盾,凝聚民心。
因此,順治帝決定以皇帝的禮遇,重新埋葬崇禎。
之後,清政府擴建田妃墓,正式定名為思陵,並命全國哀悼三天。
順治十六年,隨著擴建的完成,思陵徹底完工。
此時,崇禎帝才算葬於明十三陵之中。
思陵與十二陵相比之下,規模雖然小了很多,但對崇禎來說,也算仁至義盡了。
其實,客觀地說,崇禎是個勤政的皇帝。他志存高遠,力爭當政,凡事都要靠自己。
但奈何他生不逢時,前幾任皇帝留下的禍患太多,積重難返。
不過,崇禎帝雖以死殉國,卻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