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倍市盈率,可能出現在銀行、保險、地產“三傻”身上,可能出現在中字頭的大市值基建股身上,可能出現在鋼鐵、煤炭、有色資源股的景氣週期。
但誰能想到,這些情況會出現在曾經的大白馬格力電器身上。
2020年底以來,格力電器的股價連續下跌,頻頻創出年內新低,自年初以來股價跌幅達到34.02%,讓不少投資者深套其中。
而在這背後,其實是格力電器這個家電股中的“昔日王者”,面臨著以往空調主業大而強的估值增長邏輯不再被認可的窘境。
“家電大白馬”爆倉了?
9月16日,格力電器延續下跌趨勢,股價再創年內新低。從去年12月初高位66.79元/股,到最新股價低位38.21元/股,股價跌幅高達43%,市值縮水1700億。
因此,也有不少投資者在股票交流社群自曝已經爆倉格力電器,不是被動平倉,而是實在承受不了滿倉格力的鉅額虧損,全部清倉了,更有甚者虧了幾十萬。
有股民表示:“我曾經以為格力是最安全的公司,曾經做夢都想不到有今天。真是世事難料,都是血汗錢。” 甚至還有股民表示,格力電器又讓他經歷了一次股災。
在眾多機構中,如今最無奈的或許就是2019年大舉入股格力的高瓴資本,2019年格力集團與高瓴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中以46.17元/股價格,約416.6億受讓總價拿下格力電器15%股權,而其中有一半資金是高瓴資本從銀行獲得的貸款。
雖說高瓴資本入股格力後推出了數輪高額分紅,但就股價跌穿持倉成本和高額資金成本等因素而言,都可能將處在浮盈狀態的高瓴資本逼近浮虧。
如今,高瓴資本的入股價46元早就跌破了,也跌破了41元的平倉價,虧了60億元,即便是算上歷次分紅,高瓴資本也已從浮盈轉為浮虧,被狠狠套牢了。
事實上,今年以來格力電器就一直在不斷加碼股票回購計劃。2021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完成了兩期、共約120億元的股份回購,並啟動了總額不低於75億元且不超過150億元的第三期回購。
此外,格力電器還制定了2020年度高額分紅方案,向截至2021年8月20日收市在冊的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0元。
儘管我們能看到格力電器在市值維護上花了很多功夫,但從市場的反映來看,格力電器的表現依舊中庸。
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電器近年來存在著多元化探索陷入僵局、渠道拓展難逃桎梏和接班人難覓等諸多問題。
目前,格力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多元化程序的乏力。
2010年,格力電器註冊了“大松”品牌,嘗試在高階小家電尋找突破;2015年,格力電器釋出格力手機,後來成了供應商和員工內購專用機;2016年,董明珠個人高調入股銀隆新能源;2019年30億元參與收購安世集團,進入晶片領域;2019年注資成立格力電商公司,董明珠親自任法人;2020年認購三安光電股份,再次加碼佈局晶片領域。
只不過, 就目前而言,格力的“多元化”果實實在是難言豐收。從產品來看,2021年上半年,格力空調業務營收671.94億元,佔比總營收73.79%,而生活電器、智慧裝備等多元化業務共佔營收比重不到30%對於業績的貢獻較低,同比還有所下降,空調仍然是其最主要業務。
再加上開始走上多元化之路後,格力似乎就一直在“踩坑”。手機、新能源汽車基本都宣告失敗,投資半導體、醫療健康甚至買下農業公司等,格力電器在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遠,與主業的相關性也越來越小,且至今這些業務沒有能夠給格力帶來實際利益。
如今看來,格力電器自身多元化未起效,何時能夠找到新的王牌來對沖空調業務和多元化程序的疲軟,董明珠是時候加快些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