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日報
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
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
烏蒙迴旋戰紅軍指揮部
1936年2月,賀龍、任弼時等人率領紅二、六軍團到達畢節地區,建立了根據地,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由於100多個團的強敵“圍剿”,軍委分會決定到安順地區另建根據地,紅軍於2月27日撤出畢節進入烏蒙山區。昭通的彝良和鎮雄一帶是烏蒙山脈的北部山系,山高坡陡,河溪縱橫、氣候多變、道路崎嶇、人煙稀少,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之說。這一區域多為苗、彝、漢等民族雜居,地瘠民貧,在封建土司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下,人民過著苦日子。
3月份,烏蒙山區雖已入春,但高寒山區的氣候仍然嚴寒,雨雪交加,路爛泥滑,特別是冷浸溝這一段最為險惡,穿著單薄衣衫的紅軍指戰員,在凜冽寒風的侵襲下艱難前行。賀龍的腳板上裂開了一寸多長的大口子,冒著血珠。原計劃從赫章直去安順,但因路上有敵人阻攔,便決定往敵人防守薄弱的彝良進軍。
在向彝良奎香進軍的途中,賀龍把馬讓給傷病員騎,又不忍坐擔架,拄著柺棍一步一跛地硬挺著在山中的羊腸小道上行走。休息時他在腳板上抹些桐油,放到火上烤,直到把傷口的皮肉烤焦不再流血為止,痛得他咬住嘴唇,大汗淋漓,臉色蒼白。後來沒油了,仍堅持在火上烤。賀龍在強忍著傷痛行軍的同時,也不停地思考如何適應千變萬化的形勢,如何擺脫強敵使部隊絕地逢生。
此時任弼時也患肺病,行走艱難。賀龍很著急,把衛生部長、醫生護士找來,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要照顧好任政委啊!你們該曉得,要不是任政委帶著六軍團、帶著電臺衝破敵人封鎖和我們會合,想想嘛,我們就是離了群的孤雁啊,大家一定要照顧好任政委。”由於任弼時身體太虛弱,騎馬困難,賀龍動員他躺擔架,他怕影響戰士體力,堅決不同意。賀龍又動員蕭克、關嚮應、王震和二軍團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前來勸說,任弼時才同意了。雙腳流著血的賀龍,拄著柺棍跟在擔架旁,講笑話逗樂。
“任政委,蔣介石總是跟紅軍過不去,他們想吃掉一、四方面軍沒有得逞,又想把我們紅二、六軍團一鍋端,把嫡系、雜牌、煙槍兵都調集起來,二十萬眾圍著我們,拼命跟著我們屁股後面追,加上天公不作美,雪壓霜欺,我們算遇到了長征以來最艱難的時期。”賀龍笑說。
“是啊,賀鬍子說得不錯,我們是遇到了長征以來的艱難時刻。但蔣介石想一口吞掉我們辦不到,因為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為人民大眾鬧翻身求解放的,我們有人民這個堅強後盾,不但要克服這個暫時的困難,而且還要準備戰勝更大的艱難。”任弼時說。
“任政委說得很對,我們不但要克服眼前的困難,而且還要準備戰勝更大的艱難。”賀龍堅定地說,“敵人圍追堵截,像是在周圍‘保衛’我們的安全,但是我們不需要他們的‘保衛’,總要甩掉這個包袱才輕鬆。上年他就想吃掉紅一、四方面軍,沒有得逞;這次又想吃掉我們,是算盤打錯嘍。”賀龍的幽默風趣,惹得周圍的指戰員們大笑。
領導的樂觀情緒,既減輕了傷員的疼痛,又鼓舞了指戰員們計程車氣。
3月6日紅二軍團從可樂經公雞寨、以則河、法衝、色甫、毛慄寨等地,透過響水溝險道,進入寸田、坪地、松林、碗廠一帶。總指揮部及相應機構進入寸田村後在彝族寨子短暫休息,簡陋的草房佈於山林之中。賀龍、任弼時叫部下去探望山民,多數已逃離一空,剩下幾位老人,被請到賀、任身旁。見紅軍和藹可親、與反動派宣傳的“匪”完全兩樣,山民們打消了顧慮與首長聊起來。賀龍問了些情況,知道生活在這裡的彝民十分貧窮,於是向他們宣傳了黨的民族政策和紅軍的宗旨,要他們去把躲藏的群眾叫回來。
總指揮部兼紅二軍團指揮部與賀龍、任弼時、關嚮應、李達駐寸田楊竹銘家,楊竹銘是一位在外地任縣長的開明彝族地主。賀龍住在宅院內一碉樓裡,安裝了臨時電話進行聯絡指揮。政治部、參謀部、供給部、衛生部等軍團機關與各師部分別駐在楊姓彝族人家的宅院,團、營、連及部分指戰員分別駐在老百姓家,多數人在野外宿營。賀龍、任弼時得知寸田、奎香一帶是彝、苗、漢雜居地區,強調部下必須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即使是彝族富戶也要講政策,紅軍進駐不能動用他們的財產,更不許損壞。紅軍的紀律感動了他們,富戶向紅軍獻出了不少糧食和錢財。
紅軍離開寸田之前,軍民舉行了聯歡晚會。村民們唱著彝族歌曲,跳起彝族舞蹈,共同慶祝紅軍在以則河戰鬥的勝利,感謝紅軍到寸田、奎香解救勞苦百姓,直到深夜,仍不願離去。
(作者張仁俠 主要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彝良縣歷史(第一卷)》)
終審:胡嬌
責編:龐玉珍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