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回到古代生活,你會選擇哪一個朝代,有人這麼問過小編,而小編的回答是,一個都不選,因為古代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除了可以“三妻四妾”這個小福利,是很難與現代生活相比的,所以小編是不可能因小失大。
就算古代可以三妻四妾,但也是需要資本的,也就是俗稱的錢,所以沒本事的人,在哪裡都一樣的沒本事。而且古代戰爭頻繁,作為平民百姓朝不息保的情況,並非現在用嘴說說這麼輕鬆的。因此真要小編選一個去處,我可能會去西漢,但不會去漢武帝執政的時候,都說漢武帝文治武功,其實不然,各有各的看法。
西漢時期發動的戰爭次數,在統一皇朝中比較少,且國內戰亂較少,但如果在漢武帝時期,這就不一定,雖對內沒什麼戰爭,但對外卻窮兵黷武,而國家需要維持龐大的軍備,誰都有可能被徵兵。而自古戰場血戰,又有有幾人能回,雖然文學說法有誇大之嫌,但也指出重點,馬革裹屍是常有的事。
看任何事情都有客觀性和主觀性,歷史也不例外,近代歷史學家,也說過看待歷史,可以分為歷史意見和時代意見,當然都是大致一個意思。後世人,也就是現代人,不管對歷史如何評價,都會有一定的主觀性的,且隨著閱歷的增長,思維的變化,對待歷史的評價,每時每刻都會有所改變。
就比如一年前,你還在痛批曾國藩,一年後可能就會把他吹捧起來,又比如很有名的秦始皇,他可以是千古一帝,也可以是“暴君”,但不變的是曾國藩依舊是曾國藩,秦始皇還是秦始皇,改變的只有現代人的態度。
要說功勞,漢武帝確實不少,在位期間實行察舉制加強中央集權,後頒佈“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了諸侯勢力,鞏固了國家統一,鑄幣權收歸中央,也就是五銖錢制度,打通西域之路,與西域形成貿易關係,擊破匈奴勢力,確保了邊境的安全。
漢武帝中後期,也更為激進,窮兵黷武出征南越等國家,雖然為國家開疆擴土,但老百姓日子並不好過。且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之一道雖對當時政權,是利大於弊,但對文化程序來說,是弊大於利的,相比春秋戰國時期,確實如此。
漢武帝晚年,疑心深重殺害了太子,且為求長生不老,又殘害大臣,最終發生了巫蠱之禍,各種事件不單讓空虛的國庫更甚,同時也傷了西漢皇朝的根基,在人心分裂的情況下,西漢由此走向衰落,這大致便是漢武帝的一生,我們分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漢武帝,便會發現不一樣的事情。
用客觀的看法,古代人都愛名望,漢武帝作為皇帝也不例外,並且自己有才能,如果作出許多功績,是不是有利於名垂千史,因為時代的侷限性,漢武帝不可能想到千年以後的事情,至多隻會想到一百幾十年後的事情。而後世人的評價,也不適合當時的年代。
就像漢武帝,只想到在國家的承受極限下,徵兵買馬開疆擴土,卻不會想到普通百姓,在連年的徵兵下,因家裡的勞動力缺失,因各種賦稅加重,收入減少的情況,導致發生許多家破人亡的事情,而如果你是當時的老百姓,你說他是對還是錯了?
而小編猜測,漢武帝年老時,可能悟到了,不管如何高功偉績,或名垂青史,都不如長生不老來得實在,因此誤入歧途,導致勞民傷財,後來醒悟過來,就發《罪己詔》,這就是帶一定主觀性的後世人看法,也就是現代人評價。
因此也有人說,漢武帝功在千秋,卻罪在當代,大家認為小編,說的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