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影響深遠,雖然三年後簽訂了停戰協議,但70多年過去了,問題並沒有解決。而對於戰爭的起因和評價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隨著蘇聯解體及部分檔案的公開,一些真相浮出了水面。
戰爭爆發前一年發生的相關關鍵事件
先請看當時在中蘇美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來龍去脈。
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動身訪問蘇聯,主要目的是簽訂中蘇新條約。因為事先有過充分溝通,毛澤東對拿回中長鐵路和旅大港信心滿滿,用他的話說是條約要“既好看又好吃”。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剛到蘇聯第一天會談就直奔主題,討論簽訂新條約的事,但斯大林突然丟擲雅爾塔協定作為理由給頂了回去,然後就一直把毛澤東涼在一邊。
斯大林向毛澤東解釋說:1945年的那個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舊條約是根據蘇、美、英三國締結的《雅爾塔協定》簽訂的,而蘇聯正是透過《雅爾塔協定》才在遠東得到了千島群島、南庫頁島和中長鐵路旅順口以及蒙古這個戰略屏障等。
如果改動經過美國和英國同意的中蘇條約,“哪怕改動一款,都可能給美國和英國提出修改條約中的涉及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等條款的問題提供法律上的藉口”。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後,蘇聯才“決定暫不改動這項條約的任何條款”。
對此變故,毛澤東感到非常意外和失望。但很快他就又列出了包括條約的一系列專案,要求與斯大林舉行第二次會談。12月24日,第二次會談如期舉行。但這次斯大林對條約根本就不予理睬。毛澤東感到非常惱火,公開向蘇方表示不滿大發牢騷,並表示要提前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