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八路軍一般要用一個團,或者一個營打日軍一個小隊,大約是500:50 也就是八路軍10人打日軍1人。但這也要分對方是什麼種類的日軍。
日本兵的概念非常籠統,有精銳部隊、普通部隊、也有其他質量較差的部隊與武裝人員。不同的日軍戰鬥力完全不一樣,確實有的日本兵能以一當十,也有的部隊十個頂一個;有的驍勇兇狠;有的就是憨B;
比如關東軍絕對是日軍精銳部隊,在1943年之前和之後的戰鬥水平完全是兩碼事,原因很複雜,這裡不再多說。
今天說的武島騎兵中隊屬於關東軍戰鬥序列,是日軍精銳中的頂級水平。
關於武島騎兵中隊全是精英之說,白草窪戰鬥唯一生還的日軍老兵這樣說:騎兵是一戰中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武島騎兵中隊士兵都是在一戰時入伍,官兵的戰鬥素養都非常高,而且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都是貴族。
武島中隊參加過918事變、江橋戰役、熱河戰役還參與圍剿抗聯等等戰役;參加過南京大屠殺。
這時騎兵陸續被其他兵種取代,武島中隊從130餘人的滿編部隊縮減到78人(到白草窪戰鬥被全殲前)沒繼續補充兵源。
但活下來的肯定都是久經戰陣的精英,幾乎全部都是晉升到准尉的老兵。
武島騎兵中隊在由北至南的大半個中國版圖上,歷經百餘場戰鬥從未失手,是日軍公認的“常勝軍”,是日軍旗幟一般的偶像部隊。
中隊長武島須田,是貴族,出身於武士世家,軍銜為準尉特務曹長(相當於連級高階士官)。
他“屢立戰功”,軍齡長達30年,地位相當高,佐一級軍官見到他,接受完他的敬禮之後,會鞠躬還禮。
再來看八路軍方面。1938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冀東大暴動,10餘萬人直接編入冀東抗日聯軍的戰鬥序列。
八路軍第4縱隊數千人挺進冀東,協助抗日聯軍作戰,攻克近十座縣城……
但由於抗日聯軍西撤失誤,加上管理不善、導致10萬抗日聯軍分崩離析,後來恢復到不足一萬(包括無武裝的民兵)。
儘管如此,能留下來的人非等閒之輩,都是驍勇善戰的老戰士。
包森部隊西撤時,因為他指揮能力強悍,被留下來繼續戰鬥。
八路軍的指揮官包森,29歲,曾參加陝甘寧游擊隊,後來成為西安地下黨,然後到抗日軍政大學培訓。
一開始,包森手下只有200多人,但由於在戰鬥中太亮眼,不久就發展到了1000餘人,還開闢了天津的盤山根據地。
1940年,遭遇武島騎兵中隊時包森才正式參軍3年。
包森僅以四個連的兵力大戰鬼子一箇中隊(前面說過一般八路軍用一個營500人打日本50人的小隊);而且主動迎敵,成建制地全殲敵軍——而且是堪稱精銳中精銳的日軍王牌部隊。
震驚了整個戰區,成為抗戰中中國軍隊打得最為經典的戰鬥之一。
雙方主官都是頂尖軍事人才,硬是把一場伏擊戰,打成了對攻遭遇戰。
戰鬥幾經反轉,險象環生,非常像古代宇文泰和高歡的那場傳奇的邙山大戰。
但是絕代雙雄宇文泰和高歡最終誰也沒吃掉誰,而包森卻把武島滅得連渣都不剩,八路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40年7月27日,包森將軍剛開闢出盤山根據地,他派出兩名偵查員混進縣城偵察敵情——楊澤帶著14歲的高大章扮成爺孫倆潛入縣城……順利完成任務後,爺倆連夜返回,根據地較遠,爺孫倆一直在趕路。
第二天一大早,爺孫倆突然看見一隊日本騎兵,正向盤山根據地方向進發,想跑回去送信是來不及了,他們只好一路尾隨。
日軍騎兵半路上闖進石佛村,吃早飯,稍事休息,順便有抓了老鄉給他們飲馬。
楊澤、高大章爺倆玩了命地往回跑,把重大敵情報告給包森司令。
無巧不成書,正趕上第12團參謀長歐陽波平帶了兩個連,護送200多名幹部來盤山。
時任軍分割槽副司令員的包森、參謀長曾克林率部前來接應,部隊暫時駐紮在一個村子裡,這裡離盤山根據地很近了,高大章來報告有敵情時,才早上5點,戰士們正在村外吃早飯。
聽說鬼子騎兵進犯盤山,又正好有足夠的兵力,而且大部分是能打硬仗的主力,包森將軍決定主動迎敵,消滅這股騎兵。
據小偵查員高大章回憶(今天還健在),包森一拳砸在桌上說:“打個兔崽子”。
部隊集合,全體急行軍,奔向白草窪。
包森想用四個連,對陣日軍一箇中隊並不是衝動,他知道鬼子騎兵要進入盤山掃蕩,只能走石海白草窪,那裡是南北走向的山溝,屬於兩山夾一溝地形,非常適合打伏擊。
而且溝內巨石密佈,山洞眾多,道路崎嶇,馬匹奔跑不起來。
不過包森此時完全不知道對方日軍騎兵的身份,所以一開始低估了對手的水平。
根據參加過這場戰鬥的老兵回憶:當時臨近的薊縣也有日軍騎兵,不過那些人大部分是偽蒙古聯盟過來的偽蒙騎兵,戰鬥力一般,為虛張聲勢,他們行動時都穿日軍軍裝。
在地利優勢下,四個連足以消滅他們。戰鬥打響之後才發現,八路軍碰上的是戰鬥力極強的鬼子頂級精銳。
武島騎兵中隊駐紮在大稻地村距離盤山有一百多里——是偽滿洲國和華北日軍控制區的交界處,所以誰也想不到他們會來盤山根據地掃蕩。
。
白草窪戰鬥對雙方都是意外,而且有諸多巧合。
如果不是楊澤、高大章爺倆意外地發現騎兵,絕對不會運用伏擊的辦法應戰——騎兵悄然進攻,一個照面下來,根本來不及佈置伏擊。
如果不是這爺倆點清人數,如果不是恰好護送幹部的部隊在附近匯合,包森將軍臨時調兵也會貽誤戰機。
而如果沒有白草窪這一特殊地形,壓制了騎兵速度,裝備落後的八路軍也沒辦法伏擊。
另一方面說:如果知道是關東軍裡的騎兵精銳進犯,八路軍武器處於絕對劣勢,在根據地沒有時間組織援兵的情況下,八路軍很可能也不會貿然行動。
論資歷,武島須田要比包森豐富得多——良好教育加上30年軍齡的常勝軍頭領,對戰抗大短期學習,參軍3年的29歲包森;
論形勢,冀東有數萬日軍,八路軍主力不足4000,存在質與量上的差距……
那麼這次戰鬥究竟如何?
包森和曾克林緊急商定的作戰計劃,詳細配置兵力。
一、 曾克林指揮總共不到兩個連的兵力設伏於百草窪西山坡——1總隊一個連170餘人;3支隊特務連的兩個排100餘人。
二、負責護送任務的12團參謀長歐陽波平、1營長楊作霖率正好是兩個連的兵力佔領白草窪東山——12團2連、3連、通訊排共380餘人。
三、包森親率特務連一個排、12團的一個排、司令部一個警衛班、一個通訊班,配兩挺輕機槍佔領白草窪北山,截斷武島中隊後路——人數總共不到一個連(大致不到80人),但戰鬥力較強。
四、隨營的學校幹部,團直屬隊、沒有長槍甚至很多人連槍都沒有,負責建立包紮所,組織群眾運送傷員、做飯。
八路軍此次伏兵總數正好是四個連,大致700多人(八路軍建制和當時實際情況如此,軍迷們別費事按什麼百科計算了)。
伏擊計劃是:等這78名鬼子騎兵進入伏擊圈後,由包森北山部隊率先從背後突襲,之後再轉攻為守,截斷退路。
等戰鬥打響之後,歐陽波平、楊作霖的東山部隊,分兵堵住另一出口,形成合圍。
最後,後東山,西山主攻部隊兩面夾擊,力求全殲日軍騎兵。
作戰方案很完美,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
一場伏擊戰活生生讓日軍變成了一場硬碰硬的遭遇戰!
1940年7月28日上午6點左右,八路軍兵分三路抵達白草窪預定位置,半個小時後日軍騎兵進入伏擊圈。
武島騎兵中隊老兵都久經沙場,他們發現白草窪特別適合設伏。
於是,先派出一名尖兵進溝偵察,這名老鬼子發現了兩名埋伏在西山上的戰士,馬上開槍——兩名戰士不幸中彈犧牲。
騎兵中隊的鬼子都非常厲害,騎在馬背上端持“小馬槍”,兩三百米的距離幾乎能槍槍命中目標(這是包森的1團指導員李梅溪說的)。
這裡插一句:之前我有篇文章說過八路軍為什麼拼刺刀——不是子彈打光了,而是因為武器太差,一般在150米左右才能命中目標,大多數情況下兩軍距離小於150米,在敵人換彈間隙,衝到鬼子眼前,搏命拼殺!
論射程,射速,八路軍的武器和日軍武器間有巨大的差距。
日軍200—300米可以射擊,而這時八路軍子彈根本夠不到他們。
發現白草窪西山有埋伏,武島須田立刻意識到:東山和北山上很可能也有八路軍!
不過百戰百勝的“常勝軍”——精英騎兵的驕傲讓他們根本不考慮退卻。
指揮官武島須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他只派了一名騎兵回城搬救兵,率領騎兵中隊避開北山,直接向西山發起猛攻。
武島須田的厲害在於他迅速觀察地形,做出了正確判斷,打了八路軍一個措手不及!
據包森特務連李梅溪回憶:“鬼子尖兵發現有埋伏後,還沒等咱們做出反應,大隊鬼子騎兵就突然撲向西山——後來仔細分析起來,鬼子的這一招很是高明。
兩山夾一溝的白草窪,東山和西山之間的距離較遠,鬼子集中撲向西山,就避開其他兩面——東山和北山的火力範圍。
西山坡度較緩,鬼子騎兵可以直接打馬上山。”
武島須田劍走偏鋒,明明中了埋伏,竟然能迅速從八路軍射程和地形找出 “致勝”辦法,戰局迅速出現變化。
“鬼子騎兵端起端持‘小馬槍’,在兩三百米外就開始射擊。
西山上1總隊1連的兩個班最靠前,他們衝下山,想集中扔手榴彈,但還沒衝到投彈距離……二十多名戰士全部倒在鬼子騎兵槍下。”
日軍的快馬突襲戰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八路軍本來埋伏好了,沒想到第一聲槍響便落入被動。
形勢立刻危急起來——日軍一旦佔領西山,就攻破了伏擊圈,八路軍將與機動性極強的精銳騎兵形成兩軍對壘之勢。
到時候八路軍想撤出戰鬥都會變得很困難,就目前戰力而言,八路軍極有可能會被反噬。
幸好西山上的曾克林將軍見過大風浪,面對戰局突變,他保持了足夠的冷靜。
曾克林命令身邊一個排的戰士準備手榴彈,一聲令下:同時拉弦,朝著迫近山頂的鬼子騎兵,集中一點扔了出去。
“轟,轟,轟,轟……”,三十來顆手榴彈飛向一處,幾乎同時炸響,巨大的爆炸火焰,迫使最近的十幾個鬼子勒馬躲避。
緊跟在後面奔跑的馬,向上急停,無法繼續衝鋒,突然頂在一起,有的馬開始轉身往後跑,前邊的十幾個鬼子騎兵也往下跑,然後更後邊的日軍騎兵只好也退了下去。
曾克林急中生智,暫時逼退日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來調整戰術。
曾克林敏銳的注意到日軍支援火力較弱——騎兵兩翼只有兩挺輕機槍掩護,他親自指揮槍法較好戰士沉著應戰:機槍手在幾名神槍手的配合下,有效的壓制了日軍機槍火力。
包森將軍的特務連戰士,很多都是來自“鐵道南”的神槍手。
“鐵道南”是現在唐山市南部——大致是樂亭、灤縣、灤南地區,一條連線關內外的鐵路線從北面穿過,於是被稱為“鐵道南”地區。
這裡盛產大白菜,這可是在冬天北方唯一能吃到的綠色蔬菜,因能窖藏,因此身價很高。
鐵道南的白菜靠近鐵路,能賣到更遠的地方,因此當地百姓相對富裕一些。
同時,這裡是扼守關內的咽喉要地,常年匪盜猖獗,兵禍不斷,所以“鐵道南”老百姓幾乎家家養槍。
冀東大暴動時“鐵道南”10萬百姓奮起抗戰——都是拿著自己的槍參戰,很多好槍比如“英七七”、“馬四環”比八路軍正規軍的裝備還要好,而且參軍之前,很多人都練就了一手好槍法。
“鐵道南”八路槍法精湛的名頭很響,偽軍只要聽見樂亭口音就哆嗦,(電影《風聲》裡張涵予和周迅對暗號用的就是樂亭口音,)據點裡的偽軍如果聽見對面八路是樂亭音,嚇得都不敢從射擊孔冒頭——因為操著這種口音的八路軍能把子彈打進射擊孔。
包森將軍的特務連裡的“鐵道南”神槍手,在白草窪戰鬥中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日軍騎兵第二次衝鋒時,八路軍機槍手和神槍手配合壓制住了日軍機槍; “鐵道南”八路的槍法讓日軍感到渾身顫抖。
作為關東軍精銳的武島中隊騎射本領高超。
再怎麼高超,在顛簸的馬背上也不如陣地上的神槍手打得準,日軍騎兵很快落了下風。
衝上來的日軍騎兵不斷落馬,一下子死傷十多人,第二次衝鋒跑到了半山腰便被壓了回去。
武島須田知道碰上了硬茬,突襲戰術失敗,他當即調整戰術——放棄進攻,想直接靠速度衝出山溝。
武島須田再次突然進攻西山另一側山坡,西山八路軍一度再次陷入緊張狀態。
包森發現西山這一側戰士完全能頂住騎兵的瘋狂,因此沒有下令東山和北山部隊支援,包圍圈的隊形始終沒變化。
武島須田三次突襲不成,想從進來時的山口原路撤退,包森在北山已經等候多時了。
北山上特務連裡有一個排的神槍手戰士(滿編30人),終於開始放大招了,面對日軍精銳騎兵,神槍手還以顏色。連續重創日軍兇悍的衝鋒,武島須田又付出了二十多人的死傷代價,回到原點。
武島須田如夢方醒——這次遭遇到了八路軍的主力!
這時武島騎兵已經傷亡近半,武島須田的臨場指揮反應相當的快——他認為突圍只能徒增傷亡,於是下令騎兵下馬,原地死守,等待援軍。
根據參戰的老八路回憶,“鬼子停止突圍後,留下了幾個人繼續佯攻,其餘人馬上撤到南邊,迅速開始修工事,把馬匹放到了後邊,等我們發現鬼子要死守待援時,鬼子已經用石頭修好阻擊工事了。”
此時,八路軍並無援軍可派——這場虎口拔牙的戰鬥必須速戰速決。
經過前幾輪激戰,八路軍傷亡很大,包森還要分兵力去對付隨時可能出現的日軍援兵,只留下了不到兩個連的人。
包森將軍必須發起圍殲戰,一舉戰勝頑抗的日軍。
機槍子彈基本打光了,圍殲戰鬥將沒有火力支援,要命的是步槍的彈藥也已所剩不多。
這就是從紅軍開始的,一直到朝鮮戰爭中始終困擾中國軍隊的“火力恐懼症”根源所在!
包森將軍為了儘快結束戰鬥,他快速重新配置兵力,他命令集中彈藥,他從特務連裡選出槍法最好的戰士,組成神槍手小分隊;將12團的兩個連戰士分成四個突擊隊。
圍殲戰戰術是:以神槍手精準射擊為掩護,突擊隊發起連續衝鋒,投擲手榴彈。
包森準備拼死一搏——在沒有機槍掩護,彈藥奇缺的情況下,用不到兩個連的兵力消滅近四十名兇悍的精銳日軍。
前面說過雙方的戰損比大約10:1——現在包森剩下300多人,想滅了40個精銳日軍,後半段的戰鬥慘烈艱苦的程度可想而知。
14歲的小偵查員高大章回憶說:打到最後,八路軍的手榴彈還算夠用,但盤山根據地使用的手榴彈質量很差,大部分都是用罐頭瓶裝黑火藥做的,連“邊區造”的那種鑄鐵手榴彈都不如。
“鐵道南”神槍手分隊再次挑起大梁,他們憑藉精湛的槍法,以單發射擊硬是壓制住了日軍機槍手,讓他根本抬不起頭來。
在神槍手的掩護下,突擊隊發起了死亡衝鋒,抱著“罐頭瓶”手榴彈連續撲向日軍。
一批戰士倒下了,下一批戰士繼續衝,如此悍不畏死的衝鋒,手榴彈不停地飛向鬼子兵頭頂,大部分突擊隊員倒在衝鋒的路上,那些扔出手榴彈的戰士,基本也都沒能活著撤回來……
寫到這裡,鼻子都酸了,致敬突擊隊英雄!致敬“鐵道南”神槍手!致敬包森將軍!
打遍了大半個中國的武島騎兵中隊,從沒見過如此輪番拼命衝鋒的部隊,從沒遇見過如此怪異的神槍手配手榴彈的戰術。
戰鬥從太陽昇起打到太陽落山,有的鬼子死在“鐵道南”神槍之下,有的死在了“罐頭瓶”手榴彈的硝煙裡。
武島須田也被一槍斃命。
這時,武島中隊的日軍騎兵只剩下了十餘人,有十人鑽進山洞拼死頑抗,剩下幾個被壓制在了石頭後面。
日軍增援部隊馬上就要趕到了。
此時,12團1營的突擊隊也已傷亡殆盡,但是活著的人全部都殺紅了眼……
戰士們血戰到底,就算同歸於盡也要全殲武島騎兵中隊!
最後,負責掩護的神槍手分隊,子彈幾乎也要打光了。
這時,一名戰士把滿滿一籃子的手榴彈扔進了山洞裡,山洞裡一聲轟然巨響,最後十來名日軍終於灰飛煙滅。
躲在石頭後面的日軍眼看著等不到援兵,眼看著戰友不斷的爆炸聲中倒在血泊裡,最後剩下的兩名傷兵選擇自殺。
白草窪結束時,已經晚上9點多。在日軍增援部隊趕到之前,八路軍付出了慘重代價,最終全殲了關東軍頂級精銳的武島騎兵中隊。
此戰,武島騎兵中隊78名精銳高階士官級老兵,除被派回去送信的那名日軍,以及一名受重傷昏迷——因天黑被以為是死了的日軍塚越正男(後面說他),包括中隊長武島須田在內的76名日軍全部被消滅。
戰鬥歷時14個小時,武島騎兵中隊最後陷入絕境,無一人投降,這支精銳鬼子之兇悍可見一斑。
被日軍奉為偶像的武島騎兵中隊,在白草窪一戰被成建制團滅,給華北日軍造成了極大震撼。
日軍增援部隊,收完屍就撤出了戰場,根本不敢追擊報復,而此後半年多的時間日軍都沒敢再進犯盤山根據地。
白草窪戰鬥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日軍對包森將軍的威名又害怕又敬重——1942年2月17日包森將軍在遵化野虎山不幸戰死沙場,日軍報紙以 “包森司令長官戰死”為題作了極為尊重的正面報道。
包森將軍戰死沙場,駐遵化的一支關東軍精銳騎兵部隊曾集體列隊,為包森將軍舉行過一次軍禮式的悼念儀式。
1991年5月,那個僥倖生還的日軍老兵塚越正男,來到盤山烈士包森將軍墓前叩拜,他親筆題寫輓聯:驚弓之鳥,漏網之魚;不死之人,拜謁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