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何雷
70年前,當侵朝美軍把戰火燒向我國東北邊境、並侵佔我國領土臺灣的時候,面對強敵的侵略和戰爭威脅,中國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同美國進行戰爭較量,這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黨中央和毛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爭奇蹟。70年後的今天,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重溫抗美援朝戰爭戰略決策的精髓要義,從中汲取戰略意志、戰略智慧和精神力量,對於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緊密結合
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是戰略上藐視敵人和戰術上重視敵人辯證統一的科學體現,是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緊密結合的光輝典範。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我還是那句老話,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並欲將戰爭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時候,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面對世界上最強大、武器裝備最現代化並擁有原子彈的美軍,我們敢不敢出兵、能不能應戰?這是擺在黨中央和毛主席面前異常艱難的重大戰略抉擇問題。胡喬木同志曾回憶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是毛主席很難下決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
面對極端困難複雜的形勢,面對敵我實力對比的懸殊,黨中央和毛主席全面分析戰爭雙方的優劣條件,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超常的戰略魄力,及時果斷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黨中央和毛主席分析認為,美國雖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但其侵略行徑及於五大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在政治上是孤立的,本質是虛弱的,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美國內部爭吵,與其同盟者也不一致,在軍事上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弱點。對於戰爭,中國人民是不怕的,新中國雖弱,但也有有利條件:我們有進行了二十多年武裝鬥爭經驗的黨和軍隊,我軍佔有數量上的優勢,具有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豐富經驗。因此,我們儘管面臨重大困難,但也有打的條件,是有條件與美國在朝鮮打一仗的。貌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完全有理由在戰略上藐視它、最後戰勝它。
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是非常審慎、非常講究鬥爭藝術和方法的。突出表現在,立足於最困難的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對出兵參戰的戰略目標和戰爭發展作出三種設想和相應準備:一是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軍,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二是迫使美國知難而退,透過談判解決問題;三是美國對中國宣戰,使用其空軍轟炸我國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我國沿海地帶,並支援國民黨軍或蔣美聯軍進攻大陸。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期望是,以實現第二種設想為基點,力爭第一種設想,力避第三種設想,據此作了周密部署。同時,為了保持政治上的主動,不僅事先向美國發出警告,而且決定用志願軍名義參戰,不以國家名義參戰,避免對美國或其他國家宣戰,並選擇在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瘋狂推進時才出兵參戰,等等。實踐證明,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膽略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產物,是非常英明正確的。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我們必須賡續傳承的寶貴財富。當前,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迫切需要發揚抗美援朝戰爭不畏強敵、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的精神,堅定鬥爭意志,激揚鬥爭精神,強化底線思維,講求鬥爭藝術,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
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相得益彰
對於可能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黨中央和毛主席是有信心、有底氣的。毛主席多次指出:我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願軍出國,勝利是有把握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們完全勝利!
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是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的根本保證。正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對黨中央和毛主席戰略決策的擁護與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才創造出世所罕見的戰爭奇蹟,才有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麼得來的呢?”“是由於領導的正確”“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
堅持人民戰爭思想,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的堅實基礎。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和政府在全國人民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與組織工作,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鼓舞人民。廣大青年踴躍參軍,成千上萬的民工、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擔任各種戰地勤務,各界人民捐獻了可購買3700架飛機的鉅款,開展了全國規模的慰問志願軍運動,為志願軍提供了所需人力、物力支援和巨大精神鼓舞。毛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時指出:“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
中國人民志願軍勇往直前的高昂士氣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是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的力量源泉。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鋼少氣多”“骨頭比鋼鐵還硬”,以不畏艱險、不屈不撓、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與朝鮮人民軍並肩協同作戰,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地區,實現了朝鮮停戰的戰略預期。習近平主席與美國基辛格博士討論抗美援朝戰爭時,基辛格說:中國軍隊缺乏後勤保障、空中支援,裝備如此之差,居然沒有“打輸”。習主席告訴他:“我們靠的是一種革命的戰鬥精神,我們的戰士是不怕你們的,無論拿什麼武器,都敢與你們較量。”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具有敢於鬥爭的意志和敢於勝利的信心,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強的正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積累的堅實國力,正義戰爭、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中華民族和人民軍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是我們從容應對和戰勝任何風險挑戰、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是我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政治優勢。
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高度統一
黨中央和毛主席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毛主席指出,“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前一種是小仁政,後一種是大仁政”“什麼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
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積極開展國際鬥爭,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現實考慮。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如果整個朝鮮被美國佔領,長期陳兵鴨綠江邊,我國國家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朝鮮戰爭爆發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都把朝鮮半島看成鬥爭的焦點,視為必爭之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認為,“我們對於朝鮮不僅看作兄弟國家問題,不僅看作與我東北相連線而有利害關係問題,而且應該看作重要的國際鬥爭問題”。只有出兵參戰才是積極而正確的決策,才是對我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有利的決策。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通盤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採取敵對政策,在政治上實行孤立,在經濟上實行封鎖,在軍事上實行包圍。毛主席指出,美國“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以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抗美援朝就是不讓美國的如意算盤得逞。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美國再也不敢輕易在軍事上作侵犯中國的嘗試。
為新中國奠定長期和平與發展的堅實基礎,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長遠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對於美國企圖控制整個朝鮮,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美國縱然不過鴨綠江,新中國也將時常在美國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出兵參戰既是抗美援朝,也是保家衛國,爭取使新中國贏得長期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歷史證明,新中國擁有長期的和平建設時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決策和勝利。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善於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奮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打好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法理等各方面的組合拳。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