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戰役中,被稱為“朝鮮凡爾登絞肉機”的上甘嶺戰役是其中最驚心動魄,最令人難忘的一場戰役。
美國軍方堅持“自願遣返”原則,並藉此發動大規模戰役,在美軍接二連三的戰火之下,堅守在上甘嶺的志願軍第15軍與第12軍,不僅頑強的存活下來,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擊退了敵人的攻擊,艱難的守住了上甘嶺。
志願軍第15軍,與第12軍經此一役,名聲大噪,在這其中,成名更早,戰績更加輝煌的當屬第12軍。
第12軍由“瘋子戰將”王近山擔任司令員,主導參加多場戰役,亦將第12軍的前身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打造為解放戰爭中的絕對主力部隊。
在王近山之後,接任第12軍的軍長,副軍長,師長,更是依次成為了中將,少將,以及上將。
王近山
戰功卓越的開國中將——曾紹山
1929年6月,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與其他5位青年一起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時,曾紹山還是一個半大的孩子。
因為家庭貧困,曾紹山不得不早早的輟學在家,放牛,耕種,減輕父母的壓力,舊社會的貧困就像是一個重重的脊樑壓在年少的曾紹山身上,不滿與抱怨在這個年僅15歲的少年身上蔓延。
恰巧此時,農民運動的風潮於河南省商城縣(今屬安徽省金寨縣)興起,“參加革命”也就悄悄在曾紹山的心頭留下了痕跡。
之後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立夏節起義,以及臨時革命政權的成立,革命就像是混沌生活中的一抹光亮,給予了曾紹山一點盼頭。
在參加革命與在家放牛之間,曾紹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自此,曾紹山的革命生涯正式開啟。
15歲的孩子,還處在一個混沌懵懂的階段,憑著一腔熱情參了軍,當然仗也不是那麼容易打的。
最開始的時候,曾紹山被分配到紅三十二師九十七團做一個普通的勤務兵,後來被轉調到師部做傳令兵,同年被秘密吸收成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
這樣“平穩”的日子沒有呆太久,很快,曾紹山開始了風雨艱難的長征之路。許是後來他的意志都是在長征中被磨礪出來的。
1935年5月,作為偵查參謀的曾紹山必須帶領偵查人員打頭陣,糧食的匱乏,天氣的摧殘,曾紹山甚至一度雙腿紅腫潰爛,完全無法行走,最終僅憑著毅力支撐才得以繼續堅持下去。
曾紹山
經歷長征之後的曾紹山成長了許多,毅力與堅持在曾紹山身上留下了痕跡,觀察與發現,細心與思考更是為曾紹山之後的抗戰生涯做了很好的保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曾紹山積極投身到戰鬥中,英勇果敢,堅決戰鬥,取得重大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司令員,主持,領導部下戰鬥,將敵人一一擊潰。
在此期間,曾紹山曾經一度與“戰將瘋子”王近山齊名。
1950年,曾紹山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軍長,正式的開始與第十二軍有了關聯。
被受命擔任第十二軍軍長,抵達朝鮮戰場之後,先後於朝鮮戰場,率領部下同美軍交戰不下百次。
赴朝作戰任務完成後,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
從朝鮮回國後,國家主席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人親切接見了這位戰鬥中的“瘋子”,此舉給了曾紹山莫大的鼓勵,在曾紹山的戰鬥生涯金城防禦任務中,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方針一直是他奉為宗旨,堅決貫徹執行的。
自朝鮮回國後,曾紹山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司令員,並於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傳奇剛烈的開國少將——肖永銀
從肖永銀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他的一生就註定是傳奇的。
肖永銀年幼喪母,唯一的父親肖治學在肖永銀13歲時參加革命,在“肅反”擴大化中被錯誤殺害。
由此,肖永銀一躍成為一名孤兒,為了躲避迫害,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因自幼在校期間小有成就,被確認為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員。
本以為,濃墨重彩的軍旅生活即將由此展開,卻在2年後,肖永銀15歲時迎來轉折。
15歲的肖永銀被誣陷,被迫開啟了坐牢勞改的生活,一直到1935年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肖永銀
初期,肖永銀憑著自身聰明以及能吃苦的特性,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就成為紅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三團管號兵的司號長。
彼時,恰逢三十三團在撤退途中遇襲,傷亡慘重,一籌莫展的情況之下,肖永銀毛遂自薦攻略敵人,初次展現自己的領導作戰之能。
透過這件事,肖永銀初次展露在人前,與許世友有了“一面之緣”,避開了重傷被留下的命運,跟隨大部隊一起過草原,涉雪山。
1937年,是肖永銀最為艱難,亦是最為機遇的一年。
這一年的西路軍戰鬥生涯,歷時5月的戰鬥最後以失敗告終,別無他法的肖永銀與老鄉陳明義一起帶著總指揮徐向前的親筆信,一路歷經艱險,從祁連山到隴東,4個多月的時間,終將信件交付到劉伯承的手中。
徐向前
由此,肖永銀與劉伯承有了初次相識,之後的兩人更是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之中積攢下深厚的戰友情,肖永銀也成為劉伯承手下最得意的一名將領,一直在劉伯承手下戰鬥至新中國成立之時。
1945年10月,肖永銀被劉伯承,鄧小平任命為六縱第十八旅旅長,成為王近山麾下三個主力旅旅長之一。
劉伯承
從此時開始,肖永銀與王近山才正式有了聯絡,之後的作戰,生活一直都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赴朝作戰的指令下達之後,第十二軍全體整軍待發,獨獨身為第十二軍的副軍長的肖永銀沒有接收到指令。
肖永銀得知後,同劉伯承申請作戰,他又再一次同王近山並肩作戰。
從朝鮮回國後,肖永銀被授予“少將”稱號。
2002年,肖永銀因病醫治無效,於85歲高齡逝世。
肖永銀的傳奇一生,履歷豐厚,戰績灼灼,為人正直,待人以誠。
命途多舛的開國上將——李德生
跟曾紹山一樣,李德生同樣出生在河南省,在大別山這個孕育出眾多革命先輩的地方。
同肖永銀一般,李德生同樣於幼年時喪母,1930年加入到中國工農紅軍。
李德生在軍事方面的成就,相較於其他同期的戰將,都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這跟他的機智作戰,眼光獨到有莫大的關聯。
李德生的政治生涯從來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李德生
1935年5月,長征初始,當時作為黨支部書記的李德生由於在一次思想彙報總結中,被葉政委的秘書舉報,導致上級發怒,一氣之下撤銷了李德生的職務,並開除了李德生的黨籍。
本是實事求是的一番言論,卻遭受這樣的懲罰,對於當時的李德生而言,就是最大的打擊。
好在,1936年2月,中共七大之後,李德生的錯誤處罰被撤銷,再一次地加入黨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解放戰爭的接踵而來,李德生積極地投入戰鬥之中,領導作戰,取得多次勝利。
而關於李德生與第十二軍的淵源,還要從解放戰爭說起,1946年李德生任第6縱隊17旅旅長(第十二軍的前身)。
後跟隨王近山一起出發朝鮮,在第十二軍中擔任35師師長。
在上甘嶺戰役中,李德生輔佐軍長,調兵遣將,在王近山的要求之下,前往15軍商討對策,統一指揮,領導戰局。
甚至也有人評論其為“鎖定上甘嶺戰役之人”。
抗美援朝回來的將士大多都受到了加封,李德生直接被授以“少將”稱謂。
自朝鮮回國之後,李德生開始展現出自己在軍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工農生產,外交政策,國務院事務,他李德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李德生對於官職一向看得不重,是否授予多高的職位對其而言,不如打仗來的自在。
李德生更愛的是在戰場上運籌帷幄,保衛國家的安寧,至於其他,於他而言,確實無關緊要。
是以,在進行15軍表彰,弱化李德生作用,12軍戰士頗為不滿之時,李德生卻能無言以對。哪怕在其後對於戰役的回訪論中,李德生也是謙虛地將功勞歸於眾人。
辭去中央副主席的職位之後,李德生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依舊以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為中央持續做貢獻。
1988年,李德生被授予“上將”軍銜,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 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李德生浮沉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喜有悲,有機緣有落魄,作戰的艱辛磨礪了他的品質,亦能在從政中,保持本心,以“正”處事。
身處同一個第十二軍,作戰期間,攜手並進,處理戰事,有勇有謀,是機緣,亦或是巧遇。
新中國的開國將領的勳章,無不是他們血雨拼搏而來,新時代的平等與安寧,都是這些先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