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建材行業一直是大市場小企業的格局,市場盤子大,但是企業集中度很低。雲和AI興起後,這些年不少資本和玩家都在尋求做大的機會,嘗試用平臺化模式給裝修和建材做整合,推出數字化系統產品,比如齊家網、土巴兔等家裝類玩家,以及雲築、採築、快塑網等建材類玩家。
在泛建材的數字化玩法上,主要有兩類玩家,一類是做B2B,連線品牌商、廠家和經銷商,另一類是B2C,連線經銷商、品牌商、裝企和消費者。前者主要解決建材的中游交易痛點,以房企系和工程公司係為主,後者主要解決建材的終端交易痛點,以網際網路資本和裝企資本為主。
2011年入場的網築集團是第一類玩家,最近正式提交了招股書,準備在港股IPO。從招股書來看,網築定位是泛建材的供應鏈平臺,2011年推出泛建材B2B平臺“綠城電商”,2015年推出Saas產品“仟金頂”,而且按照數字化供應鏈交易額口徑,網築的市佔率2020年排在第一,達到25.2%。
泛建材的產業格局本就非常分散,而且數字化玩家也都很強勢,網築靠什麼去突圍?又存在哪些短板?面對泛建材行業數字化的大趨勢,網筑後續的成長性如何?
雙重角色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發展歷史,網築最早其實是一個泛建材銷售服務平臺,到後來推出SaaS產品後才逐漸具備了提供數字化服務的能力。所以,網築本身也在不斷轉型。
從收入增速來看,招股書顯示,網築2020年核心業務收入為9.09億元,同比增長51%;2021H1核心業務收入為5.89億元,同比增長57.9%。
從收入結構來看,根據招股書,網築2021H1主營業務收入中,以品牌企業雲和小微企業云為主的供應鏈SaaS服務收入佔比為20.5%,以泛建材銷售、售後以及其他增值服務為主的供應鏈服務,收入則佔到了79.5%。
2020年疫情刺激了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品牌企業和小微經銷商都在上雲,這是網築營收增長的外部客觀利好因素,而另外一層增長驅動力,則來自於網築既做品牌專業經銷商,又做軟體服務商的雙重角色定位。
招股書顯示,網築合作的品牌企業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規模分別是133家、267家、323家和351家;同時期,網築向品牌企業提供的建築專案銷售線索分別為325個、360個、459個和327個。
作為品牌企業的專業經銷商,網築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依據相互提供的銷售機會,能夠從工程公司處獲得建材銷售和系列售後、附加服務收入。作為品牌企業的軟體服務商,網築又能夠在提供數字智慧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從中獲得品牌企業和經銷商的交易分成及相關訂閱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網築的股東綠城中國也為其貢獻了很大收入。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來自綠城中國以及子公司的收入分別是2.05億、3.58億、2.05億,佔比分別為34.1%、39.4%、34.9%,比重很高。
苦生意和好生意
收入增速高,各項合作資料都不錯,網築賺錢嗎?根據招股書,網築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淨利率分別是1.4%、1.7%、4.4%。而毛利率則分別是28.7%、25.7%和27.7%。
雖然綜合利潤率在逐步改善,但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而不到30%的毛利率對一個做了十年建材生意的企業來說也不算優秀。核心原因在於網築的兩大業務,一個是苦生意,一個是好生意,且苦生意現在是主導。
先從毛利率資料來看,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H1供應鏈服務的毛利率分別是12.5%和10.3%,而供應鏈SaaS服務的毛利率分別是94.3%和95.3%。
可見兩項業務的毛利能力差距非常大,因為供應鏈業務本身就是工程類業務,整個交付和售後過程都很重,加上網築還是經銷商,自然很難有比較高的利潤率。但是供應鏈SaaS業務不一樣,網築的角色就相當於阿里京東,以佣金提點的模式去賺錢,只要有交易,就有收入,相對就容易很多。
再從銷售成本方面來看,由於技術進步和品牌效應,網築的供應鏈SaaS業務的銷售成本一直在穩步下降,而且收入能力在上升,所以毛利不斷走高,但是供應鏈業務不可能如此最佳化,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銷售成本必然同步增長,而毛利率持續下滑則說明成本反而上去了。
一邊是苦生意累生意,但網築還得上心,因為營收的主要驅動目前還要靠供應鏈業務,而非常誘人的供應鏈SaaS服務轉型,則是網築未來的戰略性剛需業務,必須要持續投入,甚至逐步傾斜。
進化的代價
供應鏈SaaS服務業務的高速增長讓網築堅定了泛建材數字化服務商的定位,但是對網築而言,從傳統建材銷售和服務商的定位轉向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去網築也曾為此付出過不小的代價。
在仟金頂這個供應鏈SaaS產品出來之前,網築其實做過網際網路O2O家裝的品牌創業,就是屋牛電子商務,2014年成立,2020年清算,持續了6年時間。
招股書顯示,屋牛2018年、2019年、2020年產生的虧損分別是200萬、130萬和7萬。這麼多年時間仍然沒賺到錢,而且天眼查資訊顯示,屋牛存在多項司法糾紛,顯然前幾年愈演愈烈的網際網路家裝倒閉潮,屋牛也成了被洗掉的局中人。
由於網築未在招股書中披露屋牛的相關投入資料,但可以想象網築在屋牛專案上應該花了不少心血,從一些網路報道中可以看出,屋牛當時承載著網築對網際網路家裝的各種模式化及技術化創新。網築原本就有泛建材的售後和增值服務經驗,也有相應的業務資源,但是也敗在了網際網路家裝上,可見賽道的殘酷。
為了進化和尋求更多的變現空間,除了屋牛這個失敗專案外,網築其實在供應鏈SaaS業務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代價。這個風險來自於網築服務的小微建材經銷商群體,招股書顯示,目前使用網築小微企業雲的小微企業有超過32000家。但因為網築向小微企業提供金融、倉儲物流增值服務的承諾,所以網築也存在一定回款壓力,容易給網築帶來現金流壓力。
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和2021H1,網築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明顯增加,比如截止2020年底總計達到9.34億,同比增長161.6%。網築在招股書中提到,我們向客戶授予90天的平均賬期,因而面臨來自客戶的信用風險。
變現的邊界
可以肯定,網築的供應鏈SaaS業務絕對是符合產業升級趨勢的,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雲服務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大小企業都需要,另一個是雲服務能形成獨特的競爭力,為玩家帶來競爭優勢,一定程度上改善行業的格局。
所以網築要持續押注SaaS業務,尋求更可觀的變現空間,招股書顯示,在交易佣金收費外,網築已經在試行訂閱付費模式。長期來看,SaaS業務的變現能力要比供應鏈業務強很多,而且賺錢更容易,利潤更高,最理想的情況是是做建材業的AWS。
但核心挑戰也恰恰在於泛建材行業極為分散的競爭格局,網築做大SaaS業務收入的核心在於把更多的品牌企業吸引過來,這樣他們的經銷商才有可能會過來,單個小微經銷商是不會脫離上游品牌企業而單獨使用SaaS產品的。所以要透過SaaS產品把非常分散的品牌企業和經銷商集中起來,可能需要非常長的時間。
同時網築也面臨著許多強勢的競爭對手,像雲築、採築,其實都在做建材數字化供應鏈B2B生態,這些玩家的背後還有中國建築集團、萬科這樣的地產工程巨頭。隨著幾個主流玩家集中度的持續提升,參考現在的公有云行業,他們之間的博弈也會越來越激烈。
網築仍處在業務轉型之中,面臨一些抉擇性挑戰,尚不能言擁有穩定高速的成長能力,而未來持續激烈博弈以及慣性的分散格局,都會對網築原本較為廣闊的變現邊界產生限制。
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