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輕人“不想結婚,接不上婚”,父母的真實態度,你屬於哪個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慢慢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公園門口,公園裡面舉牌的是60左右歲的叔叔阿姨。當然他們並不是為了自己老年的“第二春”,而是為了自己那個不結婚,不搞物件的孩子,有的甚至為不在本市,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子女。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較快,心裡壓力大,可回到家裡又被父母長輩輪番轟炸,怎麼不找物件,怎麼不結婚,多大了,要不要孩子啦,回到家安排了滿滿的“檔期”——相親。老一輩一說起孩子的婚姻狀況就是一口長嘆!
我的朋友小雅,她是哈爾濱人,在北京打工,今年三十五三,每當她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給她安排各式各樣的相親。她總是不滿意,每年回老家都是一個人,阿姨很生氣,經常和別人說,
“她說不著急、北京大男大女多了,我有工作能養活自己,世界那麼大她想去看看。
這個事情把母親的心傷透了,這雖然是小雅自己的事情,可是周圍老鄰居懷裡抱著年幼孫子孫女,自己就一個孩子連物件都沒有,臉上無光,心理寂寞。這個孩子也不醜也不傻啊
面對老伴兒的焦慮,叔叔只能勸阿姨,“孩子長大了,適當的放手讓他們自己折騰吧。”
小楠,34歲,公務員。長相白淨,個子不高,有住房,月收入7000元,要求女孩28以下,未婚,事業單位或老師優先。
她的父母拿著為孩子精心準備的紅牌子,上面有照片,男孩子五官端正,文質彬彬。
我們老兩口退休好幾年了,生活上不用孩子操心,身體也好,就這麼一個兒子,他工作不錯,但就是年輕時太挑,主要看女孩外貌,其實他也是一般人,這不還單著嗎?我們是有相親活動就參加,方鍛鍊身體了。
邊上的一個紅衣阿姨看我走過來對我說,你家孩子多大了,我回答她了,她說那對老夫妻其實比兒子還挑,我家是女孩28歲,在事業單位財務,他們知道我女兒單位是區級別,工資3000塊,就不搭理我。
紅衣阿姨說父母相親市場也存在一些歧視,公務員不找普通事業單位的,要找醫院就要是三級甲等,要找老師必須是公立學校
年輕人在婚姻面前猶豫不決,究其原因是什麼?
面對年輕人對於婚姻現有的態度,到底是單身主義思想大旗的高舉還是有別的原因呢?其實誰不想有個人陪伴自己呢,只是其中原因太多。
家庭不再是唯一歸宿,想在現有的年紀放肆追求自我
如今很多女性是現代生活中的佼佼者,“精英”一詞不再是男性的標籤。女性不想困在婚姻和家庭中,她們甚至於不想要婚姻,而直接試管要一個孩子。
男性對於家庭的觀念也不如從前重視,一個人瀟灑地生活、搞事業,不想太早走入婚姻
當代女性已經開始打破這個形象她們擁有多項技能,工作上夠專業,面對事情果斷不猶豫;生活上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不著急尋求他人保護自己。
許多男生在生活上也能照顧好自己,不似從前依賴於把自己交付於妻子打理,婚姻對他們來說不再是必需品。
各種“故事”看了太多,當“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之前有這樣一句話上了熱搜:“戀愛多年我卻恐婚,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
面對孩子不想結婚的想法,生活中父母大致有3類態度。
3種類型的父母對孩子不結婚的看法大不相同,各說各的理,哪一類更像你身邊的父母
1)傳統型父母:婚姻象徵著社會的“結果”
傳統型的父母是認為結婚是一個人成長的結果,上學、結婚、生子。一個人到了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事情。否則當面對家庭的親戚好友,幾句簡單的噓寒問暖變成了“脊樑骨上的一根刺”。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能結婚,你不能?”一句簡單的疑問,好像任何事情的錯誤都變成了孩子的錯。
2)雙標型父母:兒子大點沒關係,有錢就行,女兒必須早早成家
傳統家庭傳宗接代的觀念,讓一部分人妥協。當婚姻與人生圓滿劃上等號,年輕人又多了一層束縛。
男孩不結婚,歲數大了,有條件可以找個年輕的媳婦,也不耽誤要孩子,而女兒年齡大了,不利於要孩。
3)開明型父母:孩子的幸福最重要,尊重他的選擇
因為愛,所以尊重。時代在進步,單純的結婚生子已經不能衡量幸福的長短。
這個花花世界,多彩、繁榮,孩子們的腳步不應該止步於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愛情、婚姻對於他們來講,在這個時代應該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很多大齡青年選擇在一起生活而不結婚,有了孩子再補辦結婚證,孩子滿月在舉行婚禮。離婚也不告訴父母。
對於家長來說,有時候愛也是成全。其實這個“成全”在於孩子在當下環境之中的狀態,只要他她們開心快樂,父母願意三緘其口。
結婚與幸福之間並不是完全地劃等號,重要的在於家人所給的溫暖,家長們的愛情或許是兩個人互相扶持,共度一生,但孩子有人能夠相伴終生是件好事,但過於緊逼孩子快速進入婚姻,幸福指數也有待考量。
【今日話題】大家身邊,哪種父母更多一些?
搜尋